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3篇
林业   42篇
农学   27篇
基础科学   74篇
  68篇
综合类   177篇
农作物   62篇
水产渔业   21篇
畜牧兽医   68篇
园艺   26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81.
长期撂荒对黑土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明确长期撂荒对黑土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以吉林公主岭黑土长期定位试验为对象,选取不施肥和撂荒2个处理,采用改良的Walkley-Black土壤有机碳分组方法,研究不同层次(0~0.2、0.2~0.4和0.4~0.6 m)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1)0~0.6 m土壤剖面中,撂荒处理下土壤有机碳储量和固存量分别提高了17.1%和10倍;其中0~0.2和0.2~0.4 m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提高了27.3%和33.4%,固存量分别提高了8和7倍;而在0.4~0.6 m土层,有机碳储量和固存量则分别降低了26.2%和118%。(2)整体来看,2个处理的组分储量均表现为高活性有机碳(VLC)惰性有机碳(NLC)中活性有机碳(LC)低活性有机碳(LLC);在0~0.2和0.2~0.4 m土层,撂荒能显著提高VLC、LLC、NLC的储量,而对LC没有显著影响;在0.4~0.6 m土层,撂荒显著提高VLC和NLC的储量,而对LC和LLC没有显著影响。(3)在0~0.2和0.2~0.4 m土层,撂荒处理下活性有机碳库(AC)和惰性有机碳库(PC)的碳储量分别显著提高了14.3%、26.5%和39.3%、42.7%,而在0.4~0.6 m土层,AC和PC的碳储量则分别显著降低26.5%和24.7%。同时,相较于AC,撂荒提高了PC所占比例,并且在0~0.2和0.2~0.4 m土层,PC提高的比例相对较大。(4)土壤有机碳与VLC、NLC、LC和LLC的储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VLC与土壤有机碳相关性更为紧密(r=0.998)。上述结果表明:长期撂荒利于表层碳积累和稳定,而较深土层的碳固持能力会变弱;VLC对撂荒的响应较为敏感,可作为撂荒农田土壤有机碳动态的一个敏感性指标。  相似文献   
582.
为研究茭白套种水芹模式对不同浓度沼液的消纳效果,研究了茭白套种水芹模式对不同浓度沼液中NH4+-N、TP、TN和COD(化学需氧量)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茭白套种水芹模式下,于茭白分蘖初期灌溉3.0 cm高的沼液,NH4+-N、TP、TN和COD的去除率均最高,30 d后即可达到一级排放标准。其中,茭白套种水芹模式磷的去除率达到98.68%,比单独种植茭白高3.77个百分点,具有明显优势。在养殖场周边进行茭白套种水芹,不仅能有效消纳养殖场的沼液,还能产生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83.
清晖园中花台应用广泛,尤其以规则式花台居多。花台的立面装饰以灰塑为主,题材和图案富有岭南文化特色;花台植物以树石式配置为主,富有画面感,且季相明显、色彩丰富。  相似文献   
584.
‘秋实’是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太空3号’(N.nucifera.‘Space 3’)、‘建选35号’(N. nucifera.‘Jx35’)、‘红花莲’(N. nucifera) 3个品种作父母本进行多代杂交、回交育种手段选育出的具有长花期、高结实率的赏食兼用型子莲新品种。于2016-2019年进行人工杂交育种和品种比较试验,2020年正式命名并完成品种登录工作。该品种在种植过程中表现出高产、稳产、花期长、抗性强、性状稳定的特点,且与现今的莲品种农艺性状差异明显,具有推广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