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4篇
林业   2篇
农学   29篇
基础科学   3篇
  21篇
综合类   73篇
农作物   23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为了解土壤相对含水量对小麦耗水特性和籽粒产量的影响,以小麦品种济麦22为材料,在田间试验条件下,设置5个土壤水分处理(W0~W4),其中各处理在0~140cm土层越冬、拔节和开花期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80%、60%和52%(W0),80%、70%和65%(W1),85%、70%和65%(W2),80%、70%和70%(W3),85%、70%和70%(W4),比较分析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小麦耗水特性、旗叶水势和相对含水量及籽粒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W2处理的降水量占总耗水量的比例显著高于W3和W4处理,与W1处理无显著差异;灌水量及其占总耗水量的比例低于W4处理,与W3处理无显著差异;土壤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比例显著高于W4处理,低于其他处理。灌浆前期W2处理旗叶水势低于W3和W4处理,与W1处理无显著差异,旗叶相对含水量与其他处理无显著差异;灌浆后期W2处理旗叶水势和相对含水量均显著高于W1和W3处理,与W4处理无显著差异。W2和W4处理的籽粒产量无显著差异,均高于其他处理;W2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效益高于W4处理。综合来看,本试验条件下,W2处理为冬小麦兼顾高产和节水的最佳测墒补灌模式。  相似文献   
52.
石玉 《种子世界》2014,(9):53-54
<正>香芹菜,别名洋芫荽、荷兰芹,原产于地中海沿岸,欧洲栽培历史悠久,我国近年来也渐有引种,属伞形花科欧芹属中的一年生、二年生草本植物。香芹菜属耐寒性蔬菜,要求较冷凉湿润的环境条件,在高温干旱条件下生长不良。香芹菜属于低温、长日照植物。单株重0.5~1.0kg;叶柄宽厚肥大,纤维极少,实心脆嫩爽口,嫩叶翠绿,清香幽雅,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D和矿物质,西方国家主要生食,可炒食和做汤。在一般条件下,幼苗在2~5℃的低温下,经10~20d  相似文献   
53.
 【目的】比较不同日粮来源淀粉在断奶仔猪小肠不同部位的消化率及体外降解的差异,为合理利用谷物淀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28日龄断奶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体重8.0±0.6 kg)20头,随机分成4组,分别饲喂4种不同来源淀粉日粮,即玉米日粮、糙米日粮、糯米日粮和抗性淀粉日粮,通过体内消化、体外酶解技术测定不同来源淀粉在仔猪小肠不同部位的消化率和体外降解率及降解速度。【结果】与其它3种日粮相比,糯米日粮来源的淀粉在断奶仔猪空肠前段和后段、回肠前段和后段测得的消化率及其体外降解率均有显著提高(P<0.05);小肠不同部位淀粉消化率与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食入量之间呈显著的回归关系;糯米日粮来源淀粉在体外的降解速度和各孵育时间的降解率也均显著高于其它3种日粮(P<0.05)。【结论】不同日粮来源的淀粉到达小肠不同部位时的消化和体外降解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可以作为合理选择仔猪日粮淀粉来源的依据。  相似文献   
54.
棉花EST-SSRs在香蕉中的通用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香蕉SSR分子标记开发和应用有限,通过对棉花SSR分子标记在香蕉中的通用性研究.用1343对棉花EST-SSR引物对贡蕉(AA)和野蕉(BB)两个材料进行转移扩增,得到226对有效扩增的引物.进一步用该226对引物对20个香蕉品种和4个野蕉材料扩增,得到了157对多态性引物.157对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到1188个条带,平均7.6个;引物的多态信息含量范围在0.58~0.91之间.依据获得的SSR数据,应用非加权类平均聚类方法,在相似系数0.60水平上,将24个品种分为两大类群,类群Ⅰ是以A基因组为主的品种群,类群Ⅱ是以B基因组和A基因组与B基因组杂交的品种群,证明了棉花EST-SSR分子标记在香蕉中具有通用性.  相似文献   
55.
灌溉畦长对小麦冠层光能利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灌溉畦长对小麦冠层光能利用特性的影响,以济麦22为供试材料,在改水成数90%灌溉条件下,设置10 m(L10)、20 m(L20)、30 m(L30)、40 m(L40)4个畦长处理,比较分析了不同畦长灌溉处理间小麦开花期土壤含水量、花后叶面积指数、冠层光能利用特性和籽粒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畦长的增加,麦田灌溉量、土壤含水量、花后0~28 d叶面积指数、花后14 d冠层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和截获量、冠层光能转化率和利用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呈增加趋势,花后14 d冠层光合有效辐射透射率呈下降趋势,L40处理的以上指标与其他处理差异均显著。畦长对小麦耗水量影响不明显。因此,增加灌溉畦长可促进土壤水分贮存、小麦冠层光能吸收、转化和利用,增加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本试验条件下,40 m畦长灌溉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测墒补灌和定量灌溉对2个小麦品种旗叶叶绿素荧光、衰老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为小麦节水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3—2015两年度,在大田条件下,选用泰农18(T18)和济麦22(J22)2个小麦品种,设置3个水分处理:W0(全生育期不灌水)、W1(依据0—40 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进行测墒补灌,拔节期和开花期目标土壤相对含水量均为65%)、W2(定量灌溉,拔节期和开花期分别灌溉60 mm),研究测墒补灌和定量灌溉对2个小麦品种旗叶叶绿素荧光特性及衰老特性的影响。【结果】W1处理通过调节拔节期和开花期灌水量,保持灌水后0—40 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在65%,可防止灌水过多或过少,为小麦生长发育创造适宜的土壤水分环境。W1处理条件下,两小麦品种开花后14、21和28 d的旗叶电子传递速率、光化学猝灭系数、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及旗叶蔗糖含量均显著高于W2处理,磷酸蔗糖合成酶活性在花后14和21 d显著高于W2处理;两小麦品种开花后14、21和28 d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高于W2,但同期旗叶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W2并保持较高的旗叶可溶性蛋白含量。两年度T18和J22两品种W1处理的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效益均显著高于W2。品种间比较可知,T18两灌水处理的旗叶电子传递速率、光化学猝灭系数、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及旗叶蔗糖含量在花后21和28 d均显著高于J22,磷酸蔗糖合成酶活性在花后7、14和21 d亦显著高于J22;T18开花后21和28 d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J22,但同期旗叶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J22。同一年度同一处理条件下,T18和J20总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无显著差异;在W0处理条件下,J22的籽粒产量显著高于T18;但在W1和W2处理条件下,T18的籽粒产量、灌溉效益均显著高于J22。【结论】在小麦拔节期和开花期依据0—40 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进行测墒补灌至65%土壤相对含水量,是两小麦品种同步实现高产与节水的有效措施。在灌溉条件下T18的产量潜力高于J22,但在干旱条件下,其对水分敏感,致使产量低于J22。  相似文献   
57.
为给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提供合理的氮肥运筹技术和理论依据,以强筋小麦品种济麦20为材料,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高产麦田中施氮量和氮肥底施与拔节期追施的比例对小麦籽粒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处理之间植株氮素积累量无显著差异,小麦植株对追肥氮的利用率显著高于对底肥氮的利用率,适当增加追施氮肥的比例可提高氮肥利用率,其中以N2处理(施氮量为168 kg·hm-2,底追比例为1:2)最高.适量施氮并增加追施氮肥的比例可显著提高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改善籽粒加工品质,N2、N5(施氮量为240 kg·hm-4,底追比例为1:2)和N6(施氮量为240 kg·hm-2,全部追施)处理效果均较好.在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为168 kg·hm-2及底追比例为1:2的处理是兼顾产量、品质、效益和生态的合理氮肥运筹方式.  相似文献   
58.
以‘意大利耐抽薹’生菜为试材,采用水培法,以LED灯为光源,设置红蓝光比例为4∶1(R4B1)、1∶2(R1B2)和全红光(R)、全蓝光(B)4种光质水平和叶面喷施外源硒溶液(0、24、48μmol/L)3种浓度水平,两者完全随机组合,共12个处理,研究不同光质下外源硒对生菜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旨在为人工光环境下生菜高效栽培和品质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结果表明:(1)红光更有利于生菜生物量积累、可溶性糖的积累和硝酸盐含量的降低,蓝光更有利于生菜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C、类黄酮和总酚物质的积累;(2)在不同光质下喷施48μmol/L外源硒进一步增强了光质对生菜生长和品质不同的促进效果,其中,在红蓝光比例为4∶1的复合光下喷施外源硒对生菜的生物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类黄酮、总酚物质、硒元素的积累及硝酸盐含量的降低效果最显著;(3)对生菜的生长和品质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主效应分析,结果表明,红蓝光比例为4∶1的复合光配施48μmol/L外源硒的处理综合得分最高,光质与硒对生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效果及二者的互作效果均显著。综合考虑,在红蓝光比例为4∶1的复合光与蓝光下喷施48...  相似文献   
59.
不同遗传背景下陆地棉衣分和子指性状QTL定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陆地棉产量性状有关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理论基础,以高品质中长绒棉品种‘新陆早24号’为父本,转基因抗虫棉常规品种‘鲁棉研28号’和高产、优质棉花新品种‘冀棉516’为母本,构建F2和F2:3分离群体;利用7638对SSR引物对‘鲁棉研28号’和‘新陆早24号’进行多态性进行筛选,共获得225对多态性引物,对238个F2单株DNA扩增获得238个多态性标记位点,其中185个构建了包括44个连锁群,总长为1509.38 cM的遗传连锁图谱,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8.16 cM,覆盖棉花总基因组的33.91%。根据已有图谱的定位结果,40个连锁群与染色体建立联系。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定位‘鲁棉研28号’与‘新陆早24号’分离群体F2单株和F2:3家系的衣分和子指性状QTL,其中得到3个衣分和5个子指的QTL;根据定位结果,选择了14对SSR引物,分析‘冀棉516’与‘新陆早24号’的多态性,其中6个标记构建了两个连锁群。1个衣分和1个子指的QTL在两个群体中均检测到,这些共同QTLs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0.
【目的】研究测墒补灌节水栽培条件下,氮肥基追比例对小麦植株冠层不同层次光能利用和干物质积累转运及分配的影响,为确定合理的氮肥运筹模式提供依据。【方法】以‘济麦22’小麦为试验材料,在总施氮量为240 kg/hm^2条件下,设置5个氮肥基追比例,分别为N1 (0∶10)、N2 (3∶7)、N3 (5∶5)、N4 (7∶3)、N5(10∶0),在拔节期和开花期,土壤相对含水量均补灌至田间持水量的70%。【结果】氮肥基追比例为5∶5的N3处理开花后的叶面积指数、冠层上层和中层的光合有效辐射(PAR)截获率及截获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中层和下层的透射率显著低于其它处理,PAR转化率和利用率较N1、N2、N4和N5分别提高13.64%、8.02%、8.70%、14.38%和21.17%、8.50%、10.67%、23.88%。N3处理开花后干物质同化量、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及中层营养器官开花前贮藏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量、转运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籽粒干物质分配量较N1、N2、N4和N5分别提高11.37%、5.68%、6.03%和16.25%。相关分析表明,中层营养器官开花前贮藏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量与中层PAR截获率呈显著正相关;籽粒干物质分配量与上层、中层及总PAR截获率呈显著正相关,与下层PAR截获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氮肥基追比例为5∶5的处理显著提高了小麦冠层的光能利用,促进了中层营养器官开花前贮藏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获得了最高的籽粒产量,为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优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