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12篇
  2篇
综合类   39篇
农作物   3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马铃薯花药培养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采用克新13号、克9723-20和讷16等8份马铃薯品种(系)为试验材料,采用L3(2 81×48)正交设计,对影响马铃薯花药褐化、愈伤组织诱导率和胚状体发生率等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花药培养对基因型有很大的依赖性,讷16、克9723-20、俄8和波C等4份材料具有较强的花药培养再生能力;花药接种密度对褐化率影响较大,40个.瓶-1的花药接种密度比较合适;硝酸银浓度30 mg.L-1、活性炭浓度200 mg.L-1能有效地减轻花药的褐化程度。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愈伤组织诱导影响最大,NAA 0.5 mg.L-1、2,4-D 1.0 mg.L-1、KT 0.5 mg.L-1的配比适合多数材料愈伤组织的形成和胚状体的发生,以麦芽糖代替蔗糖可以提高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培养基中加入马铃薯提取液能够促进胚状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以马铃薯品种大西洋和东农303为母本的6个杂交组合的无性一代为试验材料,对其产量和加工相关品质性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综合表现最好的组合为大西洋×T1800,该组合产量高,平均单株产量可达604g;单薯重较高,平均单薯重可达80 g;高淀粉、低还原糖个体较多,后代中符合油炸加工类型的无性系比率最高。以东农303为母本的3个杂交组合后代比重偏低,但平均单株产量和平均单薯重均较高,可从这3个组合后代中筛选出高产鲜食的材料。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花药培养再生植株的诱导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采用讷16、克新13、克新17、克新18、花525和波C共6个马铃薯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的基因型、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和蔗糖对马铃薯花药培养的影响,并对马铃薯花药再生植株进行了细胞学、形态学和农艺性状的观察与鉴定。结果表明,基因型中波C和讷16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MS+NAA0.5 mg.L-1+2,4-D0.5mg·L-1+KT0.5 mg·L-1适合愈伤组织的形成;分化培养基为MS+NAA0.2 mg·L-1+6-BA2.0 mg.L-1+ZT1.0 mg·L-1;蔗糖浓度为6%时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移栽的双单倍体植株在生长势、叶色、薯型等性状与对照相比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产量的精准预测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为实现快速精准获取马铃薯产量信息,研究利用无人机搭载可见光相机和多光谱相机,分别于马铃薯现蕾期、初花期、盛花期和终花期进行无人机RGB和多光谱影像的采集,并于收获期测定马铃薯产量。基于RGB和多光谱影像特征,对马铃薯产量与RGB指数和植被指数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结合样本数量,筛选出相关性最高的前五个光谱指数作为模型输入变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MLR)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2种方法构建不同生育期和全生育期的估算模型,并进行对比,筛选出马铃薯产量估算的最优模型。通过RGB指数与植被指数结合可以提高马铃薯产量的估算效果,并且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反演效果要优于随机森林模型。最终产量的估算效果从高到低分别是盛花期>全生育期>终花期>初花期>现蕾期,马铃薯产量最优估算模型为盛花期以RGB指数与植被指数结合作为模型输入变量的MLR模型。测试集R2和RMSE分别为0.77、0.64 kg/m2;验证集R  相似文献   
15.
选取与花药培养相关的因素及水平进行探讨,以优化二倍体马铃薯花药培养的再生体系。结果表明:二倍体马铃薯花药培养的最适基因型为BD40-2、BD54-8和BD10-7|对于促进花药诱导,低温、热激、离心、甘露醇4种预处理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确定最佳的预处理为低温6 d、热激4 d、离心4 000 r?min-1、甘露醇处理2 d|2,4-D为1.0 mg?L-1、6-BA为0.1 mg?L-1的激素配比的花药诱导率最高|碳源选用麦芽糖,浓度为3%|培养基中添加1 mmol?L-1 STS诱导的愈伤花药数显著高于培养基中添加50 mg?L-1 AgNO3。  相似文献   
16.
密度和钾肥对马铃薯品种东农306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以特用型马铃薯品种"东农306"为材料,在2003~2004年进行了种植密度与钾肥用量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在不同种植密度与钾肥用量下单株产量差异显著,在本试验中以行距70 cm和株距30 cm的密度、硫酸钾用量150 kg·hm~(-2)最适合该品种的个体生长,能获得较高的单株产量和商品薯产量;行距70 cm和株距20 cm的密度、硫酸钾用量75 kg·hm~(-2)最适合该品种的群体生长,能获得较高的群体产量和商品薯产量。  相似文献   
17.
以二倍体马铃薯栽培种S.phureja-S.stenotomum(PHU-STN)杂种BD10-7基因型为试验材料进行花药培养,探讨培养基中添加乙烯拮抗剂AgNO3和硫代硫酸银(STS)对褐化和愈伤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添加乙烯拮抗剂对降低二倍体马铃薯花药培养的褐化率和促进愈伤诱导率效应显著。AgNO3和STS对降低褐化率差异不显著,但STS对二倍体花药培养的愈伤诱导率显著高于AgNO3。  相似文献   
18.
选用块茎着色程度不同的6份马铃薯无性系和马铃薯品种早大白为试验材料,分别在种植后45d、60 d、75 d、90 d和105 d时,对其不同器官进行花色苷含量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检测,并对两者的变化趋势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供试材料和同一材料的不同器官之间,在整个生育时期中表现为,花色苷含量高的器官PAL活性也较高。相关性分析及回归模型显示,花色苷含量与PAL活性呈现线性正相关,表明PAL是彩色马铃薯花色苷生物合成的关键酶之一。  相似文献   
19.
3,5-二硝基水杨酸(DNS)比色法测定马铃薯还原糖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44,自引:1,他引:44  
试验针对3,5-二硝基水杨酸(DNS)比色法测定马铃薯还原糖含量的吸收光谱及其对测定值可靠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找到了分析马铃薯还原糖的最佳条件:λ射波长为510nm,显色剂用量为6mL,在沸水浴的显色时间范围为12~15min,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灵敏度得到了提高。由于该方法具有方便、安全、成本低等优点,适合于常规实验室马铃薯还原糖批量和定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大垄栽培条件下的土壤环境与马铃薯产量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试验进行了大垄与小垄两种栽培模式下的一些土壤环境因子及马铃薯产量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大垄栽培改善了结薯区及根区的土壤生态环境,使该区的土壤容重和出苗后10 ̄25cm耕层土壤温度显著降低;使20 ̄30cm土壤含水量显著地增加;促进了养分释放;大垄栽培相对于小垄使马铃薯总产量和商品薯产量明显增加,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大垄栽培使总产增加24.31%,商品薯产量增加得更大,达到61.74%。大垄栽培是可以在黑龙江省大范围推广的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