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7篇
农学   2篇
  3篇
综合类   6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1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选取30头健康黑白花奶牛,在发情期不同时间测定宫颈粘液过氧化物酶(CMPx)的活性及电导率(CMEC),以探讨CMPx、CMEC与发情及排卵的关系。结果表明,CMPx在卵泡成熟期明显下降,与卵泡初期及排卵初期的酶活性差异极显著(P<0.01);而CMEC在卵泡初期、卵泡成熟期及排卵初期变化不显著(P>0.05)。本研究提示,CMPx在奶牛发情期有特定的变化规律,可以作为预告排卵的指标  相似文献   
22.
应用质粒pKD46介导的Red同源重组系统,以质粒pKD3为模板,设计irp2基因序列敲除引物,引物5'端有51 bp的拟敲除基因的同源臂,3 '端为扩增引物,扩增两侧含FRT位点的氯霉素抗性基因,通过第1次同源重组将拟敲除的irp2基因替换为氯霉素抗性基因,再通过重组酶质粒pCP20在FRT位点发生第2次同源重组,消除抗性基因.结果表明,利用该重组系统成功敲除了禽致病性大肠杆菌HPI毒力岛irp2基因.为深入研究irp2基因在禽致病性大肠杆菌致病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3.
【目的】研究pagP基因缺失对禽致病性大肠埃希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外膜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最低抑菌浓度(MIC)试验探索pagP基因缺失对菌株生物被膜通透性的影响;通过菌体自聚合试验、外膜疏水性试验以及生物被膜形成条件,分析pagP基因缺失对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细菌生物被膜形态。【结果】pagP基因缺失后,菌株MIC降低,菌株的外膜通透性增强且菌体自聚合能力显著增强(P0.01),其中红霉素和氨苄西林的MIC分别为7和20μg/mL,菌株自聚合能力为87.89%;pagP基因缺失对菌株外膜疏水性无显著影响,疏水性仅为5.337%;随着细菌在LB培养基中静置培养时间的延长,生物被膜形成量增多;pagP基因缺失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高于野生株。【结论】pagP基因缺失可使APEC外膜特性发生改变,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24.
牛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氮端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应用RT-PCR技术,参照Genbank报道的序列,从荷斯坦牛中性粒细胞mRNA中扩增出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PI)氮端基因(713bp),并与pGEM-T-easy载体连接,构建基因重组体pGEM-T-easy-BPI,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获得长度为713bp的BPI氮端基因。序列分析证实该片段与安哥斯牛BPI氮端基因相比有1个点突变,为同义突变。该基因的克隆为进一步表达该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5.
鸡β-防御素是一类广谱抗茵阳离子小肽的总称,一般具有3个分子内二硫键。防御素对细菌、真菌乃至某些被膜病毒具有广谱杀伤作用。试验根据已发表的Gal-2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对引物。以骨髓中的总RNA为模板,利用RT—PCR技术扩增目的片段并克隆到pGEM—TEasy载体上,经筛选鉴定获得阳性重组子pGEM—T—Gal-2。再经EcoRI、XbaI双酶切,插入pMAL—c2x质粒构建表达载体。利用PCR技术和酶切反应筛选转化子成功获得pMAL—c2x—Gal-2重组质粒。  相似文献   
26.
微生物法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抗生素残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生物检测方法具有样品前处理简单、操作简便、具备一定灵敏度和特异性等优点,可作为一种筛选方法对大批样品同时检测。笔者对国内外的微生物方法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抗生素残留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7.
目的了解恩诺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的抗菌活性及利血平对其抗菌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对倍稀释浓度琼脂平板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同法测定利血平对恩诺沙星对金葡菌MIC值的影响。结果利血平可有效增强恩诺沙星的抗菌活性,增大了恩诺沙星抑制金葡菌的抑菌圈直径,提高了恩诺沙星在组织中检测的灵敏度。研究发现利血平加入后中心浓度由0.5ul/ml变为0.0625ul/ml,最低检测限由0.125μg/ml降低到0.015625μg/ml。最低检测限减低了8倍。  相似文献   
28.
从水产饲料中分离得到4株菌株,分别命名为A2、A3、A4、A5。通过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结合电镜结构观察、生长特征分析、产酶试验以及抑菌试验发现,菌株细胞形态为杆状,革兰氏染色呈阳性;A2、A4、A5菌株最适生长温度为45℃,A3菌株最适生长温度为50℃;4个菌株均产蛋白酶,A2菌株产蛋白酶能力最强;A2、A3菌株产淀粉酶,A4、A5菌株基本不产淀粉酶;4株菌株对大肠杆菌都没有抑菌作用,A2和A5菌株对共培养的沙门氏菌分别有31.2%和22.9%的抑菌效果。序列分析表明,A2菌株属于嗜热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A3、A4、A5菌株属于嗜热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通过对4株芽孢杆菌进行初步分析研究,可为后续试验以及微生态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及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9.
ELISA技术在畜产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nzyme-L inkedImmunosorbent Assay,EL SA)主要是将抗原(或抗体 )吸附于固相载体 ,在载体上进行免疫酶染色 ,最后底物显色用肉眼或分光光度计判定结果的一种检测方法。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中各种有害物质对健康的影响。对食品中各种有害物质的监测显得越来越重要。畜产品作为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安全检测也不容忽视。检测畜产品中有害物质的方法很多 ,大多数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 ,且操作繁琐 ,成本较高。酶联免疫吸附法因其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等优点 ,成为畜产品中药物残留、毒素、农药、微生物检测中最重要的检测技术之一 ,得到人们的青睐 ,展示了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0.
应用RT-PCR技术,参照GenBank报道的预测序列,从鸡多形核白细胞(PMN)mRNA中扩增出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PI) 氨基端95个氨基酸的基因片段,并与pMD18-T连接,构建BPI氨基端的基因重组体,进行酶切鉴定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获得了BPI N端长度为284 bp的基因片段,序列分析证实该片段中有3个点突变,但均不在活性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