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29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44篇
  31篇
综合类   237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39篇
畜牧兽医   244篇
园艺   35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对于田间青椒的识别,利用图像处理,提出一种采用BP神经网络的识别方法。将青椒的形状系数、紧密度、长宽比、伸长度和主轴周长比等5个归一化变量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通过调节神经网络的参数值对神经网络进行优化训练,利用训练后的网络就可以对处理后的青椒图像进行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训练后的神经网络能够以较高精度进行田间青椒的识别。  相似文献   
172.
海南4个地区犬体表蜱种鉴定及其无形体携带情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海南省犬体表蜱虫的种类及其携带无形体的情况,对4个地区犬蜱进行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及进化分析,且基于16S rRNA和gltA基因,通过PCR检测犬蜱携带无形体的情况。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所有蜱类为血红扇头蜱(Rhipicephalus sanguineus),基于蜱虫线粒体16S rDNA基因的系统发育树表明,研究中所获得的HN-01和HN-02基因序列处于不同的遗传进化分支,HN-01与已知的来自美国的血红扇头蜱(MH018842)处于同一分支,HN-02与来自泰国(KC170744)的血红扇头蜱处于同一分支,与我国甘肃省、北京市所获得的血红扇头蜱(JF979377、KC203362)序列亲缘关系较远。基于扁平无形体(Anaplasma platys)gltA基因的PCR结果表明,犬蜱携带有扁平无形体,其阳性率为1.1%(6/546)。基于16S rRNA基因的PCR检测结果表明,研究中获得的犬体表蜱未携带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naplasma pagocytophilum)和牛无形体(Anaplasma bovis)。  相似文献   
173.
采用公里网格布设法,在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冰洞子沟区域设置红外触发相机20部,对区域内大中型兽类和地面活动鸟类进行初步调查。结果显示:监测到兽类4目5科7属7种,鸟类4目7科7属8种,包括北山羊、金雕2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盘羊、猞猁、狼和短耳鸮4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兽类中北山羊和中亚兔相对丰富度指数较高,鸟类中石鸡和漠即鸟相对丰富度指数较高。物种稀疏曲线显示,兽类在3个月后趋于稳定,鸟类在10个月后趋于稳定,表明调查取样充分。本次初步调查基本上掌握了保护区冰洞子沟区域鸟兽本底信息,总结讨论了红外相机在鸟兽资源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为保护区的科学管理提供地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74.
在黄土丘陵区坡耕地黄绵土上进行径流小区试验,研究侵蚀条件下土壤氮素流失规律,并采用硝化力培养方法研究黄绵土的供氮能力。研究结果表明,侵蚀土壤供氮能力远低于非侵蚀土壤,施肥处理的径流氮浓度显著提高,从而加大了氮流失,泥沙氮富集率为1.05~1.58.土壤氮流失主要由土壤冲刷所引起,在一年内,土壤氮的流失主要发生在几场暴雨中。种植中耕作物加剧了土壤氮的流失。建议:采取施肥耕作措施以提高黄绵土的供氮能力,加强土壤保持工作,防止土壤冲刷引起的土壤氮素流失,特别是防止几场降雨强度大的暴雨引起土壤氮的大量流失。种植中耕作物一定要采用水土保持耕作法。  相似文献   
175.
2009年10月~2010年3月,利用样线法结合样点法,对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湖池保护站管辖的大湖池、常湖池和朱市湖3个湖及周边草滩的越冬雁属鸟类状况、种群数量变化与气温变化和大湖池闸口水位变化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在大湖池站共记录到5种雁属鸟类,分别为鸿雁(Anser cygnoides)、白额雁(...  相似文献   
176.
[目的]测定广西6个蔬菜产区的小菜蛾田间种群幼虫对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和氰氟虫腙等3种新型杀虫剂的敏感性,为3种杀虫剂的合理使用及各种群对3种药剂的抗性监测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浸叶法分别测定小菜蛾敏感品系和6个小菜蛾田间种群幼虫对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氰氟虫腙的敏感性,比较田间种群和敏感品系的LC50,计算小菜蛾田间种群的抗性倍数.[结果]小菜蛾荔浦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最敏感,其LC50为0.000735 mg/L,抗性倍数为1.32倍,田东种群的敏感性最低,其LC50为0.004230 mg/L,抗性倍数达7.61倍;对于氟虫双酰胺,柳江种群的敏感性相对较低,其LC50为0.366 mg/L,抗性倍数为2.27倍,南宁安吉种群最敏感,其LC50为0.168 mg/L,抗性倍数为1.04倍;对于氰氟虫腙,柳江种群的敏感性相对较低,其LC50为4.692 mg/L,抗性倍数为2.96倍,荔浦种群最敏感,其LC50为1.622mg/L,抗性倍数为1.02倍.[结论]小菜蛾田东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倍数为7.61倍,已达低水平抗性,应给予高度重视.其余地区的小菜蛾种群对3种杀虫剂的抗性倍数均低于5倍,仍处于敏感期,应加强不同药剂的轮换使用,以延缓小菜蛾抗性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7.
【目的】在植物抗逆信号转导途径中,NAC转录因子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通过调控靶基因的表达发挥抗逆功能。本研究克隆高粱SbNAC1基因全长cDNA,并对其进行序列比对、进化分析,为深入研究其在作物抗逆反应中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方法】RT-PCR扩增SbNAC1全长cDNA,并对其进行基因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等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SbNAC1cDNA全长966bp,编码321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表明高粱SbNAC1与水稻SNAC1同源性达到83.69%。  相似文献   
178.
【目的】为了增强瑞香狼毒根乙醇提取物石油醚萃取相的杀螨活性,开发相应的植物源杀螨微乳剂。【方法】通过调控溶剂、乳化剂、防冻剂、稳定剂的种类、含量配制微乳剂,利用稳定性、澄清度来控制其质量,采用玻片浸渍法对比制剂前后的杀螨活性,采用田间药效试验方法测定微乳剂的杀螨效果。【结果】瑞香狼毒根乙醇提取物石油醚萃取相微乳剂的最佳配方为(体积比):瑞香狼毒根乙醇提取物石油醚萃取相15%、十二烷基苯磺酸钙18%、二甲基亚砜1%、60%的乙醇2%、稳定剂1%、防冻剂3%、自来水补足至100%;在-4~60℃、pH值6.0~8.5,微乳剂稳定性良好;石油醚萃取相微乳剂LC50为1.25mg/mL,优于石油醚相萃取物(LC50为2.51mg/mL);微乳剂在施药1次,1、3、5、7d观察后,大田药效试验显示施药后7d,防治效果高达70%。【结论】瑞香狼毒根乙醇提取物石油醚萃取相微乳剂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植物源杀螨剂。  相似文献   
179.
仔猪水肿病是一种以仔猪运动失调,四肢(特别是前肢)不全麻痹,颊、额、额下以及眼睑周围明显水肿为特征,发病快、死亡率高的疾病.近几年来,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对该病的防治取得了一定效果,治愈的病猪未见有复发病例,现将经验加以整理,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