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7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174篇
林业   307篇
农学   176篇
基础科学   697篇
  229篇
综合类   1473篇
农作物   174篇
水产渔业   56篇
畜牧兽医   801篇
园艺   219篇
植物保护   121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157篇
  2018年   162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129篇
  2014年   220篇
  2013年   185篇
  2012年   223篇
  2011年   222篇
  2010年   218篇
  2009年   227篇
  2008年   180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77篇
  2005年   159篇
  2004年   152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140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8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122.
应用DTOPSIS法综合评价棉花新品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DTOPSIS法,以1996-1997年江苏省中熟抗病棉花品种区域试验汇总资料为例,探讨了DTOPSIS法在棉花新品种综合评价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法比单用产量分析更为合理,并对DTOPSIS法在棉花新品种综合评价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3.
应用诱虫灯防治亚洲玉米螟研究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7—1989年,作者等研究在村屯设置诱虫灯消灭第一代虫源,基本上达到了防治目的。1988年吉林省德惠县和平乡12个行政村的村屯内连片设置诱虫灯301盏,控制玉米面积8.85万亩,1989年又在德惠和农安县7个乡的村屯内连片设灯1690盏,控制玉米面积达49.25万亩,收到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4.
本研究利用了北京近郊自1977年来9年的资料,取每年5月份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降水量(mm)作为预报因子,6月份苹果全爪螨种群发生的第一个大高峰日为预报对象组建模糊预报模型。其预报结果用于指导对叶螨的防治。近两年来的应用表明,测报结果与实查结果相吻合。同时还表明,在该叶螨与山楂叶螨混合发生情况下,可根据各自种群第一个大高峰日出现的时间关系,指导对山楂叶螨的防治。  相似文献   
125.
乌兰布和沙漠流动沙丘不同部位水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通过对乌兰布和沙漠流动沙丘的不同部位沙土含水量的测定研究,结果表明:(1)乌兰布和沙漠流动沙丘3个不同部位的水分垂直变化趋势是一致的,0~60cm含水量变化幅度大,60~100cm变化幅度小,含水量最大值出现在20~60CITI,降雨主要影响60cm以上的沙土水分;(2)3种部位在时间变化上都表现为4~5月含水量最小,从6月开始含水量升高;(3)迎风坡含水量较其他部位大0.65%~0.9%,较背风坡大1.8%~2.5%,其他部位较背风坡大1%~1.7%,且3种地貌部位20~60cm处较80cm和100cm处有较大差异,同时迎风坡的变化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126.
测定了扑蚜威、速灭威、灭蚜威、间乙威等9个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及其 与阿维菌素混剂对美洲斑潜蝇的田间药效,结果发现,当施用有效量0.75 kg/hm2时,氨 基甲酸酯类单剂对美洲斑潜蝇的防效在75%~92%之间,而扑蚜威、速灭威、灭蚜威与阿维菌 素混剂对该蝇的防效可达85%~92%。表明,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与阿维菌素混配对美洲斑潜 蝇田间防效、速效性均较好,且成本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27.
南美斑潜蝇在蚕豆上的为害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云南丽江地区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南美斑潜蝇在蚕豆上的发生为害习性及与有关生态因子的关系。本研究可为该虫的综合治理提供一定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田间取样与调查方法:在丽江县城郊选择两块蚕豆地,每块地约为0.33hm~2,品种为丽江青皮,为冬性品种。自蚕豆出苗后(11月中旬)开始定点、定株、定叶调查,一直到蚕豆收获为止(5月中旬)。采用5点取样法,每点调查20株,每株自下而上按叶位进行调查,每叶位固定1片叶子,每隔5d调查1次。调查成虫取食孔(分级计数)、幼虫潜食斑(分级计数)和幼虫蛀道数。  相似文献   
128.
叶螨为害苹果树的产量损失估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1987—1989年研究苹果全爪螨(Panonychus ulmi)与山楂叶螨(Tetranychus viennenses)为害对苹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叶螨为害后,叶片的各项生理指标皆有反应,其中以光合作用强度最敏感;②叶螨为害对果实质量无显著影响,但不同螨量的果实体积之间存在明显差异;③平均累积雌成螨螨日(MDi)与平均减产率(Qi)之间有正相关关系,为害当年表现出果实变小单果重减轻,次年表现出花量减少,果实数下降。1987与1989年以苹果全爪螨为主,减产率分别为3.31%—11.25%与2.89%—10.75%。1988年以山楂叶螨为主,减产率为2.36%—13.48%;④上年受害树次年继续测产,看出叶螨的持续影响更为严重。以苹果全爪螨为主的持续减产率第二年达2.0%—86.2%;第三年的影响又相对减轻。以山楂叶螨为主的减产率第二年为-14.4%—69.4%。  相似文献   
129.
130.
苹果树冠受害螨危害后,被害程度与螨口密度有关。本文研究了在不同螨口密度下苹果树冠被害状的光谱特性,并利用此来估计螨口密度。初步建立了一系列预测式如下。 1.利用Ⅰ波段(500—600nm)的预测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