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4篇
农学   10篇
  4篇
综合类   64篇
农作物   12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目的】明确离体条件下水稻条纹病毒(RSV)外壳蛋白(CP)能否进入叶绿体,为研究RSV的致病机理提供依据和方法。【方法】参考有关文献的方法提取获得水稻和小麦叶绿体,在离体条件下进行RSV-CP的叶绿体跨膜运输试验,同时研究孵育时间、病毒浓度等对RSV-CP在水稻叶绿体中离体跨膜运输的影响。【结果】在离体条件下5 min, RSV-CP即可进入RSV寄主植物水稻、小麦的叶绿体内,其离体跨膜运输的基本条件为RSV浓度58.1 μg/mL、孵育时间15 min。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进入叶绿体中的CP量有所增加;反应体系中RSV浓度加大,进入叶绿体中的RSV-CP量随之增加。【结论】离体条件下RSV-CP可进入寄主植物水稻、小麦的叶绿体中,病毒外壳蛋白进入叶绿体可能是其诱发花叶症状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2.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近年来中国华东地区严重发生的水稻病害之一,它是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的一种病毒病。控制该病害最简单、经济有效的方法是种植抗病品种[1]。20世纪60~70年代,水稻条纹叶枯病也曾在日本爆发流行,该国研究者选育的抗条纹叶枯病品种对该病害的控制起到了较好  相似文献   
73.
玉米粗缩病灰飞虱传毒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用麦夸特法(Marquardt)拟合了多种假定模型的参数,获得了玉米粗缩病灰飞虱接虫传毒模型:P=C1/1 C2exp(-(C3T C4N))=85.723/1 10.391exp(-(1.3582T 0.1889N))其中P、T、N分别表示接虫传毒后玉米成株期的发病率,接毒时间(h)和接虫数量(头/株)。F回归^**=17.0235,R=0.8726。模型表明在玉米上灰飞虱传播RBSDV的有效性较高,短时间内以有效虫量接毒即可获得较高的发病率,随着时间的延长或接虫量的增加,病株率增长的幅度越来越小;模型揭示,对玉米粗缩病采用治虫控病措施时,在短时间内迅速杀灭毒灰飞虱个体。才能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并对建模过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74.
江苏水稻条纹病毒致病型及其应用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24个粳稻品种对来自江苏盐都、靖江、洪泽、海安、姜堰等地的14个水稻条纹病毒(RSV)分离物进行致病力测定,根据各分离物在24个品种上的平均发病率,将参试分离物划分为强、次强、中、次弱、弱5个致病类型,各致病型在田间呈随机分布状态,其中中和次弱型占78.57%。依据24个粳稻品种在14个分离物上的平均发病率可将其划分为免疫、抗、中抗、中感、感、高感6个抗感类型,其中中感和感病类型占70.83%。试验结果显示,部分抗病品种在各分离物上的表现并不一致,由此暗示各地在应用抗病品种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时应根据当地RSV致病性的差异,针对性地选用抗病品种,并及时做好治虫控病工作。  相似文献   
75.
通过调整玉米播期控制粗缩病的发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与病毒侵染时玉米植株的生育期关系密切。研究表明 ,普通玉米品种 6叶龄以下为敏感生育期 ,6叶龄以上为非敏感生育期。目前生产上种植的杂交玉米适播期较长 ,如能根据传毒昆媒灰飞虱的消长、传毒规律 ,合理确定玉米播种期 ,使玉米敏感生育期最大限度地避开灰飞虱传毒盛期 ,即可避免或大幅度减轻玉米粗缩病的危害。江苏盐城地区春玉米在 4月上中旬、夏玉米在 6月中旬播种 ,玉米粗缩病发生程度轻。因此 ,上述时间是防治玉米粗缩病的安全播种期  相似文献   
76.
采用自然病圃接种法,对参加2003~2005年江苏省淮南、淮北区小麦新品种试验的140份小麦品种进行了梭条花叶病抗性鉴定,表现高抗的材料有20份,表现中抗的材料有32份,表现中感的材料41份,其余47份材料均表现为高感,表明近3年参加淮南、淮北区试验的大部分小麦品种对小麦梭条花叶病的抗性较差。从不同年度看,近3年育成的抗小麦梭条花叶病品种的比率呈下降趋势。从不同试验区看,淮南区小麦品种中、高感材料的比率明显高于淮北区。  相似文献   
77.
为了确诊在江苏小麦上新发生的一种病毒病害,采用ELISA、RT-PCR和序列测定等方法对其病原进行了精确鉴定,并对此病的田间发生流行规律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病主要症状表现为沿叶脉产生断续或连续的褪绿或黄化条纹,后期心叶枯死或产生枯孕穗,症状于日最低气温高于15℃连续7 d后开始表现.病株主要出现在稻套麦田中,病害轻重与麦田中灰飞虱的越冬基数大小密切相关,病田发病率最高可达70.0%以上.经Dot-ELISA检测,病叶与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抗血清呈阳性反应,以已发表的RSV日本T分离物的相应基因片段序列设计的引物可在症状明显的小麦叶片中扩增出预期目的条带.测序结果表明,小麦来源江苏盐都分离物的CP和NS3基因与水稻来源的RSV江苏洪泽分离物和日本T分离物对应基因片段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95%以上,与同一地区灰飞虱来源的RSV分离物对应基因片段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97%以上.根据以上结果确认该病病原为水稻条纹病毒,初步命名为小麦条纹病毒病.  相似文献   
78.
2016年,本研究在对山东黄瓜病毒病调查时发现当地黄瓜上出现一种叶片表现黄化植株伴有轻微矮缩的病害,为明确其中伴随的病毒种类,我们对田间病样进行了采集,提取总RNA后利用瓜类病毒引物进行RT-PCR检测,结果发现在利用瓜类褪绿黄化病毒(Cucurbit chlorotic yellows virus,CCYV)引物检测样品时,田间采集的25份疑似病样中13份能扩增到400 bp左右的目的条带。为进一步确认,我们又针对CCYV的外壳蛋白基因(CP)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对13份阳性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均能扩增到目的片段,对获得的CP基因片段进行克隆并测定序列,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其CP基因序列全长753 bp,编码1个由250个氨基酸组成的分子量28 700的蛋白质。进一步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其与CCYV已报道分离物有很高的同源性,并聚类到同一个大的分支,其中与日本分离物、希腊分离物及中国其他地区分离物相对近缘,聚类到一支,而与伊朗分离物近缘关系相对较远。这些结果说明山东黄瓜黄化病样上检测到的病毒为瓜类褪绿黄化病毒,这也是该病毒在山东侵染黄瓜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79.
江苏省玉米种质对南方锈病的抗病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0.
为构建适于目前江苏地区稻瘟病的水稻鉴别品种,区分不同菌株的毒力,该研究用江苏地区19个主要稻瘟病菌群的菌株,分别在水稻苗期和孕穗期以人工接种的方法,对水稻稻瘟病的中国鉴别品种(CRDS)、日本清泽单基因系鉴别品种(TMGLs)、中国农业科学院构建的丽江新团黑谷近等基因系鉴别品种(LTHNILs)和国际水稻研究所构建的C039系列近等基因系(C039 NILS)进行鉴定。病情调查和统计结果表明,苗瘟与穗颈瘟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r=0.599,P0.01)。清泽单基因系和丽江新团黑谷近等基因系对各菌株的抗性差异都较明显,可作为较好的鉴别品种。江苏地区目前毒力较强的稻瘟病菌群是ZD1和ZF1生理小种,尤其是ZF1菌群,这4套稻瘟病鉴别品种对该小种的4个菌株均表现较高的感病率。根据目前江苏地区的水稻品种和稻瘟病菌群特征,将LTHNILs和TMGLs的爱知旭、K3、福锦、K59搭配使用,较适宜作为江苏地区的水稻稻瘟病鉴别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