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6篇
  8篇
综合类   38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了解邕江(河流养殖水域)和西津水库莲塘库区(半封闭、微流水养殖水域)的水质情况,为合理利用开发大水域养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9年9月~2010年9月,定期定点采集邕江和西津水库莲塘库区水质样本,测定采样点水深、透明度(SD)、水温、pH值、流速及水样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氨态氨(NH4+-N)、亚硝酸盐氮(NO2--N)、总氮(TN)、总磷(TP)等主要理化因子.[结果]邕江和西津水库莲塘库区水体COD、TP、TN、NH4+-N、NO2--N的季节变化特点均是:春季>冬季、夏季>秋季,而DO的季节变化趋势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根据Kaiser正交旋转因子荷载矩阵分析,得知邕江养殖水域水质监测工作重点应为水温、pH值、TP和TN,西津水库养殖水域水质监测工作重点应为水温、COD、NH+4-N、NO2--N、TP和TN.而模糊评价结果表明,邕江养鱼江段水质为中度富营养化,西津水库莲塘库区水质处在轻度营养化与中度富营养化之间.[结论]网箱养殖对河流水域和半封闭微流水域水质主要理化因子均有明显影响,但影响程度不一.邕江和西津水库莲塘库区水域若持续发展水产养殖,则应降低养殖密度以避免水体高度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22.
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先后7次定点采集水样,定性、定量测定广西西津水库莲塘库区浮游植物,分析其群落结构、优势属、生物量及水平分布等参数的季节性变化。莲塘库区共有浮游植物8门62属,其中绿藻门属数最多,蓝藻门次之,第三为硅藻门,分别占总属数的40.32%、20.96%和19.35%;浮游植物属数生物量表现为夏、秋季节多,冬、春季节少。鱼类网箱养殖区的浮游植物生物量高于非养殖区。Shannnon-Wiener多样性及均匀度指数分别介于1.68~2.03和0.314~0.362之间。结合优势属和多样性指数评价水质,西津水库莲塘库区水质已达到富营养化水平。  相似文献   
23.
[目的]筛选出生物浮床调控养殖池塘水质的有效方法,为黄颡鱼(Pelteobagrus eupogon)规模化养殖池塘生境生态修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设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和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两种生物浮床黄颡鱼养殖池塘(4#和5#池塘),以未设生物浮床的邻塘(6#池塘)为参照点,采用浮游生物完整性指数(P-IBI)评价黄颡鱼养殖池塘的生态健康状况,并分析P-IBI与各类水质因子的关联度.[结果]4#池塘的P-IBI变化范围为1.29~6.57,平均值4.13;5#池塘的P-IBI变化范围为2.65~5.58,平均值4.49;6#池塘的P-IBI变化范围为2.38~5.40,平均值3.86.在同一养殖池塘内,P-IBI随养殖时间的推移整体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并随水温的季节性变化出现一定波动;P-IBI平均值排序为5#池塘>4#池塘>6#池塘,即设有生物浮床养殖池塘的生态健康状况优于参照点池塘,而在两种生物浮床中又以空心莲子草浮床优于水葫芦浮床,前者养殖水体的P-IBI较后者提高8.7%.在两种生物浮床养殖池塘中,均以化学需氧量(CODMn)与P-IBI的关联度最高,其次为总磷(TP)和水温(WT);在参照点池塘中,与P-IBI关联度最高的水质因子为WT,其次是TP和酸碱度(pH).[结论]空心莲子草和水葫芦浮床的水质修复作用主要是通过对藻类的选择性抑制来实现,且在对浮游生物组成结构和生物量的影响程度方面,空心莲子草的效果比水葫芦明显,即以生物浮床修复黄颡鱼养殖池塘水质时空心莲子草浮床优于水葫芦浮床.  相似文献   
24.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 5 种投饲率黄颡鱼养殖塘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不同投饲率的黄颡鱼养殖塘水质动态变化,探索不同外源饲料输入量对黄颡鱼养殖 塘水质的影响,为黄颡鱼规模化养殖塘生境生态修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 5 种投饲率(1.0%、1.5%、2.0%、 2.5% 和 3.0% )对黄颡鱼进行池塘养殖,定期监测各组塘主要环境因子,以主成分分析(PCA)结合灰色关联 分析法评价各塘水质健康状况。通过水质评价结果的比较分析,提出基于良水质的黄颡鱼养殖塘饲料输入模式。 【结果】 CODMn、DO、TN、TP 及 NH3-N 是黄颡鱼养殖塘主要环境因子;pH 值与其他环境因子均存在极高相 关性,TN 与 TP、NH3-N 均呈显著相关性;5 个试验处理中,A 组塘(投饲率 1.0%)、B 组塘(投饲率 1.5%)、 C 组塘(投饲率 2.0%)、E 组塘(投饲率 3.0%)各阶段水质均达Ⅲ类,符合水产品养殖水质标准,而 D 组塘(投 饲率 2.5%)在养殖中期水质级别达到Ⅳ类水,且水体中的 TN、TP 等因子含量超标,水质污染较严重,同时 A、 B、C 组塘主成分综合得分较低,分别为 1.2704536、1.2704664、1.2704642,水质状况良好。【结论】投饲率 为 1.0% ~ 2.0% 的处理组养殖水体的水质状况最好,过高的投饲率会降低养殖水体的水质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25.
不同蛋白质水平的饲料饲养斑点叉尾Hui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斑点叉尾(鱼回)(Ictalurus Punctatus)属鲶形目(Sflurifouormes)(鱼回)科(Icaaluridae).1984年引入我国,1987年后逐渐形成规模养殖.该鱼在水产品市场中属中档品种.其肌肉纤维细且短,肉质细嫩,久煮不老,可作席上佳肴.但在广西,由于受鱼种(指全长8-15厘米的幼鱼)来源限制以及饲养成本(尤其是饲料成本)偏高,制约着成鱼养殖的发展.近来年,广西市售的斑点叉尾(鱼回)食用鱼,绝大部分从区外经长途贩运调入.本试验以豆粕为主要蛋白源,探索不同蛋白质水平饲料对网箱培育斑点叉尾(鱼回)鱼种的饲养效果,以期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26.
不同蛋白质水平的饲料饲养斑点叉尾鱼回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斑点叉尾鱼回(IctalurusPunctatus)属鲶形目(Sflurifouormes)鱼回科(Icaaluri dae)。1984年引入我国,1987年后逐渐形成规模养殖。该鱼在水产品市场中属中档品种。其肌肉纤维细且短,肉质细嫩,久煮不老,可作...  相似文献   
27.
分别以葡萄糖、蔗糖、糊精、玉米淀粉和糊化玉米淀粉为糖源配制成5种等氮等脂饲料,对初始体重为(31.24±0.58) g 的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进行为期56 d 的饲养实验,比较不同糖源饲料对卵形鲳鲹生长、体组成、血液指标和糖酵解酶活力的影响,筛选出最有利于生长的糖种类。结果显示,不同糖源对卵形鲳鲹增重率(WG)和特定生长率(SGR)均有显著影响(P<0.05),且随糖分子量增大有增大的趋势,其中,糊化玉米淀粉的 WG 和 SGR 最高分别为335.35%和2.62%/d;不同糖源组的脏体比(VSI)、肝体比(HSI)、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以及血糖、血浆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均为葡萄糖组最高;除己糖激酶(HK)活力外,各糖源组的其他糖酵解酶活力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亦是葡萄糖组最高。在本实验条件下,卵形鲳鲹对淀粉类大分子糖的利用效果优于葡萄糖等小分子糖类,糊化玉米淀粉组的生长效果最好;不同糖源饲料对卵形鲳鲹糖代谢过程中糖原合成、糖脂转化、糖酵解等途径的相关指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8.
以酪蛋白为蛋白源,鱼油和豆油(1:1)为脂肪源,统糠为填充物,糊精为糖源,淀粉为粘合剂,添加适量的矿物质和维生素预混料,制成蛋白含量约30%、脂肪含量约10%、胆碱含量分别为0.00%、0.20%、0.40%、0.60%的配合饲料。喂养平均体长20.00cm、平均体重140.91g的倒刺喜巴。经过50d的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胆碱对提高倒刺喜巴的增重率和生长比率、降低饲料系数均有显著效果,但不是越多越好,在本试验中以0.20%时饲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9.
[目的]明确巴马拟缨鱼暴发性死亡的原因,为该病的临床诊断和科学防治提供参考依据,进而为巴马拟缨鱼健康养殖提供保障.[方法]从病源地采集患病巴马拟缨鱼样本,采用常规的细菌分离纯化方法从心脏、肝脏和脾脏等组织病料中分离优势菌株,经形态特征观察、API 20NE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RNA序列和gyrB基因PCR扩增分析后,进行人工感染试验及毒力基因检测以确定其致病力,最后采用K-B药敏纸片扩散法检测其药敏性.[结果]从患病巴马拟缨鱼的心脏、肝脏和脾脏等组织中分离获得1株优势菌株(命名为BM178),综合其形态特征、API 20NE生理生化鉴定谱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可确定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经腹腔注射感染BM178菌株后,巴马拟缨鱼的胸鳍、腹鳍和臀鳍基部不同程度出血,肛门红肿,剖检可观察到内脏团有点状出血、肝脏充血、脾脏肿大和肠道充血等症状,与自然发病巴马拟缨鱼的症状基本一致;BM178菌株对健康巴马拟缨鱼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为1.26×102 CFU/g.在BM178菌株中6种常见毒力基因(hly、aer、act、alt、ahp和ahal)的检出率为100.0%,即毒力基因型为hly+aer+act+alt+ahp+ahal+.药敏试验结果显示,BM178菌株对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庆大霉素、多西环素、诺氟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和氟苯尼考等7种抗菌药物高度敏感,而对青霉素G已产生较强的耐药性.[结论]嗜水气单胞菌是引起巴马拟缨鱼暴发性死亡的主要病原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实际生产中可选用多西环素、复方磺胺甲噁唑或氟苯尼考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30.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 (Rafinesque),又称沟鲶,属于鲶形目(Siluri-forrnes),(鮰)科(Ictaluridae)鱼类.具有生长快、肉质细嫩、无肌间刺、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目前已推广到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淡水、咸淡水水体中饲养,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关于斑点叉尾(鮰)的营养需求量和实用饲料的研制,不少学者已进行过研究[1~4].但因研究者所用的评定指标、试验条件、对指标值的确定方法等情况各异而结果不一.为此,我们进行了本试验,以期为研制更适合当前斑点叉尾(鮰)无公害养殖的饲料配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