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6篇
  8篇
综合类   38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加酶饲料酵母的养鱼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酶饲料酵母与以往报道的饲料酵母的主要区别是在饲料酵母中添加了纤维酶、蛋白酶等复合酶 ,可提高饲料的消化率 ,降低饲养成本 ,提高养殖效率。我们进行了用加酶饲料酵母替代 2 5 %、5 0 %和 75 %的秘鲁鱼粉饲养丰鲤试验 ,探讨饲料酵母在水产养殖业中利用的新途径 ,并对其应用价值进行评定。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 试验用鱼来自南宁市水产良种场 ,选择规格基本一致、体质健壮无伤病、活泼、摄食良好的丰鲤鱼种供试。试验前训养15d ,然后随机分组进行试验。加酶饲料酵母(以下简称加酶酵母 ) ,广西桂林产 ,淡黄色干粉状 ;鱼粉为优质进口…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索不同循环饥饿投饲模式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养殖塘水质状况的影响,筛选出基于优良水质的黄颡鱼池塘养殖循环饥饿投饲模式,为其规模化生态化养殖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按间隔3 d(X3组)、5 d(X5组)、7 d(X7组)和10 d(X10组)饥饿1 d等4种循环饥饿投饲模式养殖黄颡鱼,以正常投饲塘(X0组)为参照点,利用浮游生物完整性指数(P-IBI)评价各模式塘水体健康状况,比较分析P-IBI评价结果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结果]最终筛选出Y2(浮游植物种类数)、Y14(浮游植物生物量)、Y19(浮游动物Margalef丰富度指数)、Y31(硅藻门相对丰度)、Y33(绿藻门相对丰度)和Y35(枝角类和桡足类相对丰度)作为构建P-IBI评价体系的指标.P-IBI分值显示,养殖中、后期各试验塘和参照点的水体健康状况均有所下降,至养殖结束时,X0、X3、X5、X7和X10各组的P-IBI分值比其初始值分别下降57.66%、19.30%、11.10%、30.08%和29.91%;各试验组的P-IBI平均值排序为X70.05).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4组试验塘和参照点水质综合判定均为Ⅲ类,其中X3组和X5组水质状况较优,其试验后期均为Ⅲ类,且有1个时期为Ⅱ类.[结论]循环饥饿投饲模式中处于饥饿期的黄颡鱼对饲料利用率较高,减少养殖塘中残饵的富集;同时饥饿期黄颡鱼直接或间接利用养殖塘中的浮游生物,在一定程度上能保持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相对稳定,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综合分析水质因子和P-IBI得出,间隔5 d饥饿1 d的投饲模式有助于改善黄颡鱼养殖塘水质状况.  相似文献   
73.
设置4个试验组(A、B、C、D)和1个对照组(E),在不同的试验条件下,对巴马拟缨鱼进行人工催产,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样本鱼催产前后血清激素水平,试验周期365 d。结果表明,催产前,C组的雌二醇(E2)含量最高,较A组有显著提高(P<0.05),与其他各组无显著差异(P>0.05);D组的雌三醇(E3)和睾酮(T)含量最高,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A组的孕酮(P)含量最高,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B组雌酮(E1)含量最高,较A组和D组有显著提高(P<0.05),与C组无显著差异(P>0.05)。催产后,A组E2含量上升,B、C、D组下降,且C组催产前后差异显著(P<0.05);A、B组E3含量均上升,其中B组催产前后差异显著(P<0.05),C、D组下降,催产前后差异不显著;A、B组P含量下降,而C、D组上升,催产前后差异不显著(P>0.05);A、B组E1含量下降,A组催产前后差...  相似文献   
74.
为了解淡水混养鱼塘的水环境效应,以2012年5~10月养殖期内广西武鸣县淡水混养鱼塘水体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钾指数(CODMn)的监测数据为基础,分别根据湖泊富营养化程度等级划分标准和农业部《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对养殖池塘以及进、排水口的水体进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结合TN/TP(质量比)变化分析富营养化的主控因子。试验结果:养殖期内池塘水经历了Ⅴ(中—富)营养型—Ⅵ(富)营养型—Ⅴ(中—富)营养型的变化,混养鱼塘水体的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目标等级Ⅳ(中)的达标率为0%;进、出水口水体的TN和CODMn含量差异显著,进水口的水质明显优于出水口;根据《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出水口水质的达标率为100%。影响混养鱼塘水体富营养化的水质因子依次是TN、TP、CODMn,TN是富营养化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简便,结果可信,适用于混养鱼塘水体富营养化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