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51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一株新城疫病毒F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PCR扩增新域疫病毒JZ05株的F基因,并进行克隆和测序.采用DNAssist序列分析软件将JZ05毒株,基因与另外18个NDV毒株F基因序列及其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分析.测序结果表明.NDV JZ05株F基因产物F0蛋白酶裂解位点(111~117位)的氨基酸序列为GRRQKRF.与18个NDV毒株F蛋白的氨基酸序7,1对比,半胱氨酸残基数目和位置完全一致;仅NDV JZ05株发生单个氨基酸残基变更的有5处;而其F蛋白细胞融合活性位点中的一些保守氨基酸残基都没有发生变更.10个毒株(Ch98、Ch2000、YN、JZ05、JS01、GD05、SCL03、SSX03、Lye01、TW)之间全长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均在96%以上,这10个毒株与3个疫苗毒株(LaSota、B1、Clone30)的同源性在88.07%~89.51%.  相似文献   
52.
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VP2基因表达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摇瓶培养法,对用作生产传染性腔上囊病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基因工程菌种BL21/pET28a—VP2的表达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其结果为:温度37℃,诱导表达时间3~7h,用乳糖诱导时终浓度为20mmol/L时即达到最高表达量;用IPTG诱导时终浓度为0.33mmol/L时即达到最高表达量;乳糖的诱导效果优于IPTG。  相似文献   
53.
复方乌梅汤对禽大肠杆菌病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荣华等以复方白头翁散(含有白头翁、秦皮、诃子、乌梅、白芍、黄连、大黄等),潘树桥等以黄芩散,杨富业等以黄连、黄柏、秦皮、白头翁、白芍、茯苓制成汤剂,胡功政等以黄连、黄芩、黄柏、金银花、板蓝根、蒲公英制成丸剂,用来防治禽大肠杆菌病均获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54.
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VP2基因工程抗原致敏乳胶微粒,用IBDV阳性血清进行方阵滴定,以最佳致敏系件制成乳胶抗源,建立乳胶凝集试验(LAT),用来检测血清中IBD抗体。对467份待测血清分别、同时作LAT和双向琼琼脂免疫扩散试验(DATA)。结果,LAT阳性419份,阴性48份;DAGT阳性425份,阴性42份.试验表明乳胶凝集试验操作简便、快速、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可用于现场检测,适合基层单位检测IBDV血清抗体。  相似文献   
55.
100只SPF鸡均分为5组,A、B、c3组免疫后攻毒,接种3批次自制的IBD基因工程重组亚单位油乳剂疫苗;D组不免疫不攻毒,E组不免疫而攻毒。免疫后第22天,感染IBDV强毒株BC-6/85。攻毒后第4天,将所有存活的鸡只以颈脱臼致死,收集法氏囊,以3种方法和指标(法氏囊眼观病变;法氏囊显微病变;法氏囊中IBDV抗原检测)进行分析,以评定免疫保护率。结果显示,以这3种方法和指标评定,A组免疫保护率为90%,B、C组免疫保护率均为95%;试验鸡A3、A14、B7、C16、E1~E20,法氏囊眼观病变明显,法氏囊显微病理损伤评分为3~5分,琼脂免疫扩散试验检测法氏囊中IBDV抗原均为阳性;其他试验鸡,法氏囊眼观无明显异常,法氏囊显微病理损伤评分在3分以下,琼脂免疫扩散试验检测法氏囊中IBDV抗原均为阴性。结果表明,这3种方法和指标在IBD疫苗免疫保护试验评定中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6.
传染性法氏囊病重组亚单位疫苗免疫持续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批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重组亚单位疫苗分别免疫SPF雏鸡和产蛋鸡,以琼脂免疫扩散试验检测鸡血清抗体或卵黄抗体,以其阳性率达到80%为免疫期确定依据。试验结果表明,IBD重组亚单位疫苗对青年鸡及产蛋鸡接种一次的免疫期为15~16周。  相似文献   
57.
以RT-PCR扩增新城疫病毒Mukteswar株F基因F1片段和F2片段,以核酸内切酶Kpn I和Xba I对目的基因片段及质粒pCAPZαA进行酶切,连接酶切产物,转化E. coli DH5α.以PCR方法确定Mukteswar F1和Mukteswax F2的阳性重组子均为4个.对阳性重组子进行酶切鉴定及序列分析,结果,重组质粒pGAPZαA-F1、pGAPZαA-F2及质粒pGAPZαA的酶切电泳条带与试验设计大小相符;基因测序得到的重组子中F1和F2序列长度分别为1 198 bp、269 bp,与新城疫病毒Mukteswar株F基因序列比对,其序列长度和核苷酸排列完全一致.结果表明重组质粒中目的基因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大小和插入位置是正确的,为以酵母表达系统表达F1和F2,研究Mukteswar株与基因Ⅶ型毒株之间F蛋白的抗原性差异程度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8.
将 5日龄艾维茵肉仔鸡分成 3组 ,2、3组分别在饲料中拌合中草药方剂运饮灵Ⅱ号及运饮灵Ⅲ号粉剂 ,至 4 5日龄 ,1组为对照组。试验结果 ,1、2、3组肉鸡腹水综合征死亡率分别为5 5%、0 5%和 3 5% ,统计分析 ,1组与 2组间死亡率差异显著 (t =2 14 3,p <0 0 5) ,1组与 3组间差异不显著 (t =0 96 6 ,p >0 0 5)。表明 ,运饮灵Ⅱ号对预防肉鸡腹水综合征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59.
绿头野鸭与北京鸭杂交亲合过程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绿头野鸭(Anas platyrhynchos)和北京鸭杂交亲合过程的行为表现和繁殖行为特点.观察结果表明,绿头野鸭(雄)和北京鸭(雌)配组后的亲合过程,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的行为变化.①不接触北京鸭的恋旧行为阶段;②与北京鸭融为一群的行为转变;③发生亲昵行为和调情行为的阶段;④从不成功交配的爬跨行为到成功实现交配的繁殖行为阶段.从配组开始到成功繁殖共经历了130天,其中亲合过程到出现交配行为时经历了30天.从不成功的交配到成功交配产出受精蛋经历了100天.观察还表明,不能实现成功交配的原因是作为父本的野鸭与作为母本的北京鸭体型大小悬殊,阻碍了交配的顺利进行;有利于亲合成功交配的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包括对父本进行采精按摩,父本有性经验,雌雄间有性的吸引力,对水的喜好,对食物的依赖、移去原配偶和环境安静等.文中给出若干经验总结和建议.  相似文献   
60.
绿头野鸭与北京鸭杂交亲合过程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绿头野鸭(Anas platyrhynchos)和北京鸭杂交亲合过程的行为表现和繁殖行为特点。观察结果表明,绿头野鸭(雄)和北京鸭(雌)配组后的亲合过程,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的行为变化。(1)不接触北京鸭的恋旧行为阶段;(2)与北京鸭融为一群的行为转变;(3)发生亲Ni行为和调情行为的阶段;(4)从不成功交配的爬跨行为到成功实现交配的繁殖行为阶段。从配组开始到成功繁殖共经历了130天,其中亲合过程到出现交配行为时经历了30天。从不成功的交配到成功交配产出受精蛋经历了100天。观察还表明,不能实现成功交配的原因是作为父本的野鸭与作为母本的北京鸭体型大小悬殊,阻碍了交配的顺利进行;有利于新合成功交配的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包括对父本进行采精按摩,父本有性经验,雌雄间有性的吸引力,对水的喜好,对食物的依赖、移去原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