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5篇
  3篇
综合类   55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0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41.
根据笔者实验室新发现的鸭瘟病毒(DPV)dUTPase基因(GenBank登录号DQ486149)序列设计1对引物,PCR扩增后将产物亚克隆至pET32a(+)原核表达载体,获得表达质粒pET32a-DU。然后将其转化至E.coliBL21(DE3)进行IPTG诱导表达。SDS-PAGE检测显示诱导表达蛋白约66.8ku,与预期表达蛋白大小一致。薄层扫描分析表明重组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36.2%,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重组蛋白纯化后制备兔抗血清,间接EUSA效价为1:409600。通过免疫荧光技术进行DPVdUTPase亚细胞定位检测,结果显示最早可在感染后4h的胞质中检测到特异性荧光,12h大量点状绿色荧光聚集于胞核;24h后胞核内点状荧光减弱,而胞质点状荧光增强;48h胞核和胞质荧光均显著减弱。本研究为DPVdUTPase基因功能和DPV致病机理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  相似文献   
42.
干扰素(interferion,IFN)是在特定的诱导剂作用下由细胞产生的一种具有高度生物学活性的糖蛋白,能使机体迅速获得抗病毒和抗肿瘤等多方面的功能[1].我国是世界上养鸭数量最多的国家,许多病毒性疾病(如鸭瘟)仍严重危害养鸭业,因此研究安全有效的鸭广谱抗病毒制剂有重要意义.目前对鸭IFN-α研究相对较少,对人IFN-α的研究表明[1-2],IFN-α除具有抗病毒活性外,还具免疫调节作用;近年,有学者[3-4]将其作为佐剂使用可显著提高疫苗效果.  相似文献   
43.
根据我们实验室发现的鸭疫里默氏杆菌(RA)荚膜多糖蛋白基因序列(DQ151838),设计和合成荧光定量PCR引物和探针,建立了检测RA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该法的表达式Y=-3.416X+39.492,相关系数1.000,PCR循环效率96.2%,DNA拷贝数在10^0~10^8范围内检测曲线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法的最适Mg^2+、引物和探针浓度分别为4~5mmol/L、0.16~0.2μmol/L和0.16μmol/L,最低能够检测到RA的DNA模板为2.0copies/μL。1/10半数致死量的RA人工皮下注射感染7日龄樱桃谷鸭后2h即可在心、肝、肺、胸腺、食管中检测到RA核酸;感染后8h即可在心、肝、脾、肺、肾、脑、胰、食管、气管、胸腺、法氏囊、十二指肠、直肠、血液和咽喉拭子检测到RA核酸,36~120h是RA在感染雏鸭除了咽喉、食管和气管各个组织器官繁殖数量最高峰期,其后逐渐下降。RA人工感染致死雏鸭的心、肝、脑RA分离和FQ-PCR检测符合率为100%。对临床送检具有典型鸭疫里默氏杆菌病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的死亡雏鸭的肝脏、心血和脑组织的FQ-PCR检测的阳性率均为100%,而RA分离的阳性率分别只有74.3%(26/35)、82.9%(29/35)和91.4%(32/35)。FQ-PCR可用于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的快速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和鸭产品的检疫等。  相似文献   
44.
蛋白质B细胞抗原表位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免疫学的发展和化学合成多肽技术的成熟,有选择地合成蛋白质中具有免疫原性的肽段,可有效刺激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通过理论预测及试验测定等方法,可推测蛋白质B细胞的抗原表位.文章总结了近年来蛋白质B细胞抗原表位的常分析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5.
选取健康成年雌雄猕猴各3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了雌激素受体(ER)在脾脏中的分布,观察猕猴脾脏中ER的表达及性别差异.结果显示,ER免疫阳性反应物主要分布于脾脏红髓区,脾小结相对较少,而动脉周围淋巴鞘、血管内皮、脾小粱等组织结构内仅有少量分布.ER阳性产物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中.部分存在于胞浆和胞膜上.雌性猕猴脾脏中的阳性细胞数量显著高于雄性,表达强度也较雄性强.这表明,ER参与雌激素对脾脏的免疫功能调控.ER阳性产物分布特点表明雌激素发挥作用主要是通过经典基因组机制,同时也通过非基因组机制途径.而ER表达的明显性别差异提示体内雌激素水平可能对脾脏中B淋巴细胞的功能有正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6.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单克隆抗体捕获ELISA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纯化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作为抗原免疫BALB/C系小鼠,通过细胞融合和克隆筛选出稳定分泌BVDV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将杂交瘤细胞接种于BALB/C系小鼠的腹腔内诱生腹水,腹水单抗与BVDV均呈阳性反应.将5A9、2G3和5C2(分别结合不同的抗原结合位点)诱生的BVDV单抗纯化后等量混合包被酶标板,与鸡抗BVDV IgY(检测抗体)联合应用,建立BVDV抗原捕捉ELISA(AC-ELISA)方法.采用方阵滴定法确定单抗、鸡抗BVDV IgY的最适工作浓度,用阴性组织样品作为判定检测结果的D490临界值,最后以建立的AC-ELISA检测临床粪样棉拭子27份,结果表明:该方法敏感性、特异性高,与全血病毒分离结果的符合率迭86.36%;与全血和粪样RT-PCR检测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89.47%和94.74%.阴性对照RT-PCR、病毒分离和AC-ELISA检测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47.
正疱疹病毒(Herpesviridae)是一种双链DNA病毒,分为α、β和γ疱疹病毒亚科,主要由核心(Core)、衣壳(Capsid)、间层(Tegument)及囊膜(Envelope)4部分组成[1]。常见的疱疹病毒包括单纯疱疹病毒1型(Herpes simplex virus,HSV-1)、猪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virus,PRV)、牛疱疹病毒(Bovine herpesviruses,BHV)、马立克氏病毒(Marek's  相似文献   
48.
为了探讨大豆异黄酮(SI)对去卵巢大鼠脾脏中神经生长因子(NGF)、白细胞介素2(IL-2)蛋白表达的影响,本研究在成功建立去卵巢大鼠模型的基础上,对去卵巢大鼠分别隔天皮下注射高(1.5 mg·kg-1)、中(1.0 mg·kg-1)、低(0.5 mg·kg-1 )剂量的SI,假手术组(仅手术而不去卵巢)和溶媒组(去卵巢)大鼠隔天皮下注射溶媒剂(乙醇)。补充SI至14 d和42 d时,每组随机剖杀5只大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大鼠脾脏NGF、IL-2蛋白的表达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脾脏中广泛分布着NGF、IL-2蛋白,主要分布于被膜下方的红髓区,在白髓分布量极少。去卵巢后,大鼠脾脏中NGF、IL-2蛋白的表达强度和阳性细胞数目均显著下降,而且随着去除卵巢时间的延长下降加剧。体外补充SI后14 d,各剂量组和42 d低、中剂量组仅有部分恢复,变化不显著;补充高剂量SI 42 d后,脾脏NGF、IL-2蛋白的表达强度和阳性细胞数目基本恢复至假手术组的水平。大豆异黄酮能上调NGF、IL-2蛋白在脾脏内的表达,并呈现时间和剂量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49.
将小鹅瘟病毒(Goose Parvovims,GPV)VP3基因疫苗(pcDNA-GPV-VP3)分别按每只6、3、1μg的剂量基因枪轰击免疫4周龄BALB/c小鼠,于免疫后不同时间采集小鼠心、肝、脾、肺、肾、肠、脑和免疫部位皮肤等组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pcDNA-GPV-VF3在小鼠体内的分布规律.结果显示,pcDNA-GPV-VP3在免疫后1 h即分布于小鼠除脑外各个组织,脑组织于免疫后3 h呈阳性,各组织阳性信号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pcDNA-GPV-VP3在不同组织中持续时间依次为肝脏>心>脾>免疫部位>肾、肠>肺>脑;pcDNA-GPV-VF3不同剂量组信号强弱和持续时间存在的总体规律依次为6μg组>3 μg组>1μg组.基因枪轰击pcDNA-GPV-VP3于免疫后能快速而广泛的分布于小鼠各个组织且持续存在达63 d.  相似文献   
50.
为探讨鸭瘟弱毒苗诱导鸭局部黏膜和系统免疫中抗体发生的规律,将鸭瘟病毒Cha株弱毒苗皮下注射免疫20日龄樱桃谷鸭后60 d内定时随机剖杀5只鸭,采集血清、胆汁、气管和消化道(食道、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直肠)分泌液,应用间接ELISA检测抗DPV的IgA、IgM和IgG滴度(以Log10表示).结果表明:①血清:抗体滴度由高到低为IgG、IgM和IgA,相应的检测到的时间段分别为免疫后6~60,3~15,12~36 d.②胆汁:抗体滴度由高到低为IgA、IgG和IgM,相应的检测到的时间段分别为免疫后9~21,15~27,3~12 d.③分泌液:气管和消化道分泌液中抗体滴度由高到低均为IgA、IgM和IgG,其中IgA抗体滴度由高到低为十二指肠、食道、气管、空肠、盲肠、回肠和直肠,相应的检测到IgA的时间段分别为免疫后3~60,9~60,3~60,9~60,12~60,12~27,6~36d;IgM由高到低为气管、食道、十二指肠、空肠、盲肠、直肠和回肠,相应的检测到IgM的时间段分别为免疫后3~12,6~15,3~12,6~12,9~12,6~9,6~9 d;IgG由高到低为食道、十二指肠、气管、空肠、盲肠、直肠和回肠,相应的检测到IgG的时间段分别为免疫后9~36,12~27,6~36,9~36,12~36,9~21,15~21 d.综上,鸭瘟弱毒疫苗皮下免疫鸭后,IgM和IgG分别是系统免疫中体液免疫的先锋抗体和主要抗体;IgA是气管、消化道和胆汁中的主要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