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4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3篇
  5篇
综合类   80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优质两系杂交中籼稻两优825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优825是武汉科珈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和安徽华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用两用不育系Y8-2S与优质抗病恢复系R025配组的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2014和2015年参加国家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产量分别为9.536、10.028 t/hm~2,分别比对照丰两优4号增产6.31%和6.88%;2016年生产试验,产量9.770 t/hm~2,比丰两优4号增产7.2%,米质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并具有抗病性较强、丰产性和稳产性好等特点,适宜在长江中下游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稻种植。2017年4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初审。主要介绍了两优825的选育过程、农学特性以及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2.
笔者最近到两家企业调查,一个企业知人而得人:这个企业从上海挖了一个急需的工程师,初来乍到,厂长便将自己的一套房子借给其住;过了一年,见其孤身常思乡,厂长又为其觅一知音,帮其成家立业。这位工程师感恩戴德,一连开发了十几个新产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蒸蒸日上。另一个企业则负人而失人:有一位分管开发的副厂长,曾为厂里的科技、产品开发和扭转效益滑坡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因他与厂长工作中某些观点不同,居然被厂长当众“嘲讽”了一顿。这位副厂长一气之下出走,被另一家乡镇企业重金聘用,厂长后悔莫及。  相似文献   
113.
灌浆期干旱胁迫对水稻生理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灌浆期干旱对不同类型水稻叶片生理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为干旱气候条件下水稻栽培提供参考。方法 以节水抗旱稻旱优113和普通杂交稻扬两优6号(YLY6)为材料,设置传统淹水灌溉、灌浆期干旱胁迫两个处理,分别测定水稻的产量及产量构成、稻米品质(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干物质生产及分配、叶片生理活性(叶片水势、气叶温差和光合速率)等。结果 与传统淹水灌溉相比,灌浆期干旱胁迫下水稻叶片水势、气叶温差均显著下降,最终导致叶片光合速率降低;但是在复水后2~15 d,叶片的各生理指标可以得到恢复,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水稻产量没有明显变化,产量的稳定主要得益于前期充足的干物质积累使籽粒充分灌浆,结实率显著升高;稻米的碾磨品质没有显著影响,但扬两优6号的外观品质显著降低,却改善了旱优113的外观品质。同时,蛋白质含量升高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稻米营养品质。结论 水稻灌浆期适度干旱可以在稳定产量的基础上改善稻米品质。因此,适当在生育后期阶段减少水分的投入,不仅可节约农业用水,稳定籽粒产量,还有利于稻米品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4.
以杂交中稻红莲优6号为材料,采用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和栽插密度及栽插模式对杂交中稻群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杂交中稻红莲优6号在适宜的密度(2.7×105穴/hm2)和施氮水平(纯氮210 kg/hm2)下,采用宽行窄株的栽插方式,可以增加群体叶面积指数,提高光合速率,改善群体光环境,从而达到增加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5.
氮肥模式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探明不同施肥模式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和水稻产量的影响,本研究以江汉平原一季中稻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田试验设置5个氮肥处理:不施氮肥(CK)、农民习惯施肥(FFP)、实时氮肥管理(RTNM)、精确定量施氮(PQNA)和一次性施肥(OOF),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稻田CH_4和N_2O排放特征。结果表明:与CK相比,FFP、PQNA、RTNM和OOF显著增加了CH_4和N_2O排放。FFP、PQNA和RTNM处理CH_4排放并没有显著差异,但是OOF处理比FFP处理CH_4减排27.5%;RTNM和OOF处理比FFP处理N_2O排放分别减少了23.1%和25.0%。与FFP相比,OOF并没有降低水稻产量,而RTNM和PQNA显著增加了水稻产量。OOF较FFP、RTNM和PQNA处理增温潜势(GWP)分别减少了27.4%、12.5%和18.5%。PQNA、RTNM和OOF处理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较FFP分别降低了22.2%、24.4%和26.7%。研究表明,采用合理的施肥模式,在保障水稻产量的同时,能够减缓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实现丰产增效和环境友好。在所有施肥模式中,OOF具有最低的GWP,同时能够维持水稻产量并减少追肥次数,是一种低碳丰产的施肥技术,值得在江汉平原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16.
为探明机械旱直播水稻在长江中游地区较优的播种时期,本试验以广两优476(GLY476)和黄华占(HHZ)两个水稻品种为材料,采用机械旱整旱播模式,设置5个播期处理,即S1(5月10日)、S2(5月17日)、S3(5月24日)、S4(5月31日)、S5(6月7日),考察播期对水稻产量形成、光温资源利用率、稻米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广两优476和黄华占的产量均随着播期的延后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S4处理的产量最高,该处理下两水稻品种产量分别较S1高15.8%和27.4%。随着播期的延后,光能生产效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广两优476在S5处理下的光能生产效率最高,两年平均值为0.432 g·MJ-1, 黄华占以S4处理最高,两年平均值为0.421 g·MJ-1;且两品种积温利用率的变化趋势和光能生产效率类似,均以S4处理最高,两者平均值分别为3.72和3.61 kg·℃-1·d-1·hm-2。两品种在S4和S5处理下的整精米率均高于其他播期处理;随着播期延后,两品种S5处理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分别较各自的最高值下降14.1~17.1个百分点和4.6~7.8个百分点;营养品质变化趋势和外观品质一致,随播期延后呈显著下降趋势,两品种S5处理的平均直链淀粉含量较S1处理降低1.3~1.5个百分点,蛋白质含量降低2.0个百分点。综上所述,长江中游地区机械旱直播水稻5月中上旬播种期使水稻遭遇高温危害,产量和稻米外观品质降低。将播期延迟到5月底至6月上旬,可有效避免高温危害,对提高水稻稳产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为明确水稻生产区高温发生规律,调整适宜播种期,提高机械旱直播水稻稳产能力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17.
采用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杂交中稻红莲优6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适的施氮量(公顷施纯氮210kg)可以增加群体叶面积指数、提高光合速率、改善群体光环境,最终达到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之目的.  相似文献   
118.
氮素是水稻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基础,也是水稻生长过程中需求最大的元素,而氮肥的大量使用在保障水稻产量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也造成了资源利用率低、稻米品质下降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本文综述了水稻产量和品质形成过程中的碳氮生理基础及其对氮肥的响应机制;并提出今后要开展精确定量施肥研究以提高水稻的氮素利用率,相关研究将更注重在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