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综合类   5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2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为储备小反刍兽疫疫情防控技术,根据GenBank公布的小反刍兽疫病毒N基因序列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以小反刍兽疫弱毒疫苗为材料,建立小反刍兽疫病毒一步法PT-PCR检测方法,并对所建方法进行条件优化和性能评价。结果显示,建立的方法能有效扩增大小约447bp目的基因片段。该一步法RT-PCR最佳模板质量浓度为6.76×10-3 g/L,最佳退火温度60℃。该一步法RT-PCR检测方法性能评价结果显示,其最小模板检出质量浓度为6.76×10-6 g/L,且方法具良好的特异性和临床应用性,可用于小反刍兽疫多种样本的检测。  相似文献   
272.
为分析LSm1基因的特点,预测其编码蛋白的生物学功能,试验利用巢式PCR方法对Marc145细胞源LSm1基因进行扩增、克隆及序列测定,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Marc145细胞源LSm1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并对其编码蛋白进行二级结构、B细胞表位、保守结构域、跨膜结构域和信号肽预测。结果显示,经过两轮的PCR扩增,成功获得402 bp的Marc145细胞源LSm1基因,编码133个氨基酸。Marc145细胞源LSm1基因核苷酸序列与人类、灵长类同源性较高,其次是海洋哺乳动物类,最后是陆地野生动物及家畜,同源性为92.8%~99.8%,而其编码的氨基酸虽没有此规律,但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较高,为97.8%~99.3%。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Marc145细胞源LSm1基因与人类LSm1基因亲缘关系较近,处在同一分支,其次是灵长类。LSm1蛋白二级结构中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45.11%和24.06%。预测此蛋白存在4个B细胞优势抗原表位,具有Sm超家族保守结构域,无跨膜区域,无信号肽区域。结果表明,LSm1蛋白在细胞内转录及表达水平可能较低,细胞cDNA需通过巢式PCR扩增两轮才能出现目的条带,本试验方法为LSm1基因的扩增提供了参考。同时,LSm1生物学功能预测结果为获得LSm1人工表达蛋白与针对LSm1蛋白的特异性抗体制备,以及在细胞水平研究LSm1的功能机制及其在病毒复制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73.
为确定疑似禽霍乱病例病原种类及其病原基因型,本研究采用细菌分离技术对病原菌进行实验室分离培养,应用传统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细菌进行鉴定,并应用PCR扩增和基因序列分析对分离细菌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显示,分离菌具有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典型培养特征,菌落形态和菌体染色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均与多杀性巴氏杆菌相符;PCR扩增到457 bp的基因片段。采用5对分型引物对分离菌进行基因分型显示,仅有A型引物扩增到大小1 050 bp的目的基因片段,序列分析也显示分离菌荚膜基因与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参考菌株荚膜特异性基因同源性高达97.6%~100.0%,系统进化与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处于同一进化分支。结果表明,疑似禽霍乱病例病原为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本研究结果将为禽霍乱的防控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74.
为探明仔猪细菌性腹泻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和沙门氏菌流行的血清型、耐药表型及耐药基因型,本试验采集了贵州省5个地(州)市7个规模化养猪场的128份腹泻仔猪肠道样本,并对采集的样本进行了大肠埃希氏菌和沙门氏菌分离与鉴定,通过动物试验鉴定菌株的致病性,利用血清学方法鉴定其血清型,并通过药敏纸片法对主要致病菌进行耐药性研究,采用PCR技术检测各致病菌株耐药相关基因,分析细菌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型相关性。结果显示,本研究共分离鉴定到78株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与21株沙门氏菌,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血清型以O138、O87为主,沙门氏菌血清型以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居多;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分离到的78株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率达80%以上,对其他种类的抗菌药耐药率均超过40%,分离鉴定的21株沙门氏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率达50%以上,对其他种类的抗菌药耐药率均达20%以上;本试验分离鉴定的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共检出12种耐药相关基因,沙门氏菌共检出10种耐药相关基因,两种细菌耐药基因型与耐药表型符合率均达60%以上,且均为多重耐药。本研究为仔猪腹泻的综合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75.
山羊蠕形螨病的诊断与防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3~9月,在沿河县中寨、官舟、思渠3个乡镇的4个规模养羊户,先后发生了一种以被毛粗乱,消瘦,贫血,皮肤出现痘疹脓疮及部分不明原因的死亡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发病率78.6%(338/430),死亡率7.2%(31/430);实验室诊断:痘病毒琼脂扩散试验结果阴性,镜下检查确诊为山羊蠕形螨病;采用1%伊维菌素进行全群治疗,病情很快得以控制。  相似文献   
276.
为研究p24蛋白在鸡毒支原体中的定位,对p24基因序列进行分析,PCR扩增p24基因并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表达p24蛋白,制备多克隆兔抗血清,ELISA测定其效价,提取鸡毒支原体总蛋白、膜蛋白、胞浆蛋白通过Western blot进行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p24基因高度保守,全长576 bp,编码192个氨基酸;成功构建表达载体pCold-p24,经转化、诱导表达后获得重组蛋白rp24,大小约为35 kDa; ELISA检测兔抗rp24血清效价为1∶12 800,说明rp24蛋白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Western blot显示rp24蛋白在膜蛋白免疫印迹条带较亮,在胞浆蛋白中条带弱,证明p24主要分布在膜表面,是鸡毒支原体的膜蛋白。试验结果为后续基因工程疫苗研制、诊断试剂盒研发、致病机理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77.
文章综述了滑液囊支原体病的病原特点、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和防治措施的研究情况,以期为滑液囊支原体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8.
为掌握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兔场兔球虫感染情况,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和麦克马斯特虫卵计数法,对县域内2个兔场采集的77份不同年龄段兔新鲜粪便中兔球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利用PCR技术对兔球虫阳性粪便进行感染种类鉴定分析。结果表明:2个兔场兔球虫总感染率达71.4%,各年龄段兔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染,以1~3月龄幼兔感染率最高,达96.9%,且多呈中度或重度感染。2个兔场感染的兔球虫主要是穿孔艾美耳球虫、维氏艾美耳球虫和大型艾美耳球虫,且均为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279.
禽腺病毒血清4型(fowl adenovirus serotype 4,FAdV-4)是一种能引起家禽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hydropericardium-hepatitis syndrome, HHS)的双链DNA病毒。近年来,病毒感染引起宿主信号通路变化的研究备受关注,对机体信号转导通路的作用有了全新的认识。目前为止,研究发现FAdV-4感染引起宿主发生炎症反应的信号通路主要有TLRs、NF-κB、JAK/STAT、UPR、Caspase-1、LXR-α、JNK/MAPK、STING和TNF通路等。本文对FAdV-4感染引起宿主的相关信号通路变化进行阐述,分析由FAdV-4感染引起机体信号转导通路变化而产生的一系列炎症反应等,以期为进一步探索FAdV-4感染宿主诱导炎症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280.
文章介绍了绵羊肺炎支原体的病原特征、致病性及致病机理、疫苗研制情况,并提出加强研究的方向,为该病的防治及疫苗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