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32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83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印楝素A诱导Sf9细胞凋亡的显微和超微形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倒置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印楝素A诱导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perda蛹卵巢Sf9细胞凋亡的显微和超微形态变化.结果表明:1.5μg.mL-1印楝素A对Sf9细胞具有显著的凋亡诱导作用,从凋亡小体和贴壁细胞数量变化判断,印楝素A处理12 h,细胞开始出现少量凋亡小体,12~24 h凋亡小体逐渐增多,但贴壁细胞未见明显减少,因此24 h之前(0~24 h)属于凋亡早期阶段;24~36 h凋亡小体大量出现,贴壁细胞逐渐减少,属于凋亡中期;处理36 h以上,凋亡小体和贴壁细胞急剧减少,细胞凋亡进入晚期.观察诱导24 h的细胞超微结构发现,胞内的主要细胞器在数量或形态上发生了显著变化,包括溶酶体数量显著增加,线粒体内部嵴变模糊,内质网从囊泡状变成线管状,细胞核出现分页、皱缩以及区域性膨大等.  相似文献   
12.
采用CuBr与4-氨基-3,5-二(4-吡啶基)-1,2,4-三氮唑配体(4-abpt)在溶剂热条件下合成了配合物[CuBr(4-abpt)],并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及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中Cu(Ⅰ)呈现四面体配位几何,4-abpt采取μ3-桥连模式与μ3-Cu(Ⅰ)在ab平面形成了具有(4.82)拓扑结构的[Cu-(4-abpt)]层,相邻层间通过N-H…Br氢键作用和π-π堆积构筑成三维超分子网络.配合物结晶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a=0.768 97(6)nm,b=1.332 70(10)nm,c=1.263 38(9)nm,β=91.388(2),V=1.294 34(17)nm3,Z=4,S=1.050,R1=0.023 1,wR2=0.056 7[I〉2σ(I)].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喜树碱(Camptothecin,CPT)对B16F10小鼠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及黑色素合成抑制机制,利用噻唑蓝(Methylthiazoletetrazolium,MTT)检测法、显微观察法、Na OH裂解法和多巴氧化法分析不同浓度的CPT对细胞增殖、形态、黑色素合成及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CPT浓度的增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B16F10细胞的增殖抑制增强. 160μmol/L CPT处理72 h,B16F10细胞增殖抑制率达77. 0%,一定范围内呈现时间和浓度依赖性(P 0. 05).同时不同浓度CPT对细胞黑色素合成和酪氨酸酶活性也具有明显抑制作用,40μmol/L CPT处理72 h,细胞中黑色素的合成量为85. 37%,酪氨酸酶的活性为56. 4%(P 0. 05).结果表明,喜树碱能有效抑制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的增殖和细胞内的黑色素的产生,其机制可能与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花生根结线虫对节瓜苗期植株生长及主要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感染花生根结线虫的节瓜植株主要生理指标和生长量的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花生根结线虫的侵染明显降低节瓜根系的活力,引起节瓜苗期植株的N,P,K和Mg含量显著下降,但对Ca所吸收则有所增加;植株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均显著降低,但呼吸强度在线虫接种量为3000和5000条时则明显提高;植株生长的各项指标也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研究花生芽不同培养方式、不同培养天数、不同组织部位白藜芦醇含量的差异及其进一步培养成花生苗白藜芦醇含量的变化。运用水培和土培两种方式进行花生发芽,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检测分析不同发芽天数花生芽白藜芦醇含量,选出最优发芽时间,再利用自制水培装置将花生芽培养成花生苗,对其根、茎、叶白藜芦醇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花生芽发芽后5 d,其白藜芦醇含量最高,土培和水培含量分别为117.6、42.27μg/g。自制水培装置培养的花生苗根系发达,其白藜芦醇含量明显高于花生芽含量,花生苗根部白藜芦醇的含量达143.4μg/g,远高于茎、叶的含量。装置制备成本为350.0元,制作材料简单,使用操作简单,可种植各种蔬菜及花卉,改变了传统果蔬主要由大田种植的格局。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正丁基黄原酸钠与硝酸镉形成的二维网状聚合物 [Cd(S2 CO -n -C4H9) 2 ]n 的合成与结构。该配合物属单斜晶系 ,空间群P2 (1) /c,晶胞参数 :a =2 .5 6 4 9(4)nm ,b=0 .5 810 (7)nm ,c=1.1348(41)nm ,β=10 1.70 1(2 ) 0 ,V =1.6 5 6 6 (4)nm3 ,Z =4 ,Dc =1.6 4 7mg/m3 ,F(0 0 0 ) =82 4 ,R1=0 .0 711,wR2 =0 .175 5。  相似文献   
17.
α-蒎稀和马来酸酐(MA)在α-蒎稀回流温度下反应,生成的主要产物为交替共聚物。对α-蒎稀与MA反应产物的结构用IR、MS、X-射线衍射进行了表征,并对其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 全面深入研究病毒感染与病毒增殖时宿主细胞内生理生化过程的变化,是现代病毒学和现代生理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因为这类基础问题的解决,一方面有助于吾人弄清病毒增殖的机制,探讨化学防治的可能途径;另一方面,也便于具体阐明病毒与宿主之间的相互关系,揭露机体抗病毒性的实质,为抗病育种及生理免疫寻找根据。关于家蚕脓病病毒感染,与蚕体生理生化学的变化,已有少数研究报导。某些作者曾注意到脓病病蚕体内的呼吸代谢强度、氧化还原特点、蛋白质与氨基酸组成  相似文献   
19.
以甲苯-2,4-二异氰酸酯、丙烯酸羟丙酯、丁二酸酐、超支化聚酯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可紫外光固化的水性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Water-soluble hyperbranched polyurethane acrylate,WHPUA),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了其合成过程中基团的变化,并对WHPUA系列水分散体水溶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单个分子中羧基含量的增加,WHPUA水溶性增大,黏度升高,表面张力降低,粒径减小;随着超支化聚酯代数的增加,WHPUA粒径增加;羧基中和度的增加有利于增加预聚物表面的羧基离子的密度,从而使WHPUA的粒径减小,体系的黏度也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20.
植物甾醇对黑色素瘤细胞的生长 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TT 检测豆甾醇和茁-豆甾醇对B16-F10 黑色素瘤细胞活力的影响、同时通过倒置生物显微镜和 荧光显微技术观察两种植物甾醇对B16F10 细胞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茁-谷甾醇(0.20、0.30 mmol/L)能够明显 抑制B16F10 细胞的生长、并总体上表现出一定的浓度依赖性。豆甾醇(0.20、0.25 mmol/L)处理B16-F10 细胞、细胞 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但浓度依赖性不明显。同时显微观察发现茁-谷甾醇和豆甾醇对B16-F10 细胞均具有明显的凋 亡诱导作用、豆甾醇处理48~72 h 细胞出现大量凋亡小体、贴壁细胞逐渐减少、漂浮死亡细胞逐渐增多、表现出凋亡 的典型特征;茁-谷甾醇处理组细胞以空泡化为主、也出现相当数量的凋亡小体。DAPI 染色观察表明茁-谷甾醇和豆 甾醇处理72 h、大量细胞出现染色质凝聚、细胞核膨大或形成凋亡小体等凋亡现象。综合结果表明、茁-谷甾醇和豆甾 醇一定程度上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B16F10 黑色素瘤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