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5篇
农学   50篇
基础科学   2篇
  11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17篇
植物保护   4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1.
为有效控制棉花黄萎病,以抗病品种中植棉2号、耐病品种鲁棉研28号和感病品种新陆早7号为试验材料,进行施加有机肥、喷施叶面肥、施用生防制剂、控制早铃等处理,并与只施加生防制剂和不做任何措施的处理进行发病率、病情指数及产量比较。结果表明,应用该综合防治措施对棉花黄萎病具有较高的防效,最高可达67.13%。实施综合防治措施后,抗病品种中植棉2号、感病品种新陆早7号、耐病品种鲁棉研28号分别增产16.95%、42.11%、11.44%。该综合防治技术为田间棉花黄萎病防治提供了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2.
大蜀山短毛椴种群生命表与生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更好地了解合肥大蜀山短毛椴(Tilia breviradiata)种群的数量动态,根据对短毛椴种群的样地调查和数据统计,将林木依胸径大小分级,采用分段匀滑技术,编制其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死亡曲线、危险率函数和死亡密度函数曲线.结果表明:短毛椴种群以中大径级个体数量较多,幼龄级个体数量较少,种群处于成熟阶段;种群死亡趋势是生长后期高于生长前期,在Ⅶ~Ⅷ龄级的年龄阶段出现死亡率高峰,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Ⅰ型;短毛椴种子向幼苗的转化率低,幼苗数量较少;量化分析表明现阶段整体为稳定型种群,结构增长性很低.选择合适的恢复和保存方法促进短毛椴种子萌发和更新层个体发育是保持该种群稳定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3.
防止早衰增强棉花碳蓄积能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即CO2减排,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对我国而言,除了积极的碳减排外,更重要的是如何增加碳增汇能力,用于抵消我国承诺的温室气体减排指标。棉花碳蓄积能力是农作物中最强的,而早衰则大大降低了其碳蓄积时间和碳蓄积量。因此,如何增强棉花碳蓄积量,充分发挥其碳蓄积功能,是我国棉花生产应当考虑的。本文提出了防止早衰增强棉花碳蓄积能力的建议和早衰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94.
病原细菌Ⅲ型效应子对寄主植物防卫反应的抑制和诱导决定了互作中植物抗(感)病性状。本文概述了植物病原菌Ⅲ型效应子抑制和诱导寄主植物防卫反应的双向作用,所涉及的抑制和诱导作用主要包括植物过敏反应、植物细胞壁介导的防卫反应以及植物抗病信号介导的抗性反应等。本文还对植物病原菌Ⅲ型效应子双向作用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5.
新疆沙漠化防治区划指标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到资料可获取性和指标的适用性以及新疆沙漠化的具体特点,新疆沙漠化防治区划工作在第三级区划中设计和采用了沙尘天气指数、土地覆被指数、植被盖度指数、大风指数和海拔高程指数作为区划主体指标,同时还采用了自然地理单元、县级行政区划界线、雨养植被界线、耕居地人口密度、人口耕居地比例作为辅助指标。最后,把由主体指标经指数和法合成的沙漠化综合评级指数作为最主要依据,划定三级区划界线。  相似文献   
96.
蜡梅品种园艺学性状综合评价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蜡梅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分布范围广泛,产生了许多变异类型和品种。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蜡梅品种园艺学性状综合评价模型,通过指标的量化对蜡梅品种的园艺学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优良品种。该模型为优良蜡梅品种的开发利用、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发展提供依据。最后,对部分优良蜡梅品种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97.
 在河北廊坊对10个棉花品种(系)的几种主要苗病抗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棉花品种(系)均有不同程度的苗病发生,以红腐病和炭疽病为主,伴有少量立枯病的发生;并且,不同棉花品种对苗期病害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和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8.
 2006-2008年以感病品种鄂荆1号为对照,在人工黄萎病圃对10个陆地棉品种(系)进行了黄萎病抗性鉴定。以相对病情指数评价各品种的抗病性,共鉴定出3个高抗品种、2个抗病品种、2个耐病品种和2个感病品种。其中NJ0703、NJ0705、中植棉KV1的发病株率小于20%,病情指数小于10.0,抗黄萎病性达到抗至高抗水平。生物统计分析表明,各品种3年间的相对病指无显著差异,抗病性稳定。  相似文献   
99.
三大棉种对棉花主要病害抗性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海岛棉(Gossypium barbadenes)、中棉(Gossypium ar-boreum L.)三大栽培棉种对棉花主要病害——枯萎病、黄萎病、苗病(炭疽病、红腐病、立枯病等复合症)具有不同的抗病性。随着我国棉花抗病育种目标由单抗一种病害,向抗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害发展的今天,以往对某—病害抗性研究结果,已远不能满足多抗育种的需要,因此研究三大棉  相似文献   
100.
2003年黄河流域棉铃病害暴发为害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8~10月我国棉花棉铃病害在黄河流域棉区暴发为害,发生面积大,持续时间长,为害损失严重。主要原因是8~10月间,黄河流域出现数十年不见的连续秋雨和低温寡照,导致多种棉花铃病严重发生,同时棉花黄萎病伴随出现,严重田块在9月初已有1/3~1/2的棉铃被害,甚至出现往年罕见的顶部棉铃也被害的现象,导致棉花严重减产。根据2004年我国,尤其是黄河流域棉区,仍以抗虫棉为主的现实,我们认为棉铃病仍然将是为害棉花生产的一个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