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2篇
基础科学   8篇
  90篇
综合类   54篇
畜牧兽医   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1.
长江三峡花岗岩坡面管流在壤中流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孔隙中运动的水流称为管流,管流是优先流的一种形式。在花岗岩地区,管流是一种普遍现象。为研究管流在壤中流中的作用,在长江三峡花岗岩坡面 ,选择了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小的天然次生马尾松林地作为试验场地,研究长江三峡花岗岩坡面管流过程和土壤渗流过程。结果表明:管流的出现较渗流出现时间迟 ,但其结束的时间较渗流早。管流与渗流峰值出现时间存在一定差异,在所研究的2场降雨中,管流达到峰值的时间比渗流提前约1~2h以上。同渗流一样 ,管流流量及其过程,主要受由降雨引起的下渗水分影响和制约,管流流量的大小变化,与渗流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上,与渗流流量的变化趋势一致 ,即在管流产流时段,渗流流量增大时,管流流量也随之增大。管流水分通量远大于渗流的水分通量,它对于提高壤中流流量和水分通量,具有促进作用。在不同降雨过程中,管流对壤中流的作用也存在差异,即降雨量越多,降雨强度越大,管流的特性表现得越明显,对壤中流的贡献也越大。  相似文献   
92.
基于染色图像变异性分析的优先流程度定量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统计学样本变异性分析方法,结合形态学图像处理技术,对田间尺度下土壤染色剖面优先流染色区的图像进行变异性分析,评价不同处理条件下农地土壤优先流的发育程度。结果表明:土壤湿润锋渗透速率和土壤染色图像指数(染色面积比、基质流深度、优先流比、长度指数)的变化均表征湿润农地的优先流程度高于干燥农地;将提出的优先流评价方法与土壤染色图像指数进行对比分析,所得结果相一致,表明所提方法可以准确评价土壤优先流发育程度。优先流区图像变异性分析方法简单易行,提高了直观评价染色图像的准确性,能够从统计学和形态学角度来量化分析土壤优先流的发育程度。  相似文献   
93.
微小RNA s(m icroRNA)是一类长度在22 n t左右的非编码RNA,最初在线虫体内被发现,它们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体内,有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在进化上保守,在数量、序列、结构、表达和功能上具有多样性。微小RNA s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已知其能通过与mRNA s的3′非翻译区结合而影响翻译水平。对它们研究的深入,将为基因功能研究提供新思路,有助于人类揭示更多的生命奥秘。  相似文献   
94.
重庆四面山不同林地土壤颗粒特征及其与土壤侵蚀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重庆四面山的槲栎林、川柯林、柳杉林和毛竹林4种林地土壤颗粒状况的分析,探讨不同林地土壤颗粒特征及其与土壤侵蚀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除柳杉林以外,其他林地土壤均属于级配良好土壤,毛竹林表层土壤颗粒的分散度较低、偏度较大,土壤颗粒分布不均衡,土壤流失程度较高。不同林地土壤的微团聚体分形维数表现为川柯林40-60cm层最小,柳杉林0-20cm层最大,微团聚体分形维数与〈0.001mm粒级微团聚体含量成正比,与0.25~0.05mm粒级微团聚体含量成反比。川柯林土壤团聚状况最高(19.38%),分散率最低(32.13%);柳杉林土壤团聚状况最低(10.88%),分散率最高(74.41%)。  相似文献   
95.
北京市延庆县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可蚀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北京市延庆县上辛庄小流域为研究区域,选择区内农地、杏林、侧柏林、乔灌混交林这4种土地利用方式,通过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特征、有机质含量变化以及土壤可蚀性K值进行计算和分析,研究了该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可蚀性差异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地类土壤团聚体破坏率表现为:农地>杏林>侧柏林>乔灌混交林,林地土壤团聚体结构破坏率显著低于农地(p < 0.05)。农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林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可蚀性K值存在差异,表现为:乔灌混交林<侧柏林<杏林<农地。表层0-20cm土层土壤可蚀性K值小于20-40cm土层,表明其土壤抗侵蚀能力高于深层土壤,反映出保护表层土壤的重要性。对土壤可蚀性影响因子的分析结果表明,土壤黏粒含量、有机质含量和水稳性团聚体与土壤可蚀性K值的相关关系最为密切(p < 0.05)。  相似文献   
96.
研究不同林龄柑橘林地优先路径分布特征,分析土壤特性和根系长度等因子对优先路径分布的可能影响,为研究柑橘优先流对柑橘林地溶质优先运移特征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通过应用亮蓝染色示踪法和图像分析法研究重庆市江津区柑橘林地优先路径分布特征,并应用SPSS分析土壤特性、根系长度与优先路径分布的关系。柑橘林地土壤中的优先路径改变了水分和溶质入渗过程,使得优先流染色面积较均匀下渗的基质流染色面积小,样地20~30 cm土层水平剖面染色面积和垂直剖面染色面积都在7%以下。在土壤质地差异较小的两个样地内,优先路径与除饱和导水率以外的其他土壤特性关系不大,与饱和导水率之间有显著相关关系(P<0.05)。1 mm相似文献   
97.
郭婷  程金花  任妮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7):259-262
基于农业科技人才科研成果多且成果类型丰富的特点,利用统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我国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综合竞争力及其概况分布进行了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因子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综合评价方法可以客观地反映我国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的综合竞争力现状.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三峡库区影响不同森林类型林冠截留的各因素的主次关系。【方法】观测了2009年5-9月份25场降雨的相关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重庆四面山温性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暖性针叶林5种类型林分林冠截留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①不同类型林分的总林冠截留率大小顺序为暖性针叶林(42.70%)>温性针叶林(39.35%)>针阔混交林(39.05%)>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36.28%)>常绿阔叶林(27.73%);平均林冠截留率大小顺序为暖性针叶林(50.08%)>针阔混交林(44.91%)>温性针叶林(44.18%)>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42.13%)>常绿阔叶林(31.33%)。②各气象因子对温性针叶林林冠截留量的影响程度顺序为降雨量>降雨强度>风速>气温>空气湿度;对针阔混交林林冠截留量的影响程度顺序为降雨量>风速>降雨强度>空气湿度>气温;对常绿阔叶林林冠截留量的影响程度顺序为降雨量=降雨强度>风速=气温>空气湿度;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林冠截留量的影响程度顺序为降雨量>降雨强度>风速>气温>空气湿度;对暖性针叶林林冠截留量的影响程度顺序为降雨量>降雨强度>风速>气温>空气湿度。③该地区各类型林分林冠截留量与降雨量呈幂函数关系,温性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暖性针叶林达到饱和截留量时的降雨量依次为102.4,55.4,52.2,101.4,102.4mm。【结论】不同类型林分的林冠截留能力大小不同,截留能力顺序为暖性针叶林>温性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  相似文献   
99.
三峡库区森林立地类型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收集三峡库区的自然要素资料,分析了三峡库区在森林立地区划上的4个立地亚区的自然特征,并按照森林基层立地分类的原则,综合考虑海拔、地貌、坡向、土壤等立地因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立地类型区—立地类型组—立地类型小区三级森林基层立地分类.共划分出9个立地类型区、34个立地类型组、96个立地类型小区.  相似文献   
100.
植被覆盖下坡面流阻力变化规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野外径流小区放水试验,研究3种植株密度(0,20,30株/m~2)、2种植株布设方式(行紧密,随机)、2种坡度(5°和10°)、3种放水流量(1,2,3m~3/h)下坡面流阻力系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坡面流阻力系数平均状态随植株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植株行排列方式较随机排列增阻作用更明显。冲刷过程中,坡面流阻力系数随时间呈幂函数增长,其中,裸坡阻力系数动态变化过程较有植被覆盖坡面幅度大,且随植株密度的增加,坡面流阻力系数动态变化过程趋于平缓;同植株密度下,植株随机排列方式较行紧密排列更能有效抑制阻力系数增加;随放水流量增加,阻力系数增加趋势减缓,随植株密度减小,放水流量对阻力系数变化过程的影响降低。对阻力系数进行逐步回归:有植被覆盖坡面阻力系数f=0.000284T~(0.692)Q_1~(-0.426)c~(0.745);裸坡阻力系数f=0.004335T~(1.180)Q_2~(-0.476)。阻力系数动态变化过程与流量和植株密度关系密切,其中有植被坡面的阻力系数与出口断面流量关系密切,裸坡的阻力系数与供流量关系密切。逐步回归结果表明,阻力系数变化过程由下渗过程和坡面侵蚀过程共同决定,其中裸坡的侵蚀过程对阻力系数的影响较大,有植被坡面下渗过程对阻力系数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