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4篇
林业   1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1篇
  59篇
综合类   97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究季风常绿阔叶林凋落物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规律。【方法】设置4个氮添加水平:对照、低氮、中氮和高氮,其年添加氮量分别为0、35、70和105 kg·hm~(–2),分干、湿季收集凋落物样品,并进行碳、氮组分含量分析。【结果】随氮添加量的上升,凋落物总有机碳(TOC)和水溶性有机碳(WSOC)含量显著增加,且WSOC/TOC质量比具有上升趋势。氮添加未显著改变酸不溶组分碳(AIFC)含量以及AIFC/TOC质量比,但与对照比较均具有下降趋势。不同的氮添加处理均未显著改变凋落物总氮(TN)、水溶性氮(WSN)和酸不溶组分氮(AIFN)含量,以及WSN和AIFN占TN的比例。短期氮添加对凋落物C/N质量比和AIFC/AIFN质量比无显著影响,但显著增加干季的WSOC/WSN质量比。【结论】氮沉降促进了季风常绿阔叶林凋落物中可溶性有机碳的积累,这可能有利于可溶性有机物转入土壤中,从而影响生态系统中的养分循环。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田间不同插竿方式对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产卵的影响。【方法】通过插竿位置、插竿间距、插竿高度及竹竿形状4个因素研究不同的插竿方式对福寿螺产卵的诱集效率。【结果】稻田插竹竿能诱集福寿螺在其上产卵,且在竹竿上收集到的福寿螺卵块数量呈现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期的变化趋势。在效果最明显的返青期,距离田埂1 m的竹竿对螺卵诱集效率达到50%以上,显著高于其他位置竹竿及对照水稻茎秆上的卵块数(P0.05);距离田埂2 m的竹竿次之,距离田埂3 m的竹竿和对照最少。间距100 cm的竹竿诱集螺卵效率为41%,间距30 cm的为33%,显著高于间距70 cm及未插竹竿区域内水稻茎秆上的卵块数(P0.05)。顶端距离水面高度30 cm的竹竿与距离水面高度50 cm的竹竿诱集产卵效率分别为43%和40%,显著高于高度10 cm及未插竹竿区域内水稻茎秆上的卵块数(P0.05)。圆形竹条与扁竹竿在此时期收集得到的卵块数无显著差异。水稻移栽后,在靠近田埂1 m处和顶端距离水面30~50 cm的高度扦插1圈间距为100 cm的竹竿,在福寿螺为害盛期,螺卵发生密集的小范围区域内减小间距为30 cm沿田埂内周扦插1圈竹竿,均能达到较好的螺卵防除效果。【结论】实际生产中在田间合理地扦插竹竿可有效减少福寿螺卵块,降低福寿螺繁殖率,减少螺害。本研究可为物理控螺提供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3.
外来入侵植物飞机草的生物学特性及控制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飞机草Eupatorium odoratum,菊科Compositae泽兰属Eupatorium植物,原产于南美,现广泛扩散到美洲、非洲和亚洲等地,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外来入侵杂草,严重威胁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农业生产和生态安全。1934年,飞机草在云南和海南尖峰山被首次发现,现正在我国南部地区迅速扩散。本文对飞机草的生物学特性、入侵机制、造成的危害、开发利用以及控制策略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并指出今后需要加强研究的内容领域:(1)飞机草入侵的本底调查与扩散预测;(2)飞机草的入侵过程、机制与影响因素;(3)飞机草的入侵效应与风险评估;(4)飞机草的科学管理与控制。  相似文献   
24.
佛山市高明区现代农业生态园建设总体规划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佛山市高明区现代农业生态园总体规划以把园区建设成为现代生态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与休闲度假区、绿色食晶生产基地、现代都市农业与创汇农业基地、现代农业物流与农业信息基地、生态农业科普教育与农业博览基地("两区四基地")为目标,按照高明区农业发展现状以及农业园区未来发展需求,采用"一园四区一带"的发展模式和"一个中心"、三足鼎立"、"十字串珠"、"南部生态走廊"的布局理念,努力将园区打造成为一个融生产生活、生态保护、科技研发、旅游观光、休闲娱乐、文化教育、信息物流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综合发展区,以辐射和带动高明区乃至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25.
案例教学在《生态规划学》课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方法。《生态规划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针对案例教学法以及《生态规划学》课程的特点,探讨了在《生态规划学》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及其在教学过程中案例的设计与应用,并分析总结了案例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6.
高等农业院校生态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目前高等农业高校生态学专业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剖析,从而对生态学专业的实验条件、实验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考核体系的改革进行了探讨,指出要加强实验教学与科研的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7.
对2005-2009年间中国南方13个籼稻生产区及全国籼稻化肥利用效率、氮磷钾养分比例等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引入脱钩理论,对单位水稻播种面积的化肥施用量与籼稻主产品产量间的响应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各籼稻生产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施肥量年度波动较大、化肥的利用率不高、增产效果不明显等情况,大部分主产区籼稻主产品产量的增长是以过度施用化肥为代价的;从全国平均情况来看,中籼稻产区在化肥施用强度比早、晚籼稻低10.41%和8.73%的情况下,水稻主产品产量增加,化肥平均偏生产力和有效利用系数均高于早、晚籼水稻,化肥施用强度与水稻主产品产量之间已处于相对或准相对脱钩状态。晚籼稻的化肥有效利用系数和偏生产力相对较低,对化肥的依赖程度较强。  相似文献   
28.
土壤多样性研究是土壤学、土壤地理学与生态学相结合的一个新领域,它吸收了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本文在总结当前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土壤多样性的概念,并对土壤多样性的相关研究方法,如生物多样性测度方法、多度分布模型方法及种—面积关系法、嵌套子集方法和分形理论方法等的应用实践进行了归纳。最后介绍了我国当前土壤多样性的研究现状,指出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为土壤多样性驱动因子的研究开辟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29.
通过田间小区模拟酸雨实验,研究酸雨胁迫下赤红壤不同磷素形态变化的方向和程度。结果表明,原位模拟酸雨影响下,一定强度(pH≥4.0)的酸雨胁迫能有效促进有效磷的释放,而当pH〈4.0强度酸雨胁迫时有效磷的释放随pH值降低逐渐受到抑制。随酸雨酸度的增强,土壤酸性磷酸酶和微生物量磷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可见一定强度酸雨胁迫能促进溶磷微生物和磷酸酶活性,而当高强度酸雨胁迫时土壤微生物活动逐渐受到抑制。无机磷组分中Al-P、Ca-P和Fe-P含量均随酸雨酸度的增强而降低,土壤O-P含量没有显著变化。相关分析发现,有效磷含量与微生物量磷、酸性磷酸酶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此时土壤有效磷变化与有机磷矿化关系最为密切。有效磷含量与各种形态无机磷(Al-P、O-P、Ca-P和Fe-P)含量之间也有较强的正相关性,表明土壤生态系统磷素转化是一个自我调节的动态平衡过程,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30.
温度影响下的稻纵卷叶螟实验种群动态的系统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度是影响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发育、存活和繁殖的关键生态因子之一。研究温度与稻纵卷叶螟种群数量变动的关系,可为害虫种群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根据稻纵卷叶螟在不同温度处理下(19.0℃,22.0℃,25.0℃,28.0℃,31.0℃)的实验种群生命表,利用系统动力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构建仿真模型,对稻纵卷叶螟实验种群的数量动态进行了模拟,在此基础上预测成虫的产卵量,并通过敏感性分析确定了成虫产卵的最适温度。结果显示,在初始卵量均为100标准粒的情况下,温度过高(〉25.0℃)不利于稻纵卷叶螟实验种群低龄幼虫的生存和发育,温度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实验种群后期的发育和繁殖;随着温度的上升,稻纵卷叶螟的存活率和生殖力迅速提高,温度为25.0℃时世代存活率、次代产卵量达到最高值,分别为19.67%和1488.4头;稻纵卷叶螟成虫的最高产卵量出现在24.9℃。研究表明了系统动力学模型在害虫种群发育动态及预测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