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7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2005年7-8月开展了三种替代农药防治中、晚稻田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吡虫啉噻嗪酮是防治白背飞虱良好药剂,可以替代高毒农药防治白背飞虱。  相似文献   
12.
高节竹立竹干形、冠形和叶形变化的海拔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海拔是否会对高节竹立竹的秆形、冠形和叶形产生明显的影响,对立地条件、经营措施和经营水平基本一致的3个海拔梯度(110±10 m、370±10 m、560±10 m)的高节竹林2年生立竹进行了秆形、冠形和叶形相关指标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海拔对高节竹立竹的胸径、相对枝下高、相对全高、壁厚率、相对冠长、枝盘数、枝夹角和叶片单叶质量、叶面积、叶周长、叶长及叶面积波动性不对称有较为明显的影响(P0.05),而对立竹的平均节间长、扁圆率、冠幅、枝分角、枝长、叶宽、叶片长宽比、比叶面积、叶周长波动性不对称影响总体上并不明显(P0.05)。综合分析认为,海拔对高节竹立竹形态有影响,其中,秆形对海拔的影响最为敏感,其次为叶形,冠形最为迟钝,并且中海拔更有利于立竹秆、叶的生长发育,高海拔更有利于竹冠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3.
竹笋适口性形成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竹笋是中国传统森林蔬菜,也是大宗出口农产品。适口性体现了竹笋经济价值和市场潜力,是高品质竹笋评价的重要指标,但竹笋适口性形成基础及提升技术研发相对薄弱,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竹笋品质改良技术研发及生产应用。本研究综述了竹笋适口性评价的主要指标,总结了当前竹笋适口性的主要研究成果,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目前竹笋适口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①竹笋适口性的种间差异;②环境因子对竹笋适口性的影响;③经营措施对竹笋适口性的影响。主要结论为:糖、酸、酚类、纤维类以及氨基酸类物质是竹笋适口性评价的主要指标,适口性的形成不仅取决于竹种自身遗传因素,同时也受到气候因素和土壤质地等的影响。通过覆盖栽培、施肥、林分结构调控和选择适宜的采笋时间等途径可以改良竹笋适口性,但其效应存在明显的种间差异。未来竹笋适口性的研究应该集中于构建适口性综合评价指标与方法,探究多因素互作对竹笋适口性的影响,从生态、生理、生化、分子等多学科层面揭示竹笋适口性形成机制。筛选适口性好、产量高、生态适应性强的优良笋用竹进行规模化栽培,并从栽培环境选择、土壤养分精准补充、笋芽萌发环境控制、竹笋器官处理等途径研发竹笋适口性改良技术。参66  相似文献   
14.
铜对空心菜光合作用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铜对空心菜光合作用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以空心菜为供试材料,设计施铜浓度0 mg/kg、30mg/kg、80 mg/kg、100 mg/kg、200 mg/kg、400 mg/kg、600 mg/kg、和1 000 mg/kg 8个处理,采用土培方式分析重金属铜对空心菜干重、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SOD活性、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空心菜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随施铜浓度的升高而上升,当施铜浓度达到100 mg/kg时,开始下降;施铜浓度为200 mg/kg、400 mg/kg时,空心菜叶片SOD活性相比对照显著升高,而当施铜浓度为600 mg/kg时,SOD活性降低;施铜浓度大于200 mg/kg时,空心菜叶片POD活性相比对照显著升高,说明当土壤中施铜浓度超过200mg/kg时,会对空心菜生长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施较低浓度的铜(≤80 mg/kg)对空心菜生长影响不显著,施较高浓度的铜(≥100 mg/kg)对空心菜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不同经济发展地区对土地整理的态度及政策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章超  鲁成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10004-10006
结合近几年在土地整理中的实践和认识,通过安徽省不同经济发展地区地方政府和农民对土地整理态度及起因的分析,得出不同经济发展地区对土地整理态度不一致的结论,并就安徽省全面推进土地整理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生境和施肥对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的生境和施肥组合方法,研究生境复杂性和施肥对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期为棉田害虫生态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生境复杂性设棉田未覆盖稻草(A1)与覆盖稻草(A2)2种方式,施肥设复合肥90 kg(N).hm 2(B1)、复合肥90 kg(N).hm 2添加沼肥90 kg(N).hm 2(B2)、复合肥90 kg(N).hm 2添加尿素90 kg(N).hm 2(B3)3种方式。每个小区采取平行线跳跃法抽取10株棉花,每周一次调查每株棉花上和植株周围0.25 m2地表部分所有节肢动物种类数量和个体数量。结果表明,蜘蛛类(Araneae)个体数[A2(391.1±70.1)头.10株1,A1(226.8±29.3)头.10株1]、优势种天敌星豹蛛(Pardosa astrigera)个体数[A2(171.7±13.3)头.10株1,A1(59.3±9.8)头.10株1]、蜘蛛类优势集中性(A20.527±0.089,A10.258±0.049)、害虫类多样性(A21.459±0.067,A11.245±0.249)覆草生境极显著高于未覆草生境。害虫类均匀度(A20.635±0.040,A10.588±0.100)覆草生境显著高于未覆草生境。害虫类个体数[A2(772.4±206.9)头.10株1,A1(1 156.4±243.7)头.10株1]]、目标害虫棉大卷叶螟(Syleptahn derogate)个体数[A2(320.8±80.6)头.10株1,A1(659.5±254.8)头.10株1]、害虫类优势集中性(A20.311±0.029,A10.400±0.107)、蜘蛛类多样性(A20.997±0.169,A11.584±0.138)、蜘蛛类均匀度(A20.536±0.073,A10.803±0.052)覆草生境极显著低于未覆草生境。施肥方式极显著影响了害虫类个体数[B1(1 015.3±344.1)头.10株1,B2(714.0±152.2)头.10株1,B3(1 164.0±168.9)头.10株1]、棉大卷叶螟个体数[B1(552.0±253.8)头.10株1,B2(280.6±63.7)头.10株1,B3(638.0±256.0)头.10株1]、害虫类优势集中性(B10.370±0.055,B20.282±0.022,B30.414±0.111)、害虫类多样性(B11.324±0.228,B21.511±0.066,B31.222±0.200)、蜘蛛类多样性(B11.167±0.374,B21.418±0.373,B31.286±0.262)、害虫类均匀度(B10.600±0.039,B20.683±0.043,B30.550±0.081);显著影响了蜘蛛类优势集中性(B10.457±0.175,B20.353±0.167,B30.368±0.123)、蜘蛛类均匀度(B10.613±0.160,B20.701±0.130,B30.695±0.168)、捕食性昆虫类多样性(B11.190±0.153,B21.496±0.179,B31.474±0.125)。生境与施肥对害虫类个体数、棉大卷叶螟数个体数、害虫类优势集中性、害虫类多样性、害虫类均匀度的交互作用极显著,生境与施肥对蜘蛛物种数的交互作用显著。棉田覆草改善优势种天敌星豹蛛的生存环境,显著提高对棉大卷叶螟的控制效果;复合肥添加沼肥不利于棉大卷叶螟种群数量的增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某医院药学质控基本状况,探讨如何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运用医院管理HIS系统和临床药学管理系统分别抽取门急诊处方(包括抗菌药物专项处方)3600份和病历医嘱(包括一类切口手术病历)5491份,共计9091份,结合相关指南对处方和病历中的治疗药物选择、合理溶媒选择、用药疗程、联合用药、药物用法用量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医院门急诊处方合理数为3493份,占抽取总数的97.03%;病例医嘱合理数为5377份,占抽取总数的97.92%;综合药学质控合格率为97.57%.结论:医院药学质控合格率相比2014年(90.83%)有了大幅度提高,但仍应继续完善合理用药监督机制,确保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8.
寄主植物-害虫-天敌三营养层系统相互作用的上行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寄主植物-害虫-天敌三营养层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害虫数量被其天敌所调节(下行控制)、寄主植物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直接和间接影响害虫和其天敌的多度及分布(上行控制)已是生态学界活跃的研究主题。在不同的陆地生态系统中,作为害虫种群数量控制因子,寄主植物资源的上行控制可能比天敌的下行控制更普遍。寄主植物的基础营养物质、诱导产生的次生代谢物质和形态特征影响害虫的生理和行为,依次决定害虫的生殖、寿命和存活,直接控制害虫种群数量动态;影响天敌的行为和适合度,间接控制害虫种群数量动态。  相似文献   
19.
利用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2014—2015年生长季的7景时序Landsat 8 OLI数据,提取光谱特征、纹理特征、植被指数等高维信息,并基于随机森林算法(Random Forest, RF)构建分类模型。分析了RF模型中重要参数树个数k、节点分裂特征个数m对分类精度的影响,计算GINI系数评估所有特征重要性,探索最佳特征子集,完成模型的参数率定与信息冗余消除,实现了温宿县研究区内的多种作物类型精细分类,并对比分析了随机森林与其他几种机器学习算法的分类性能。结果表明:作物分类的3类特征中,重要性排名靠前的分别是影像纹理平均规则程度Mean、与作物水分含量密切相关的地表水分指数(LSWI)及短波红外波段光谱反射率,对应干旱区作物的2个关键时相:生长旺盛期与播种期;随机森林分类精度受分类特征数量的影响。当特征删除量低于总特征数的30%时,RF模型的分类精度基本保持不变;当删除量超过70%时,分类精度下降的幅度加大;随机森林方法相对于决策树、支持向量机、朴素贝叶斯、K-近邻等监督分类算法,无论是分类结果的精度还是分类效率均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雷竹不同年龄分株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对氮素克隆整合的响应机制,探讨雷竹林施肥的适宜立竹年龄,为雷竹林精准化、减量化施肥提供参考。[方法]以1年生和2年生雷竹分株组成的克隆整合单元为研究对象,通过给不同年龄分株竹腔注射15NH415NO3的方法,设置3个氮素添加水平(低浓度N,4.07 mol·L^-1;中浓度N,8.13 mol·L^-1;高浓度N,12.20 mol·L^-1),测定各处理1年生、2年生立竹叶片在时间梯度上的C、N、P含量,分析雷竹不同年龄分株间氮素整合方向及传输效率等差异。[结果]雷竹克隆分株间存在强烈的氮素传导功能,1年生立竹会部分传输氮素至2年生立竹,而2年生立竹会将氮素大量传输至1年生立竹,即2年生立竹的氮素传导能力显著强于1年生立竹,同时具有一定的时间效应和氮素浓度效应,氮素浓度过低或过高均会减弱分株间氮素传输能力,试验的中浓度N是整合功能显著变化的"拐点"。1年生、2年生立竹氮素处理均能提高相连分株叶片N、P养分利用效率,且随氮素处理浓度增大及处理时间延长而减弱,但都能维持相对稳定的N/P,并使立竹叶片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关系产生适应性调节作用。[结论]雷竹氮素克隆整合存在明显的分株年龄效应,宜选择2年生立竹进行株穴法施肥,可以大幅度提高肥料利用率,显著减少肥料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