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46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云和县2013年单季杂交稻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云和县对7个单季稻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甬优1512、甬优17的产量高,分别为8458和8 121 kg·hm-2,比对照中浙优1号增产20%以上;中浙优10号、甬优12和浙优18产量在7 670~7 894kg·hm-2,增产13%~17%,以上品种适合在云和县推广种植。而Y两优2号产量低于对照,可能与扬花期遇高温有一定关系,需要进一步试验。  相似文献   
32.
采用田间调查和性诱剂诱捕的方法,系统调查了三门县青花菜害虫种类及其发生动态。结果表明,三门县青花菜上发生的害虫有斜纹夜蛾、小菜蛾、菜青虫、甜菜夜蛾、银纹夜蛾、黄曲条跳甲和蚜虫(混合种,以桃蚜为主)等7种,并以斜纹夜蛾、小菜蛾、菜青虫和蚜虫等为害最重。其中斜纹夜蛾主要在秋季青花菜为害,在9月下旬和11月中旬有2个发生高峰;小菜蛾和菜青虫春季发生较重,主要为害期在5月份和6月初;而蚜虫在春季的5月上中旬和秋季的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发生为害较多。  相似文献   
33.
通过田间调查,初步鉴定了浙江上虞、上海奉贤十字花科作物蜘蛛种类及其优势种。调查表明,浙江上虞海通农业有限公司、上海奉贤星辉蔬菜有限公司甘蓝田中分别有蜘蛛8科9种和4科5种,优势种均为草间小黑蛛,分别占2地调查蜘蛛总量的76.29%和59.26%;上海奉贤海客乐星辉有机花菜地有蜘蛛7科12种,优势种为拟水狼蛛,占蜘蛛总量的33.33%。试验也显示,农业措施对蜘蛛种类和数量影响较大,有机栽培方式和出口蔬菜基地由于基本不用或严格控制用药,蜘蛛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4.
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Meigen是杨梅、樱桃等浆果果实最主要害虫。为明确温度对黑腹果蝇种群增长的影响,掌握黑腹果蝇饲养合适温度,在室内观察了黑腹果蝇在15,20,25,30和35℃条件下的生长发育、存活与繁殖能力,并计算各温度条件下的种群增长参数。结果表明:在35℃条件下,黑腹果蝇不能完成发育,其他温度条件下黑腹果蝇从卵孵化至蛹羽化成成虫,发育速率随温度升高明显加快,在15℃下,完成发育需要长达41 d,而在30℃下,黑腹果蝇完成发育仅需7 d;黑腹果蝇成虫寿命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缩短,在15℃下,雌、雄平均寿命分别高达70,80 d,在30℃下,平均寿命都仅为30 d;黑腹果蝇在20和30℃的平均繁殖力没有显著差异,分别为138.85和137.97粒卵·雌-1,但在以上条件下的平均繁殖能力显著低于25℃条件下的平均繁殖力,25℃条件下黑腹果蝇平均产卵量高达375.4粒(P<0.01);黑腹果蝇的种群增长参数净生殖率(R0)、内禀增长率(rm),在25℃时达最高值分别为55.10和1.021 d-1,而在15℃条件下值最小,分别为36.67和0.189 d-1。据此得出,25℃是最适宜黑腹果蝇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黑腹果蝇种群增长。黑腹果蝇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2.8℃,充分完成发育所需的有效积温为123.3日·度。  相似文献   
35.
2011-2013年成虫发生量监测显示,三门县沿赤地区秋季斜纹夜蛾发生量大,一般年份8月份开始虫量逐步上升,9-11月每月均会出现成虫高峰,其中11月份会出现全年最高峰。对应月份的卵块分布型调查显示,9-10月卵块主要呈聚集分布型,10月份为均匀分布型。调查也显示,卵块分布型不完全取决于成虫发生量,可能还与调查月份的温度等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36.
为明确蓟马聚集信息素组分在2种常用载体中的释放规律,应用固相微萃取(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不同聚集信息素剂量(1、10、100μg)和萃取时间(30、60、120 min)下SPME萃取头对载体中3种蓟马聚集信息素组分的萃取效率,筛选最佳萃取条件,并分析储藏温度对载体中蓟马聚集信息素组分释放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橡胶塞和PVC管2种载体中,相同聚集信息素剂量下,与萃取30 min处理相比,萃取60、120 min时SPME萃取头对载体释放的3种聚集信息素组分的萃取效率或无显著差异,或随萃取时间增加而呈现降低趋势;相同萃取时间下,SPME萃取头对载体释放的3种聚集信息素组分的萃取效率均随剂量增加而显著增大。因此,测定载体中聚集信息素释放速率的最佳条件为萃取时间30 min、剂量100μg。室温25℃储藏条件下,橡胶塞和PVC管中3种聚集信息素组分的释放速率均在存储2 d时最高,之后随存放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20℃储藏条件下,载体中3种聚集信息素组分的释放速率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相对稳定,56 d内释放速率均处于较高水平,且显著高于室温下储藏载体中聚集信息素组分的释放速率。表明-20℃储藏可有效减少载体中聚集信息素组分的损耗,即-20℃是聚集信息素载体储藏的适宜温度。  相似文献   
37.
不同地区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和茚虫威的抗性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十字花科种植较多的浙江省7个地区(常山、慈溪、杭州、金华、丽水、三门、上虞)采用室内浸液法和诊断剂量法进行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和茚虫威的抗药性试验.结果显示,上述地区小菜蛾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抗药性水平有一定的差异.金华地区小菜蛾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敏感性下降,抗性指数为8.55,其余6个地区的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较为敏感,抗性指数0.42~3.24.小菜蛾对茚虫威的抗药性水平差异较大.其中金华地区小菜蛾对茚虫威的抗性指数68.69,慈溪和常山地区小菜蛾抗性指数分别为25.82和15.17,丽水、杭州、三门和上虞地区小菜蛾种群分别产生了9.74,7.16,5.99和5.73的低抗药性.结果还显示,诊断剂量法可定性判别小菜蛾的抗药性,可用于田间小菜蛾的抗性监测.  相似文献   
38.
在15~30℃范围内的6个温度下测定了温度对小猿叶虫生长发育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猿叶虫卵期、幼虫期、蛹期及卵至成虫期的发育速率与温度呈直线关系,卵、幼虫、蛹及卵至成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7.66℃,7.24℃,7.33℃,7.21℃;各虫态的有效积温分别为80.78,188.61,68.29,342.81日度.发育历期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小猿叶虫3龄幼虫和蛹期的存活率在20~25℃下较高,在15℃和30℃下均较低.  相似文献   
39.
三种寄主植物对扶桑绵粉蚧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棉花、番茄和茄子3种寄主植物对扶桑绵粉蚧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方法] 在恒温27 ℃下观察扶桑绵粉蚧的个体发育及种群发展情况,记录并分析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及实验种群生命表参数。[结果] 扶桑绵粉蚧在3种寄主植物上的平均存活率为棉花﹥茄子﹥番茄,存活曲线差异明显,但均以l龄和2龄若虫的死亡率最高。若虫的发育历期除1龄外无显著差异,棉花上蛹期显著长于其他两者,雌性成虫存活历期为棉花﹥番茄、茄子,雄性为棉花、茄子﹥番茄。交配过的扶桑绵粉蚧雌成虫多于夜间产卵,但棉花上部分扶桑绵粉蚧可于白昼产卵;其在3种寄主植物上的产卵能力为棉花﹥茄子﹥番茄。3种寄主上扶桑绵粉蚧种群的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相近,但净增殖率(R0)及种群增长趋势指数(I)差异较大,均为棉花﹥茄子﹥番茄,分别为142.10、88.91、43.56和156.67、87.95、32.74。[结论] 扶桑绵粉蚧繁殖力及种群发展能力极强,从而使其具备较强的环境适应性,是其极易大规模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0.
为探索鲜食玉米田间主要害虫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ée)的绿色防控方法,于2018年-2019年在浙江东阳利用性诱剂对亚洲玉米螟进行了田间种群监测和诱捕效率试验,对7种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诱芯和2种诱捕器进行组合,并测试了诱捕器悬挂高度对诱捕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7种诱芯对亚洲玉米螟雄蛾均有引诱活性,不同诱捕器和诱芯组合的诱捕效率有显著差异,其中诱芯F、诱芯E、诱芯C分别与船型诱捕器组合及诱芯E与飞蛾诱捕器组合田间诱捕效果较好,两种诱捕器诱蛾总量无显著差异,诱捕器悬挂于1.8 m高度的效果优于1.5 m和1.2 m。田间种群监测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在5月和9月各有一次比较典型的高峰,性诱剂可有效用于亚洲玉米螟田间种群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