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32篇
农学   36篇
基础科学   48篇
  17篇
综合类   239篇
农作物   86篇
水产渔业   28篇
畜牧兽医   107篇
园艺   50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高粱育种中穗粒数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高粱17个性状的分析表明,穗粒数和穗粒重有着高度的表型和遗传相关关系。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出稳粒数对穗粒重的直接效应值最大,而且其他原因性状通过穗粒数对穗粒重的间接效应都位居第一;其次为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效应。因此,在保持一定千粒重的基础上,应加强对穗粒数性状的选择,把增加穗粒数作为今后高粱高产育种的一个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92.
应用分子标记检测水稻耐盐性的QTL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利用特三矮2号/CB组合构建了重组自交系群体(RI)。以60个RFLP标记检测142个纯系的基因型。在含有NaCl的电导率为12 dS/m的培养液中鉴定这些纯系的耐盐性。结果表明,RI群体的耐盐性出现超亲分离。构建了一张覆盖11条染色体、含52个标记位点的连锁图。仅检测到一个位于第5染色体的位点(RG13)显著与耐盐性有连锁。该位点的表型贡献率为11.6%。来自母本的该位点可提高耐盐性。分别对RG13与其它59个标记位点间的互作做检测,仅发现3对互作显著,即RG13×RG104; RG13×RG143; RG13×RG716。当来自母本的RG13分别与来自父本的RG104和RG143重组时,均明显提高耐盐性。分别来自母本的RG13和RG716能产生提高耐盐性的互作。这些基因互作结果为超亲分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3.
齐华占是应用水稻核心种质育种理论育成的早晚兼用型优质稻新品种,其株型紧凑,株高适中,穗大粒多,后期熟色好,丰产性突出.2009-2010年晚季参加广东省区试平均667 m2产量比对照种优优122增产8.47%,增产极显著.米质晚造达国标和省标优质2级.2011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94.
通过构建多重中介模型,检验分析"心理资本-人力资本-就业质量""心理资本-社会资本-就业质量"两条作用路径.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资本可以通过人力资本及社会资本影响其就业质量,且心理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的作用比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都高.  相似文献   
95.
振动与波浪二级分离马铃薯收获机改进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针对当前马铃薯机械化收获环节存在的破皮率和伤薯率较高等问题,通过设置振动分离段和波浪分离段、基于振动与波浪二级分离改进了一种马铃薯收获机,并分析了振动与波浪二级分离条件下的分离筛及薯块运动特征。单因素试验表明,收获速度为0.726 m/s时,单位时间内挖掘的薯土混合物较少,易导致薯块疲劳累积损伤,当收获速度为1.167m/s时分离筛的分离负担加大,土壤和杂质分离效率降低,导致明薯率下降;分离筛运行速度从1.52提高至2.80 m/s时,破皮率和伤薯率呈先降低后增大的趋势,但明薯率自99.8%下降至96.4%;振动强度由无振动增加到强烈振动时,明薯率提高3.3%,但破皮率和伤薯率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峰谷高差自40~40 mm增大到200~200 mm时,明薯率由97.2%升高至99.8%,但其破皮率和伤薯率均有所升高。正交试验表明:破皮率和伤薯率受收获速度和振动强度的影响规律基本一致;收获速度和振动强度对破皮率和伤薯率的影响较显著(P0.05),振动强度和峰谷高差对明薯率的影响较显著(P0.05)。该文为马铃薯收获机的研发优化以及薯土分离效率和收获品质的综合控制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6.
深松旋耕联合作业是集深松、旋耕于一体的作业方式,可满足市场上大功率拖拉机配套农机具的需求。对深松旋耕联合作业进行分析,对深松旋耕联合作业机进行了设计分析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深松旋耕联合作业既可减少机具对土壤的压实度,降低作业成本,在保证作业质量的前提下又可以提高耕作效率,节省油耗。  相似文献   
97.
<正>川杂棉36(区试代号SCH26)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以转基因抗虫核不育系GA18为母本,新品系R206为父本,采用核不育"一系两用法"选育的F1核不育杂交种,于2008-2009年参加并通过四川省区试,2011年通过四川省生产试验,2013年获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证书编号:农基安证字(2013)第086号。2014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  相似文献   
98.
为揭示光敏色素如何响应外界环境及作用机理,并探讨其与苜蓿(Medicago)秋眠性的关系,以田间自然生长条件下的不同秋眠类型紫花苜蓿标准对照品种Norseman(FD1), Archer(FD5)和CUF101(FD9)为材料,应用RT-PCR测定在6月、8月、9月、11月采集的叶片PHYA和PHYB mRNA含量。结果表明:从6 月到11月,随着光照时间的逐渐缩短和温度的降低,3个不同秋眠类型紫花苜蓿品种PHYA和PHYB的mRN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且PHYA mRNA含量比PHYB mRNA的含量高;除了6月份,其他月份均是随着紫花苜蓿秋眠性的提高,PHYA和PHYB mRNA表达呈上调趋势,且不同秋眠类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据此推测PHYA和PHYB在苜蓿响应外界环境改变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二者基因的转录受光周期与温度因子的调控,且随着光周期的缩短与温度的降低其mRNA量升高,PHYA和PHYB很可能参与了光周期与温度对紫花苜蓿秋眠性的调控。  相似文献   
99.
为研究4种常见的糖源对凡纳滨对虾生长、肠道消化酶及肠道菌群的影响,选取初始体质量为(0.36±0.02) g的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从多种糖类中选择常见的4种糖(葡萄糖、果糖、淀粉、蔗糖)作为糖源配制饲料,实验共计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虾,养殖周期为56 d,每种糖源的添加量为20%。结果显示,(1)凡纳滨对虾的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淀粉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但各组间的肝体比和含肉率无显著差异。全虾体成分,蔗糖组的粗脂肪显著低于其他3组,葡萄糖组的灰分显著高于其他3组,粗蛋白与水分各组间无显著差异。(2)各组间对虾肠道的脂肪酶活性,淀粉组与蔗糖组显著高于葡萄糖组及果糖组,胃蛋白酶活性方面,淀粉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3)各组间凡纳滨对虾肠道的OTU、Ace指数及Chao指数无显著差异,Shannon指数淀粉组及蔗糖组显著高于葡萄糖组,Simpson指数淀粉组显著低于蔗糖组,而蔗糖组又显著低于葡萄糖组。门水平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差异显著,但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相对丰度各组间无明显差异;在纲水平上,各处理组间的对虾肠道菌群的差异性较显著,淀粉组对虾肠道中黄杆菌纲(Flavobacteriia)、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及噬纤维菌纲(Cytophagia)是明显高于蔗糖组与葡萄糖组。研究表明,凡纳滨对虾对淀粉和蔗糖的吸收利用优于葡萄糖和果糖,同时,淀粉和蔗糖对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多样性存在一定的影响,淀粉和蔗糖为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的适宜糖源。  相似文献   
100.
SA1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选育的抗病虫核不育两用系,2010年通过了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组织的田间技术鉴定. 1 SA1的选育过程 SA1是2001年以核不育两用系GA18作亲本,与抗虫品系R43杂交,2001年冬季在海南加代,F1代自交,从F2代开始,连续三代在人工接菌的病圃上种植,并用卡拉霉素进行抗虫性鉴定,再用抗虫的可育株与不育株杂交,同时做育性鉴定,逐代提高不育株率的选择压,然后选择优良的株系,在株行内连续2代次的混合兄妹交,并综合抗病虫性、品质、育性等性状进行鉴定,从而筛选出一个抗病虫性好、品质优、育性稳定、不育株花药败育彻底、生长势旺、丰产性好的优良兄妹交株系,并定名为SA1.2005年利用恢复系开始测配杂交组合,2006年开始进行组合的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