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2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9篇
  32篇
综合类   68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48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1 毫秒
31.
供氮水平和有机无机配施对夏玉米产量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素水平下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夏玉米生育期内土壤硝态氮(NO3--N)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玉米产量主要受施氮量影响,不受有机无机配施影响;土壤的硝态氮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有机肥与尿素配合施用,可保证土壤长期和短期的氮素的供应;增施有机肥可以协调土壤氮素的供应,降低土壤NO3--N含量,从而可减少对地下水的污染;夏玉米季的施氮安全值在200 kg/hm2较为适宜,且有机肥无机肥配比以3∶1为宜。  相似文献   
32.
为从氮素平衡的角度研究河套灌区氮素潜在污染风险,本文以河套灌区主要种植作物玉米和向日葵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传统种植模式下玉米和向日葵收获期农田土壤无机氮残留现状,并从氮素平衡角度利用氮素盈余、氮素潜在损失对玉米和向日葵种植的环境污染风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套灌区农田土壤残留无机氮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玉米田和向日葵田0~90 cm土壤无机氮(以N计)平均残留量分别为66.11 kg·hm-2和45.53 kg·hm-2。灌区中部的五原县玉米田土壤无机氮残留量最高,可达336.93 kg·hm-2,向日葵田以东部乌拉特前旗最高,残留量达273.66 kg·hm-2。玉米田和向日葵田平均氮素年输入总量分别为514.81 kg·hm-2和314.73 kg·hm-2,以化肥氮为主,占总氮素输入的85%以上。氮素输出主要是作物吸收带走,玉米和向日葵平均氮素年输出总量为362.10 kg·hm-2和209.65 kg·hm-2。过高的氮素输入导致玉米和向日葵年平均氮素盈余分别高达235.71 kg·hm-2和168.08 kg·hm-2,并伴随着每年169.60 kg·hm-2和122.55 kg·hm-2潜在损失的氮素。通过氮素平衡的综合分析得出,内蒙古河套灌区保持现有产量水平的玉米氮肥推荐用量约为280 kg·hm-2,向日葵为150 kg·hm-2,与目前河套灌区玉米和向日葵氮肥投入相比,分别节约198 kg·hm-2和128 kg·hm-2,同时该施用量也可以显著降低潜在损失的氮,降低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33.
为摸清河套灌区地膜使用及其在土壤中的残留现状,本研究对不同作物种植区进行问卷调查和典型样点采集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河套灌区地膜污染整体处于中度污染水平,农田地膜残留量介于18.20~418.60kg·hm-2之间,平均值为131.11kg·hm-2。地膜残留量受覆膜年限、作物类型、回收情况、土壤质地等因素影响,其中覆膜年限对残膜量的影响最大,随着覆膜年限的延长,地膜残留量显著增加,覆膜20年以上地块残膜量显著高于覆膜年限少于20年地块(P<0.05)。玉米种植区地膜残留量(132.77kg·hm-2)高于向日葵种植地区(127.88kg·hm-2)。地膜回收意识是影响河套灌区地膜残留量的重要因素,回收方式主要为人工拾捡或耙地带出农田,研究区地膜回收率仅为38.10%,地膜回收地块的残留量(108.28kg·hm-2)低于不回收地块(145.03kg·hm-2)。相同条件下,不同质地土壤中砂质壤土残膜量最多(153.84kg·hm-2)。研究表明,河套灌区应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强化回收意识、提高回收率、推广生物可降解地膜等方式降低地膜污染。  相似文献   
34.
特产蔬菜菊芋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特产蔬菜菊芋的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指出在菊芋富硒高产栽培时应掌握品种选择、培育壮苗、田间管理、病虫防治、科学施硒、收获与加工等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5.
为探讨耕作方式对黑土区农田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2016年6—9月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阿荣旗试验区设置3种耕作方式深松(SS)、免耕(MG)及常规耕作(CK),分别采集0-10 cm、10-20 cm和20-30 cm土层的土样,对土壤容重、含水量、土壤渗透速率及土壤孔隙度进行调查。结果表明:3种耕作方式土壤容重及含水量均表现为SS>CK>MG;土壤入渗特征表现为初始入渗率>平均渗透率>稳定入渗率;土壤入渗速率及累计入渗量表现为SS>CK>MG;土壤孔隙度以SS处理下最高且随着月份的增加土壤孔隙度降低。主成分分析表明,初始入渗速率和渗透总量对不同耕作方式最为敏感,可以作为考察东北黑土区农田耕作效应与缓解黑土地退化的评价指标。由综合得分可知,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性能优劣表现为SS>MG>CK。综上,深松耕作可以有效的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含水量,促进土壤渗透能力;免耕更有利于水分的保持,降低土壤的无效蒸发。  相似文献   
36.
为探讨水氮控制对荒漠草原优势植物无芒隐子草和冷蒿凋落物分解的影响,设置自然降雨(CK)、增雨30%(W)和减雨30%(R)3个水分处理以及0(N0)、30kg/hm~2·a(N30)、50kg/hm~2·a(N50)、100kg/hm~2·a(N100)4个氮素(NH_4NO_3)水平,开展水氮交互试验。结果表明:在21个月的分解过程中,无芒隐子草分解速率快于冷蒿。同一分解时间同水分处理,氮沉降促进两种凋落物的分解,CK-N和R-N处理,随施氮水平的增加促进作用先增强后减弱,于N50水平分解最快,分解50%所需时间为2.15a、2.45a和2.37a、2.69a,分解95%需要9.99a、11.37a和10.75a、12.24a;W-N处理,促进作用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强,于N100水平分解最快,分解50%所需时间为1.87a和2.23a,分解95%需要8.84a和10.30a。同一分解时间同氮素水平,增雨促进凋落物分解。相关分析表明:凋落物分解速率与初始全氮含量呈正相关,与初始全碳、纤维素、C/N、木质素、木质素/N和纤维素/N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7.
通过对名贵中药“三七”进行多年的高产栽培试验研究,分析出“三七”生长特征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并采用灰色系统理论方法对多年平均产量与相关气象要素进行绝对关联度计算,从而对生长分析进行了验证。最后提出“三七”高产栽培的农业气象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8.
【目的】了解水氮控制对荒漠草原中小型土壤动物的影响,进而从土壤动物角度解读全球变化对荒漠草原的生态效应。【方法】2014年植物生长季,以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CK,自然降雨状态)、减雨(R)、增雨(W)、施氮(N)、减雨施氮(R+N)和增雨施氮(WN)6个处理,观测不同处理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和土壤环境参数的变化。【结果】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共捕获中小型土壤动物333 079.5只/m~2,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的4纲10目47科,主要为弹尾纲(Collembola)、蛛形纲(Arachnida)和昆虫纲(Insecta);优势类群为疣虫兆科(Neanoridae)和等节科(Isotomidae),优势类群和常见类群构成了研究样地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主体。增雨、增雨施氮有助于提高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密度,减雨、减雨施氮处理减少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密度,且水氮交互作用对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密度影响表现显著,而对类群数无显著影响。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中小型土壤动物具有明显表聚性,各处理下0~10cm土层个体密度和类群数显著高于10~20cm土层(P0.05)。【结论】在未来降雨增加和氮沉降的全球变化背景下,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密度的变化可能会更大。  相似文献   
39.
模拟增温、施氮对荒漠草原土壤中小型动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荒漠草原土壤动物的影响,以四子王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增温、施氮、增温施氮和对照处理,观测土壤中小型动物群落的变化。结果表明,荒漠草原土壤动物不同类群对增温、施氮的响应不同:1)增温显著降低短花针茅荒漠草原鞘翅目幼虫类群数,对其它土壤动物无显著影响;施氮显著提高弹尾目昆虫的密度以及中气门亚目昆虫的密度和类群数,对其它土壤动物无显著影响;增温施氮显著降低鞘翅目幼虫密度和类群数,对其它土壤动物无显著影响。2)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土壤中小型动物有明显表聚性,其中增温施氮0-10cm密度显著高于10-20cm;施氮0-10cm密度和类群数均显著高于10-20cm。研究表明,气候变暖和氮沉降有可能影响土壤动物的群落组成和垂直结构。  相似文献   
40.
内蒙古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生态补偿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概述了内蒙古草地生态系统的主要服务功能:草产品供应、涵养水源、气体调节、土壤保持、环境净化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等.因此,建立草地补偿机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大气调节服务补偿、保护土壤服务补偿、净化环境服务补偿、水源涵养服务补偿,生物多样性维持服务补偿等,而且要明确草原生态效益补偿思路,确定补偿主体、对象、内容、范围、标准和方式,多渠道筹集补偿资金,增强草原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