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3篇
  7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基于黑龙江省2024年气候趋势预测结果,结合土壤旱涝预测模型、“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建立的低温对主要作物生长影响评价模型、黑龙江省气候中心气象灾害风险预估模型,对2024年农业气象年景、作物生长季天气气候趋势进行综合分析,对可能出现的农业气象灾害进行初步预测,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政府部门统筹布局全省农业生产、农民合理安排农事生产活动提供科学参考。分析认为,2024年年景属平丰年(与近5年比较),影响2024年粮食生产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为春播期东部局地内涝和西南部干旱,出苗期西部干旱和东部局地内涝,春季和夏季阶段性低温,夏季局地大风、冰雹、暴雨、内涝和阶段性干旱等灾害,其中暴雨洪涝和低温冷害发生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22.
结合黑龙江省2010年年度气候趋势预测结果,综合考虑各种条件,对2010年农事活动季节的天气气候总趋势及农业气象年景进行了分析,并对可能出现的农业气象灾害进行初步的估计。2010年降水正常,气温正常略高,生长季热量够用,总体气象条件略好于常年和去年,影响黑龙江省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有后春及夏初干旱、后夏阶段性低温和局地洪涝,建议2010年农业生产部署安排及防灾减灾任务以抗旱为重点,同时要做好防御洪涝及低温等灾害工作。  相似文献   
23.
结合黑龙江省2008年短期气候预测结果,综合考虑各种条件,分析了2008年农事活动季节的天气气候总趋势及农业气象年景,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农业气象灾害进行初步估计,并分析了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农业生产建议,为政府部门决策指导农业生产及广大农民合理安排农事生产活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4.
黑龙江省植被长势遥感监测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黑龙江省1998-2006年气象卫星NOAA-AVHRR资料,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并结合黑龙江省的气象资料和土地利用资料,对黑龙江省多年的植被长势状况进行分析,并着重对比分析了2006年和2007年的植被长势。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多年来植被覆盖度分布规律较为明显,不同植被类型的NDVI季节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但仍存在一定的差别,比较而言,针叶林变化幅度较小,草地、耕地变化稍大,各种植被类型的生长规律与黑龙江省的气候特点、季节分布相符。2007年黑龙江省植被长势在春季、夏季优于2006年,秋季比2006年略差。就多年总体长势而言,2007年植被长势稍差。  相似文献   
25.
以改进本地作物播种期土壤含水量和耕层地温的预报服务及提升农业生产安排决策能力为目的。利用内蒙古河套灌区1980~2011年年春季和作物播种期间气温、降水、风速、地温、土壤相对湿度等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Mann-Kendall趋势检验等方法 ,在土壤温湿因子诊断分析基础上,建立不同层次逐日土壤温度和逐旬相对湿度预报模型。结果表明:1980年以来河套灌区大部地区春播期平均土壤相对湿度在0~10 cm、10~20 cm和20~30 cm土层均呈下降趋势,影响的主要因子依次为前一旬土壤相对湿度、当旬的平均气温和降水量;河套灌区气温及0 cm、5 cm和10 cm地温变化趋势相同,均呈现上升的趋势,影响的主要因子为平均气温和平均风速;建立了各层土壤相对湿度预测模型84个和各层地温预测模型36个,均通过信度检验(P≤0.05);土壤相对湿度模型回代和预报检验准确率分别大于85%和80%,有的甚至超过90%;地温模型回代检验平均误差为1.9~2.3℃,2011、2012年预报检验平均误差为2.1~2.5℃。模型输出结果更能反映当地作物适宜播种期间土壤温湿匹配效果,预报精度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可用于干旱地区土壤相对湿度和地温的预报。  相似文献   
26.
基于Logistic方程的大豆产量预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Logistic方程建立大豆干物质累积曲线用来描述大豆干物质累积过程,由于气候条件处于非理想状态,因此对其干物质累积过程进行气象条件订正,并分析干物质累积量与气候产量的关系.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大豆农业气象产量预测模式.通过计算分析温度和水分订正系数发现:在不同热量带、不同年份、不同发育时段,温度和水分订正系数不同,说明温度和水分条件是影响大豆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重要限制因子.利用大豆主产区2004-2006年的气象和产量资料进行预报,预报精确度在95.9%左右,且预测产量与实际产量相关性较好,R2在0.903~0.948之间,通过α=0.01的显著性检验,说明模型预测的产量比较准确,模型可用.  相似文献   
27.
黑龙江省近35年气候变化对粳稻发育期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利用黑龙江省水稻主产区的38个气象观测站1971-2005年的气象数据,以温度、降水量、日照时数作为主要因子,重点分析了黑龙江省西部稻区、中南部稻区、南部稻区的平均温度、降水量、日照时数的时空分布、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气候变暖,黑龙江省水稻主产区在过去的35 a中生长季平均气温升高了0.9℃,平均每10 a升高0.225℃;生长季降水量年代际间波动较大,20世纪70年代-90年代年降水量增加,至本世纪初减少;生长季日照时数呈现出20世纪80年代减少、90年代增加、而本世纪初又下降的规律。气候变化使水稻除抽穗期和成熟期外,其它各生育期基本随年代的增加而提前。相关分析显示,影响黑龙江省水稻产量丰歉的主要因子是气温。  相似文献   
28.
东北三省玉米初霜冻时空分布特征及预报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1971~2007年东北三省32个气象站的初霜冻日期和9月逐日最低气温资料,利用气候统计方法分析了东北三省初霜冻发生规律和时空变化特征,采用积温变率法对东北三省初霜冻进行初步预报。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初霜冻的发生时间不存在规律性,呈波动式变化,辽宁省初霜冻发生日期呈现推迟趋势;初霜冻出现时间在地域上呈由北向南逐渐推迟趋势,黑龙江省出现最早,辽宁省出现最晚,反映了区域热量差异,黑龙江省最易发生初霜冻,粮食生产受初霜冻影响的风险最大;积温变率法预报初霜冻,检验预报准确率在70%以上.预报效果较好,方法可用。  相似文献   
29.
为厘清东北地区玉米春季渍害的评价指标及变化特征,该研究利用东北地区164个气象站点1981-2020年逐日气象资料和历史灾情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方法,分析玉米春季播种-出苗期降水和温度对渍害等级的影响效应,建立当量降水量和当量温度,在此基础上构建渍害等级指标,探讨东北地区玉米春季渍害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玉米春季渍害指标验证基本一致率达82%,能较好地反映东北地区玉米播种-出苗期渍害的实际受灾情况。2)1981-2020年东北地区玉米播种-出苗期渍害的发生存在明显空间差异,高发区集中在辽宁省东部、吉林省东南部以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渍害频率最高可达45%,轻度渍害发生范围明显扩大;玉米不同程度渍害发生频率存在差异,表现为轻度>中度>重度。3)玉米渍害发生频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上升趋势不显著,其中2001年、2002年、2004年为显著突变年。研究结果能够为揭示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地区玉米春季渍害灾变机制和时空演变规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