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5篇
综合类   53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为探究盐碱水养殖大规格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品质参数,以山东东营滨海氯化物型盐碱水池塘养殖的大规格中华绒螯蟹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可食率、色泽、脂肪酸、游离氨基酸和矿物质元素等品质参数。结果表明,雌雄个体间可食率及肥满度指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雌性卵巢中水分含量极显著低于雄性性腺系统,而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则极显著高于雄性性腺系统(P<0.01)。雌体肝胰腺中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花生四烯酸ARA、总高不饱和脂肪酸∑HUFA和总ω-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极显著低于雄体,卵巢中二十碳五烯酸EPA和ARA极显著低于雄体性腺系统(P<0.01)。雌性卵巢中12项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雄性性腺系统(P<0.05)。肝胰腺、性腺和肌肉组织中主要呈鲜味、甜味和苦味的氨基酸为谷氨酸Glu、丙氨酸Ala和精氨酸Arg。雌性卵巢中钠(Na)、钙(Ca)、锰(Mn)和总矿物质元素∑TME含量极显著低于雄性性腺系统(P<0.01),钾(K)含量显著低于雄性性腺系统(P<0.05),而镁(Mg)、铁(Fe)和锌(Zn)含量则...  相似文献   
102.
为开发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新种质并阐述其品质特征, 本研究以北方寒区 2 龄雄性成熟中华绒螯蟹(简称 2 龄蟹)为对照, 探究 3 龄雄性成熟中华绒螯蟹(简称 3 龄蟹)的可食率、色泽、常规营养品质、脂肪酸、游离氨基酸和矿物质元素差异, 为 3 龄蟹新种质开发和利用提供重要的判断依据。结果表明; 9 月 15 日 2 龄蟹肝胰腺指数(HSI)极显著高于 3 龄蟹(P<0.01), 而出肉率(MY)则显著低于 3 龄蟹(P<0.05)。2 龄蟹与 3 龄蟹相比, 头胸甲和肝胰腺湿样 L* , 头胸甲和肝胰腺干样 a* 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 龄蟹肝胰腺中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 3 龄蟹 (P<0.05), 而性腺系统和肌肉中粗蛋白含量则高于 3 龄蟹。就脂肪酸而言, 2 龄蟹肝胰腺、性腺系统和肌肉中 DHA 和 DHA/EPA 含量均高于 3 龄蟹, 而 ARA 则低于 3 龄蟹。肌肉中脂肪酸显著性差异项(5 项)明显高于肝胰腺(1 项) 和性腺系统(1 项)。就游离氨基酸而言, 2 龄蟹肝胰腺、性腺系统和肌肉中总必需氨基酸(ΣEFAA)、总游离氨基酸 (ΣFAA)均高于 3 龄蟹。性腺系统中显著性差异项(6 项)明显高于肝胰腺(0 项)和肌肉(2 项)。2 龄蟹肝胰腺和性腺系统中谷氨酸(Glu)、总鲜味氨基酸(ΣTUV)高于 3 龄蟹, 而肌肉中则低于 3 龄蟹。就矿物质元素而言, 2 龄蟹 3 种可食组织中 Na、K、Ca、Mg 和 Cu 元素含量均低于 3 龄蟹。肝胰腺中矿物质元素显著性差异项(5 项)明显高于性腺系统 (1 项)和肌肉(2 项)。综上所述, 2 龄蟹大部分常规营养成分、脂肪酸、游离氨基酸指标均优于 3 龄蟹, 但可食率参数、大部分矿物质元素含量则明显低于 3 龄蟹。整体来看, 2 龄和 3 龄雄蟹各有优势, 均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03.
在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127.08°E,46.88°N)稻渔综合种养基地的300 m2实验单元中,设置1个水稻常规单作对照组(RM)和3个“绥粳4”水稻与体质量(1.02±0.16)g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Ⅲ期幼蟹共作组(RCC)。蟹密度分别为22 500只/hm2(RCCI)、45 000只/hm2(RCCⅡ)和67 500只/hm2(RCCⅢ),每组3个重复。稻蟹共作组单元在距稻田埂1 m处开挖上宽0.6 m、下宽0.3 m,深0.4 m,不超过稻田总面积10%的梯形环沟。水稻6月2日插秧,7月6日投放长江水系Ⅲ期幼蟹,每天17:00投喂中华绒螯蟹配合饲料,9月下旬,统计水稻产量、养成扣蟹平均体质量,探究寒区稻-扣蟹共作模式下中华绒螯蟹与水稻的生长性能及水质理化因子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一个种养周期内,稻蟹共作RCCⅢ组水稻的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CCI组和RCCⅡ组水稻产量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中华绒螯蟹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