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32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6篇
  18篇
综合类   96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研究旨在评价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 L.)对瘤胃发酵特性和消化率的影响,并确定其所含缩合单宁的作用。利用体外发酵系统,设置六组发酵底物,分别为燕麦(O)、燕麦和百脉根混合(OL,干物质比例为11)、百脉根(L)、燕麦+聚乙二醇(PEG)(OP)、燕麦干草和百脉根+聚乙二醇(OLP)、百脉根+聚乙二醇(LP),发酵72 h后测定产气量、干物质消化率和发酵参数。结果表明,在4~24 h和6~24 h之间,百脉根组和百脉根燕麦混合组的产气量明显低于燕麦组(P0.05),添加聚乙二醇后的百脉根组与相应的未添加组相比,产气量降低(P0.05);百脉根组的干物质降解率明显高于燕麦组(P0.05);百脉根组的瘤胃液pH值、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和乙酸浓度明显高于燕麦组(P0.05);添加聚乙二醇的百脉根组和未添加组相比,pH值、氨态氮和挥发性脂肪酸浓度都没有变化(P0.05)。综上所述,与燕麦相比,百脉根瘤胃发酵产气量较低,干物质降解率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较高,其体内的缩合单宁对瘤胃产气有促进作用,但对其他瘤胃发酵特性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2.
针对农业废弃物原料基质保水、保肥性差的缺陷,选用淀粉基高吸水树脂(SAP)为调控剂,研究其对基质保水和保肥性能的影响,并观测基质栽培辣椒的养分吸收与产量变化。结果发现,与不添加SAP的基质相比,0.8、1.0 g/L的SAP添加可显著提高基质的孔隙度和持水性,最大持水量由59.5%提高至81.3%;在干旱条件下,0.8、1.0 g/L的SAP添加比例之间鲜质量没有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对照(干旱无SAP添加)(P0.05)。施肥后,辣椒果实N含量,茎叶中N、P、K含量,根部的N、P含量均随SAP比例的增加而升高。说明SAP添加对基质中的养分具有吸附固持作用,并促进了辣椒的养分利用,0.8 g/L添加比例不仅提高了基质保水功能,而且养分增效效果和青椒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3.
104.
广西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广西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AR)发病情况、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b)流行血清型及耐药情况,分别从广西南宁、上林、贵港、武鸣等地4个规模化猪场和1个屠宰场采集到247份猪鼻腔分泌物样品,径常规细菌分离获得57株Bb可疑菌株,以生理生化试验和PCR鉴定等方法对可疑菌株进行鉴定,并根据O、K抗血清凝集试验进行分型.结果表明,57株可疑菌株均确定为Bb,其中6株为Ⅰ相Bb、14株为Ⅱ相Bb、37株为m相Bb,且Ⅰ相Bb毒力较Ⅱ相、Ⅲ相Bb毒力强;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大多数Bb对复方新诺明、阿米卡星、新霉素、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等高度敏感,对阿莫西林、青霉素、痢特灵、氨苄青霉素、呋喃妥因、头孢氨苄、林可霉素、头孢噻吩、恩诺沙星、万古霉素和利福平等不敏感.  相似文献   
105.
根据环洞庭湖防护林的森林群落和树种分布特点,在研究区域共设置122个典型样地,样地根据气候区、立地条件、林分类型、群落结构、林龄等因素综合布设,实测样株生物量,利用树木各部分生物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以树高、胸径为变量构建各分量生物量模型通式,共构建了马尾松、白栎、杨树、枫香、刺槐5个主要建群种生物量模型,模型结构为W=a(D2H)b。模型测算因子简单易得,各模型均具有较好的拟合精度和预估水平。  相似文献   
106.
本文基于32块样地土壤数据,对亚热带日本落叶松中、幼龄林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其分配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中龄林的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密度明显高于幼龄林;(2)混交林的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密度明显高于纯林;(3)0~80 cm的土壤有机碳密度为172.25 t/hm2。有机碳主要集中在表土层0~20 cm处,此表土层有机碳密度分别是土层20~40 cm、40~80 cm的175.21%、129.52%。在土层相同的情况下,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其土壤有机碳密度呈下降趋势;(4)与适宜亚热带地区生长的造林树种——杉木相比,日本落叶松林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有机碳密度均明显高于20年生杉木人工林,说明日本落叶松林土壤的固碳能力大于杉木人工林,从侧面也反映了同样作为亚热带地区的造林树种,日本落叶松林要优于杉木人工林。  相似文献   
107.
施用微生物有机肥对棉花抗病性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了一种专性微生物有机肥(BOF)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在连续3季的盆栽试验中,施用该种微生物有机肥能够有效防治棉花黄萎病,尤其是在营养钵育苗土和大盆钵移栽土中都施用微生物有机肥的处理(BOF+BOF)防治效果最佳,三季的防治率依次分别为85.7%、75.0%和100.0%。棉花黄萎病爆发前期BOF+BOF处理植株体内过氧化物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是对照的1倍以上。表明微生物有机肥通过提高植株体内防御性相关酶活性,进而提高棉花植株对黄萎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108.
3种盐生植物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吸收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人工种植盐生植物是一种改良与利用盐碱土资源的有效方式,掌握盐生植物的养分吸收特征可以提高改良效果的基础。选取盐地碱蓬、高碱蓬和野榆钱菠菜为材料,研究田间种植的3种盐生植物干物质积累与N、P、K的吸收特性。结果表明:盐地碱蓬、高碱蓬和野榆钱菠菜干物质积累旺盛期在生育末期,此时净积累量分别占干物质总量的96.42%、96.76%和93.29%。3种盐生植物之间以及不同生育期N、P、K浓度差异明显(P0.05)。盐地碱蓬N含量、高碱蓬K含量、野榆钱菠菜N和K含量随着生育期的推进不断降低,3种盐生植物的P含量和高碱蓬的N含量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盐地碱蓬K含量先增后减。除高碱蓬对N的积累量呈先减后增外,盐地碱蓬和野榆钱菠菜的N积累量以及3种盐生植物对P和K的积累量均随着生育期的推进不断增加,且生育中期至生育末期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添加不同种类保水剂(SAP)发酵床秸秆垫料栽培基质(以下简称垫料基质)对番茄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影响,为蔬菜基质节水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垫料基质中添加3种类型(SAP1、SAP2和SAP3)及2个浓度(0.4%和0.8%)的SAP,测定各处理垫料基质的基本理化性状和种植番茄的生长参数、光合参数和保护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与不添加SAP的对照(CK)相比,在等量浇水的情况下,垫料基质添加0.8%SAP1、SAP2和SAP3的番茄总产量分别提高10.0%、14.5%和26.5%,以添加0.8%SAP3的番茄增产效果最佳;添加3种SAP均有利于提高番茄叶片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且SAP浓度越高,效果越佳;在开花期,添加0.8%SAP1、SAP2和SAP3的番茄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显著高于CK(P<0.05);在结果期,添加SAP处理的番茄叶片SOD活性降低,而POD活性升高,其中添加高浓度(0.8%)SAP的番茄叶片POD活性比添加低浓度(0.4%)SAP的升幅更明显.[结论]在垫料基质中添加SAP特别是添加淀粉基保水剂(SAP3)可改善番茄的部分生理指标,有利于番茄生长并提高产量,在蔬菜基质栽培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0.
涂杜  罗佳  徐志宏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4):102-105
[目的]利用空间诱变技术处理嗜酸乳酸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探讨空间诱变后菌株对小鼠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40只昆明小鼠适应性喂养7 d后随机分为4组:诱变前菌株组(SBM组)、诱变后菌株组(SAM组)、合生元益生菌组(BP组)和空白对照组(NC组),每组各10只。通过灌喂不同的菌悬液,探讨其对小鼠肠道菌群、小肠运动功能和排便的影响。[结果]SAM组小鼠粪便中的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显著高于诱变前菌株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肠球菌和肠杆菌显著低于诱变前菌株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与合生元益生菌组无明显差异(P0.05);诱变后菌株组小鼠的小肠运动功能和排便功能优于诱变前菌株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空间诱变后的嗜酸乳酸菌改善小鼠胃肠道功能的效果优于诱变前的乳酸菌,与市售合生元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