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篇
农学   5篇
  2篇
综合类   26篇
园艺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探明半夏连作障碍的化感物质释放途径和构建高效的半夏种植制度提供参考,以半夏、生菜、莴笋、高粱、决明子、小麦、油菜和玉米8种作物为受试材料,采用生物测试方法研究半夏植株腐解液、半夏根系分泌物浸提液和半夏根际土壤浸提液对受试材料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半夏植株腐解液对受试材料均有强烈的化感抑制作用,半夏根际土壤和根系分泌物浸提液对受试材料有微弱的化感促进或抑制作用,三种浸提液化感作用强度为半夏植株腐解液>半夏根系分泌物浸提液>半夏根际土壤浸提液,半夏植株腐解液含有丰富的化感物质,可能是半夏自毒物质的主要来源之一,是半夏化感物质研究的可靠基础材料。半夏化感物质对受试材料的化感抑制作用强度表现为玉米>生菜>莴笋>小麦>高粱>油菜>半夏>决明子,决明子是8种受试材料中最耐化感胁迫的作物,可以用于构建半夏高效种植体系。在试验设置的浓度范围内,半夏化感物质对受试材料的抑制作用与其质量浓度呈正比,其中0.01 g/mL是半夏自毒作用临界值,大于0.02 g/mL就会产生强烈的自毒作用。  相似文献   
32.
以半夏、魔芋、大豆及辣椒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大田试验,研究单作半夏及半夏间作魔芋(半夏‖魔芋)、半夏间作辣椒(半夏‖辣椒)、半夏间作大豆(半夏‖大豆)3种间作处理对半夏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产量方面,与大豆间作半夏总产量最高,与辣椒间作半夏一级种产量最高,一级种与四级种呈此消彼长的态势,再加之变异系数较大,所以通过间作提高半夏一级种产出是提高半夏产量的有效途径;在品质方面,与魔芋间作半夏的可溶性蛋白质及浸出物含量最高,与辣椒间作半夏的可溶性糖、还原糖、琥珀酸及鸟苷含量最高,与大豆间作半夏的生物碱含量最高,但品质方面变异系数较小。通过主成分对产量及品质分析综合评分得出半夏‖大豆最高,半夏‖辣椒次之,可作为半夏高产优质栽培的理想间作搭配,为半夏产业化种植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3.
为探究半夏植株腐解液(PTDL)化感作用与连作障碍的关系以及半夏合理种植制度的建立,采用生物测试法研究半夏植株腐解液对8种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并结合气质联用(GC-MS)技术对潜在的化感物质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物种水平,半夏植株腐解液对8种受试材料均有化感抑制作用,作用强度依次为生菜莴笋小麦玉米高粱油菜决明子半夏。半夏植株腐解液的自毒作用呈低促高抑的浓度效应,0.01 g·m L-1是半夏植株腐解液产生显著自毒作用的临界浓度;半夏植株腐解液对生菜等7种作物的抑制作用强度与浓度呈正相关。乙醚萃取半夏植株腐解液所得活性组分中鉴定到30种化合物,其中2,6-二叔丁基对甲酚、芥酸酰胺和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的相对含量合计占总体的60.35%,为化感物质,由此推测这是导致半夏连作障碍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为缓解和消除半夏连作障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4.
在大田条件下,采用L_9(3~3)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氮、磷、钾配施对艾纳香生长、产量和主要有效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水平对生长期间艾纳香茎粗、叶片数的影响不明显,对株高、分枝数、分生苗数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N、P_2O_5、K_2O施用量分别为0、400、200 kg/hm~2和100、200、200 kg/hm~2时,艾纳香单株鲜质量、单位面积产量相对较大,挥发油、左旋龙脑含量相对较高,总黄酮含量也较高。结合产量与氮磷钾肥料效应模拟方程得出,N、P_2O_5效应的最大值分别为氮肥施用量为161.32 kg/hm~2,磷肥施用量为184.72 kg/hm~2,与N∶P_2O_5∶K_2O使用量分别为100、200、200 kg/hm~2接近,可实现艾纳香的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35.
探讨草珊瑚不同器官中C、N、P含量变化及化学计量特征,为草珊瑚的丰产和氮磷肥科学施用提供理论指导。以野生抚育草珊瑚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生长时期下草珊瑚茎和叶中C、N、P含量,分析不同生长时期草珊瑚茎、叶中C、N、P含量变化特征及化学计量特征,判定草珊瑚生长的限制性营养元素。叶中碳、氮、磷含量分别为531.45~614.66、16.81~18.51、0.41~0.84 g/kg,变异系数分别为5.13%、3.60%、21.29%;茎中则为547.11~610.11、5.88~6.91、0.33~0.50 g/kg,变异系数为3.77%、5.21%、13.67%。叶中C/N、C/P、N/P分别为29.33~34.02、661.40~1311.30、20.34~44.71,茎中则为84.96~100.23、1189.74~1695.71、14.03~18.48。叶中N与P呈负相关,P与C/P、N/P均呈极显著负相关,C/P与N/P呈极显著正相关;茎中N与P呈正相关,P与N/P呈显著负相关,P与C/P呈极显著负相关,C/P与N/P呈显著正相关。草珊瑚的生长主要受N和P含量的限制,更大程度受P含量限制。因此,在林下种植草珊瑚时,考虑林地的养分供给能力,施用氮磷混合肥有利于草珊瑚对养分的吸收利用,达到提高产量和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36.
针对《田间试验设计与统计》课程数理统计基础要求高、公式多和应用性强的特点,为了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向国家一流课程迈进,本研究运用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在田间试验设计与统计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实践表明,将课程知识点碎片化分解,借助雨课堂推送课前预习、课堂检测、弹幕和投屏互动等交流,课后推送复习巩固资料,将课前、课堂与课后有机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搭建师生交流平台,提高教学效率,实现过程性评价,达到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效果,以期为其他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7.
以天麻为试材,采用仿野生栽培的方法,研究了海拔、坡度、坡向等地理因子和郁闭度、植被类型等植被因子对云贵高原仿野生栽培天麻的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为天麻仿生栽培和生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新麻总产和箭麻产量受海拔、坡度、坡向、郁闭度、植被类型的影响,不同海拔中,1 800 m的最大,分别为912 g和659 g;不同坡度中,30°~50°陡坡地的最大,分别为588 g和481 g;不同坡向中,南坡的最大,分别为1 266 g和947 g;不同植被中,乔木林的最大,分别为624 g和397 g;不同郁闭度中,40%郁闭度的最大,分别为815 g和540 g, 30%郁闭度的次之,分别为634 g和494 g。海拔1 200~1 800 m、0°~50°坡度、东南西北各个坡向、乔木林或灌木林或乔木灌木混交林、30%~70%郁闭度均可进行天麻仿野生栽培,但以海拔1 800 m、坡度0°~30°、坡向为南坡、乔木林、郁闭度30%~40%的环境为最适宜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