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农学   2篇
  4篇
综合类   71篇
农作物   9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3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
本文记述了1973—1977年对湖南的稻瘟病菌毒性的研究结果。1373年从湖南各地分离的48个单胞菌株,在9个初选的鉴别品种上测定,可分成8个小种群,25个小种;1975年分离的63个单胞菌株,在同一鉴别品种上测定可分成9个小种群,36个小种。1976年从早稻感病穗颈上分离的142个单胞菌株,接种于14个抗性谱较广的品种上,特特普,IR26、科印矮3号未发现毒性菌株。讨论了稻瘟病菌小种研究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2.
水稻品种对稻瘟菌的抗性谱和抗性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3.
1988年,我们在湖南省各地调查食用菌生产中的病虫害时,发现土生毛束霉(Trichurus terrophilus)对食用菌栽培的危害相当严重。为此,我们对其基本情况进行了初步的观察。 (一)土生毛束霉的形态特征: 土生毛束霉在分类上属于半知菌的束梗孢目(Stilbellales)、束梗孢科(stilbellaceae)。土生毛束霉的分生孢子梗聚合一起成束状,孢梗束暗色,梗细长,孢子着生部分膨大,分生孢子梗中间有黑色的刺,分生孢子暗色,单细胞,卵圆形,串珠状。  相似文献   
94.
湖南稻瘟病病菌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为全面了解湖南稻瘟病菌群体遗传的多样性,为水稻育种和品种抗性基因的合理布局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用Pot2 Rep-PCR对2001年采自并分离的湖南晚稻和一季稻41个品种的129个单孢菌株进行了DNA指纹分析结果表明,以72%相似水平,可将129个菌株分成4个谱系,24个单元型,优势谱系为L1和L3,它们分别拥有6个和15个单元型,其菌株数分别占总数的41.09%和46.51%。优势单元型为H5,H6和H17,分别占总菌株数的16.28%,16.28%和17.83%,研究揭示稻间病菌存在较大的变异潜能,稻瘟病菌的群体遗传多样性与特定地区水稻品种组成的多样性呈密切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5.
植物萃取液对病原细菌、真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平板测定方法,试验443种植物萃取液对4种植物病原细菌(稻白叶枯菌、柑橘溃疡菌、烟青枯菌和白菜软腐菌)和6种植物病原真菌(稻纹枯菌、棉花枯萎菌、黄瓜枯萎菌、烟炭疽菌、小麦赤霉菌和稻瘟菌)的抑制作用.有60种植物萃取液对供试的4种细菌中的1种有抑制作用,46种植物萃取液对供试的3种植物病原真菌(稻纹枯菌、烟炭疽菌与稻瘟菌)中的1种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6.
作物抗寒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筛选出的A,8两种抗寒药剂处理水稻、玉米、黄瓜种子和水稻幼苗,结果表明,A剂1000倍液的抗寒效果与进口产品脱落酸(ABA)10-4ug/mL处理的效果相当,比抗寒剂(中国科学院植物所)100倍液要好.供试水稻品种89早229和91-264浸种处理,其成苗率比对照分别增加11.7%和78.2%;喷雾处理分别增加83%和81.3%;灌根处理分别增加86%和71.7%.浸种处理黄糯-玉米种子受冻指数减少92.2%,浸种处理黄瓜种子受冻指数减少72.1%.  相似文献   
97.
98.
在病原和寄主相互关系的群体水平上,按时间和空间给予定量化,可以作为了解病害流行机制的近代病害流行学的目标。因此,我们以稻瘟病菌增殖为中心,进行了稻瘟病流行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
氮肥对稻苗抗瘟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全国鉴定的18个抗病品种:特特普、砦糖、赤块矮选、农试4号、窄叶青8号、宁晚1号、晚付1号、谷农13、城堡1号、温选10号、大艮鱼、矮脚白米籽、红脚占、湘矮早9号、红410、金围矮、顺良早2号、珍龙13和1个感病品种朝六早。幼苗追施不同量的氮肥,分别接种菌株75-49和75-49-2,结果表明可将品种分为三类:第一类抗供试菌株,且不随氮肥水平发生任何变化。如前12个品种对2个供试菌株的反应和红脚占对75-49的反应,这些品种对供试菌株可能有主效抗性基因。第二类品种感供试菌株,但低氮水平发病轻,病情随施氮水平增加而加重。如湘矮早9号、红410、金围矮、顺良早2号和珍龙13对2个供试菌株的反应。这类品种虽无主效抗性基因,但可能有微效抗性基因。第三类品种对供试菌株感染,不论低氮和高氮水平发病都重,如朝六早对2个菌株的反应。这类品种可能无抗性基因。前两类品种γ-氨基丁酸和果糖、葡萄糖含量比朝六早多,而丙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天冬氨酸和天冬酰胺含量则较少。这些成份可能与微效基因控制的低水平抗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0.
云南省疣粒野生稻、药用野生稻和普通野生稻多抗性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78~1979年参加了云南省稻种、稻病考察。在西双版纳州、思茅地区、临沧地区、保山地区等地作我国三种野生稻即普通野生稻(O.Sativa f.Spantanea.染色体数为2n=24,染色体组AA),药用野生稻(O.officinalis染色体数为2n=24,染色体组CC),疣粒野生稻(O.meyeriana染色体数为2n=24)和陆稻的生态和病害考察;进而鉴定其抗病性,以发掘野生稻抗源,为抗病育种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