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云南马铃薯粉痂病病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霞  杨艳丽  罗文富 《植物保护》2007,33(1):105-108
马铃薯粉痂菌(Spongospora subterranea f.sp.subterranea)是引起马铃薯粉痂病的病原。本试验对云南省马铃薯产区的马铃薯粉痂菌进行了研究,通过光学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病原菌进行了描述。光学显微镜观察到了典型的海绵状蜂窝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的休眠孢子囊结构与国外观察的一致,证明了马铃薯粉痂菌在云南省马铃薯主产区的存在。  相似文献   
32.
三七根腐病发生严重 ,常年发病率为 5 %~ 2 0 %,严重的达到 70 %。发病时根系的症状有多种 ,而地上部分的症状只有发黄型和青枯型两种 ,而且在发病初期较隐藏 ,当出现叶片褪绿或中午蔫时 ,根部已受到严重侵染 ,到全株萎垂枯死 ,大部分已呈稀腐 ,根头易从缢缩处断裂。本研究鉴定其病原菌为假单孢杆菌 ( Pseudomonassp.) ,以此为初始病原 ,腐皮镰孢和链格孢为继入病原 (后期还有小杆线虫参与 )加速腐烂的复合侵染病害。病原细菌随病残体、土壤和种苗传播。病菌在金氏 B培养基上菌落圆形 ,灰白色 ,略凸起 ,边缘整齐 ,半透明 ,湿润光滑 ,不产…  相似文献   
33.
紫茎泽兰汁液及其萃取物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将紫茎泽兰汁液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到紫茎泽兰汁液提取物。提取物对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的菌丝生长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石油醚提取物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达44.42%。紫茎泽兰汁液经灭菌与不灭菌及与25%甲霜灵混配等不同处理后,对马铃薯晚疫病菌致病性进行了抑制作用实验,抑制率都达到50%以上。其中紫茎泽兰汁液与甲霜灵混配使用的抑制效果最好,其抑制率达95.43%。紫茎泽兰汁液及其提取物对该菌有较高的抑制效果,说明该植物含有毒性较强的杀菌活性物质,可用于植物农药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4.
马铃薯及番茄晚疫病菌的核糖体DNA-ITS区段序列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取3个不侵染马铃薯的番茄晚疫病菌菌株和3个不侵染番茄的马铃薯晚疫病菌菌株,以及2个可交叉侵染马铃薯和番茄的菌株,提取DNA全基因组后, 用引物ITS1和ITS4进行扩增,得到约850 bp左右的扩增产物并进行测序,比较同源性,结果显示这些菌株的全基因组DNA序列与Genebank上登录的3个序列AF228084,AF228083,AY269995.1的同源性均为100%。3个番茄菌株之间的同源性大小为98.22%,3个马铃薯菌株之间的为99.52%,较番茄菌株的同源性高。不可交叉的两类菌株间的同源性为98.28%,可交叉侵染的番茄菌株和马铃薯菌株之间的同源性为99.17%,比不可交叉侵染的菌株间的同源性高,说明相似的序列使得生物学特性也很相似,反之,同源性有差异的,在生物特性上也表现出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35.
马铃薯晚疫病种薯带菌的分子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马铃薯块茎上分离纯化得到晚疫病菌、银腐病菌、癌肿病菌、红腐病菌、黑点病菌和镰刀菌等并提取它们的全基因组DNA,用引物08-3和08-4对这些真菌的DNA进行PCR扩增,以检验该引物扩增晚疫病菌DNA的特异性。取马铃薯种薯的芽眼、芽及其他不同部位并用NaOH法提取晚疫病菌DNA,再用引物08-3和08-4进行特异性扩增以检验种薯是否带晚疫病菌。结果表明:(1)引物08-3和08-4有很强的特异性,只能扩增出大小为257bp的马铃薯晚疫病菌DNA片段;(2)用该引物能扩增出种薯芽眼组织中大小为257bp的晚疫病菌DNA,说明通过PCR特异扩增,能直接检测出马铃薯种薯中潜伏的晚疫病菌。(3)本次检测的本地感病品种米拉有10%的种薯带晚疫病菌。该研究为种薯传播晚疫病菌的分子检测提供了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36.
37.
 以60Co-γ射线照射烟草优质感病品种的花药作为诱变手段,用烟草黑胫病疫霉菌粗毒素为筛选剂,对烟草花粉植株叶片的愈伤组织,进行抗病突变体细胞的筛选.试验表明:毒素对烟草愈伤组织的存活和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程度随毒素浓度提高而加强,同一浓度对不同品种也存在着差异.综合毒素浓度对烟草愈伤组织抑制、增殖程度及筛选的有效性,初步认为:筛选红大和K326抗黑胫病突变体细胞的最适粗毒素浓度分别为30%和45%.所筛选出的抗病突变体细胞,其细胞水平的抗性与再生植株的抗病性鉴定相吻合.  相似文献   
38.
云南省宣威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病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用定点观察的方法,连续3年对云南省宣威市马铃薯种植田块中田间气候、种植习惯、品种等因素进行调查记录,同时观察记录该区域马铃薯晚疫病田间发生、发展情况。结果表明:马铃薯疫病在云南宣威市的发生与流行受主栽品种的抗性、种薯带菌率以及田间气候条件等多因素综合影响。新品种滇薯6号在当地表现出较好的抗性;种薯带菌率越高,田间晚疫病发生越重,流行越快;田间相对湿度高,对晚疫病发生与流行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39.
云南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的组成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1个分别含有单抗性基因R1~R11及1个不含抗性基因的1套鉴别寄主,对2003~2005年采自云南省10个县市26个采集点的117个马铃薯晚疫病菌的菌株进行生理小种鉴定。结果表明:共鉴定出26个菌株的生理小种,其中优势小种为3.4.6.8.10.11,占所测菌株的28.69%,主要分布在寻甸、丽江、昆明;其次是3.4.10,发生频率为13.11%,主要分布在镇雄;然后是3.10,发生频率为10.66%,主要分布在宣威。  相似文献   
40.
马铃薯粉痂病由Spongospora subterranea f.sp.subterranea引起,是典型的土传病害,主要危害块茎和根部。2004年调查了昭通市和会泽县7个乡镇,8个马铃薯品种的粉痂病发生情况。在调查的品种中,会-2发病最轻,平均发病率27%。会泽县马铃薯粉痂病平均发病率59%,昭通市马铃薯粉痂病平均发病率35%。分析土壤中氮、磷、钾、有机质含量及pH与发病率的关系。PB06发病率与土壤中氮、有机质呈正相关,与磷、钾、pH呈负相关,其中与钾含量相关系数为0.693。会-2发病率与土壤pH、钾含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84、0.858,其中与钾含量相关性显著;与磷、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27、0.323;与氮含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93,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