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篇
  2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3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过渡时期,农业经营形式多样,个体、集体和专业化合作组织等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生产目的、生产规模、生态环境、消费观念和农业技术措施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由此产生病虫种类增加,危险性有害生物传入风险加大,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严峻,重大突发性病虫害发生频率高,  相似文献   
42.
10%井·蜡芽菌悬浮剂防治水稻纹枯病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贯彻落实“绿色植保”理念,研究生物农药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开展了10%井·蜡芽菌悬浮剂防治水稻纹枯病试验。结果表明,10%井·蜡芽菌悬浮剂(150ml/667m^2)破口前7d施药,防治水稻纹枯病效果优于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15ml/667m^2)和10%井·蜡芽菌悬浮剂(100ml/667m^2)。  相似文献   
43.
稻纵卷叶螟各世代成虫发生期间虫源不一致,在实际预测中要因时、因地、因气候因素制订切实可行的调查和预测方法,确保及时、准确预报,指导防治.本文介绍了田间赶蛾、灯诱、田间剥查、雌成虫卵巢剖解4种田间调查和预测方法,剖析各种方法预测的特点,便于在不同代次采用.  相似文献   
44.
应用10%井冈霉素·蜡质芽孢杆菌防治水稻稻曲病、纹枯病试验,结果表明,10%井冈霉素·蜡质芽孢杆菌667m^2 150mL分别于破口前7d和破口期施2次药防治稻曲病、纹枯病效果最好,与对照区比较差异显著;与对照药剂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667m^2 15mL比较,稻曲病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5.
用0.5%大黄素甲醚AS 300倍、500倍和800倍对黄瓜霜霉病进行防治,以常规农药72%霜脲锰锌WP 800倍和20%噻菌铜SC 500倍作对照,结果表明,0.5%大黄素甲醚AS的3种浓度对黄瓜霜霉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药效持续期长,可推广用于防治黄瓜霜霉病.  相似文献   
46.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是我国的植保工作方针.植物检疫是以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为保障,对植物的引种、生产、调运、交易等活动进行规范性管理,目的在于控制局部地区发生的危险性病、虫、杂草,通过人为方式传播蔓延,保护农业生产安全.由此可见植物检疫在国内农作物有害生物控制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7.
我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境内有山、有湖、有平畈,属丘陵地区,复杂的地理环境,为农田害鼠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近年来,农业结构调整,耕作制度复杂,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有水稻、油菜、小麦、玉米、红薯;此外还有大豆、芝麻、花生、马铃薯、瓜果和蔬菜,农作物复种指数高,为农田害鼠提供了充足的  相似文献   
48.
开展了不同药剂防治辣椒疫病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从辣椒花蕾期开始连续施药3次,每次间隔10 d,500 g/L咪唑菌酮悬浮剂(SC)15 g/667 m~2、722 g/L霜霉威盐酸盐水剂52 m L/667 m2和450 g/L咪唑菌酮·霜霉威盐酸盐SC 100~133 g/667 m~2,对辣椒疫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对辣椒安全。  相似文献   
49.
桃瘤蚜(Tuberocephalusmomonis),又名桃瘤头蚜、桃纵卷瘤蚜,属同翅目蚜科.桃瘤蚜在我国分布较广,南、北方均有发生.  相似文献   
50.
2013年1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向农业劳动者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推广的农业技术,必须在推广地区经过试验证明具有先进性、适用性和安全性。”2009年8月1日实施的《湖北省植物保护条例》第十八条也明确规定“推广植物保护新技术、新产品,应当事先经过推广地区试验、示范,证明其具有适用性和安全性。未经推广地区试验、示范的植物保护技术和产品不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