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4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湖北省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戊唑醇和咪鲜胺的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14年采自中国湖北省7个县、市的206株小麦赤霉病菌样品进行单孢分离与鉴定,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随机测定了其中100株菌株对多菌灵、戊唑醇和咪鲜胺的敏感性,建立了其敏感基线。结果表明:多菌灵、戊唑醇和咪鲜胺对湖北省小麦赤霉病菌的EC50值范围分别为0.115~0.705、0.006~1.356和0.002~0.370 μg/mL,平均值分别为0.248、0.181和0.040 μg/mL;供试100株小麦赤霉病菌对3种药剂的敏感性频率均呈单峰拟正态分布,因此可将所得各EC50平均值分别作为湖北省小麦赤霉病菌对3种药剂的敏感基线参考值。以各药剂EC50平均值的10倍作为敏感性鉴别浓度,对2015及2016年湖北省小麦赤霉病菌的敏感性进行了监测,在该鉴别浓度下,多菌灵、戊唑醇和咪鲜胺对2015年小麦赤霉病菌的平均抑制率分别为100%、85.14%和82.35%,对2016年小麦赤霉病菌的平均抑制率分别为100%、76.67%和73.62%。研究表明,虽然戊唑醇和咪鲜胺对2016年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率略有下降,但整体而言,湖北省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戊唑醇及咪鲜胺仍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2.
3月4~5日,全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会商暨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对病虫害发生影响研讨会在沙洋县召开,根据各地通报的病虫基数条件,结合全年气候趋势、重大病虫年度问消长规律、农作物种植结构、品种布局和持续低温雨雪天气对病虫害造成的影响等情况综合分析,预计2007年湖北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的总趋势为:迁飞性害虫、油菜病害、粮食作物常发病虫害呈中等偏重至大发生趋势,蔬菜虫害重于病害。各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如下:  相似文献   
23.
3月9日~1日,湖北省植保总站组织相关专家和区域测报站测报工作负责人,对2017年全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进行了会商,与会人员根据各地监测的病虫基数,结合主要病虫发生规律、农作物种植结构、品种布局及气象等因素,综合分析了2017年湖北省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预计2017年湖北省农作物主要病虫害总体呈偏重发生态势、部分病虫大发生.“两夏”作物方面:小麦条锈病鄂西北、江汉平原主产区大发生,小麦赤霉病、油菜菌核病、马铃薯晚疫病全省大部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秋粮方面:水稻螟虫、“两迁”害虫、纹枯病偏重发生;玉米螟主害代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棉花枯、黄萎病偏重发生.经济作物方面:柑橘红黄蜘蛛、锈壁虱、大实蝇、茶小绿叶蝉、茶尺蠖偏重发生.蔬菜上霜霉病、灰霉病、枯萎病、小菜蛾、豆野螟、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大发生,其它蔬菜病虫害偏重或中等发生.  相似文献   
24.
仙桃市烟粉虱发生规律及防治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设施农业的发展、环境条件的变化等,导致烟粉虱在我市普遍发生,其间2006年~2008年连续3a大发生,秋后城区空中大量飞扬着烟粉虱成虫,曾一度给市民心里上造成恐慌及出行带来不便,由于烟粉虱寄主范围广,繁殖力和抗药性极强,导致田间防治难度大,在省的统一安排下,我们从2006年开始着手探索烟粉虱在本市发生规律及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25.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柑橘种植国,但对其蜜源利用尚不够充分。大多数柑橘品种不通过授粉由子房直接发育成果实。湖北定地和小转地蜂场柑橘花期采取扣王断子集中采蜜;大转地蜂场则是过渡性的有限采集。柑橘盛花期果农极少施用农药,对蜜蜂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26.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出台,对健全农作物病虫监测防控体系、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促进专业化服务组织健康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依法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保障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实现绿色生态、绿色产品全民共享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27.
根据各地监测的病虫基数,结合主要病虫发生规律、农作物种植结构、品种布局及气象等因素,经过会商,预计2019年我省下半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害总体呈中等至偏重发生趋势。水稻:主害代"两迁"害虫、三代二化螟和纹枯病等病虫害偏重发生,局部稻区有大发生的风险,感病品种上的稻瘟病、稻曲病大流行风险较高。玉米:夏玉米上的草地贪夜蛾、三代玉米螟和感病品种上的大斑病偏重发生。棉花:菜棉混栽区棉盲蜻、枯萎病、黄萎病和棉叶蛾偏重发生。  相似文献   
28.
湖北省棉花烟粉虱发生规律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粉虱是我省棉花主要害虫之一,2007年以来棉花烟粉虱发生的调查数据表明,棉花烟粉虱的发生危害程度与其进入棉田的时间和夏季降雨量情况呈负相关。棉花烟粉虱在我省暴发的原因主要是抗药性强Q型烟粉虱成为棉田优势种群;越冬场所多,越冬寄主分布广泛;寄主植物种类多;没有特效的防治药剂及农药不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29.
根据2008年病虫发生情况和冬前基数,结合武汉市中心气象台发布的气候趋势,预计2009年我省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如下:  相似文献   
30.
棉铃虫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湖北省荆州地区选择有代表性的中产棉田两块,进行了棉铃虫不同代别防治指标的研究,初步明确棉铃虫第三代危害期间,棉株有较强的补偿能力。百株低龄幼虫在5头以内时有增产的趋势;5~15头之间蕾花铃总数保持相对稳定状态;当百株虫量大于15头时,则蕾、花、铃迅速下降,第四代发生危害期间,棉株补偿能力已衰退或消失,当百株幼虫量达到5头时,则蕾、花、铃总数迅速下降,因此第三代棉铃虫的防治指标为百株低龄幼虫12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