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6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7篇
  5篇
综合类   74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51.
新城疫是一种由副黏病毒感染所引起的高度接触性、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呼吸困难,下痢,出现神经症状。以及黏膜、浆膜出血等。  相似文献   
52.
本文采用田间药效小区对照法,探究微生物菌剂百喜乐对黄瓜根腐病和立枯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百喜乐防治黄瓜根腐病和立枯病的效果明显,防效可达89.69%。建议移栽前进行浸苗处理,移栽后浇定根水,种植后1周开始灌根,间隔期7~10d,施用3~5次,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3.
【目的】小麦品种川麦44不仅本身具有高产、稳产、广适等特性,而且以其为亲本已选育审定新品种11个,是小麦育种的一个重要亲本。明确川麦44的遗传特性,鉴定其含有的重要基因或QTL位点,为更好地利用川麦44选育新品种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明确小麦-外源易位对川麦44及其衍生品种的影响以及川麦44及其衍生品种在染色体层面的遗传规律。利用660K SNP芯片数据分析川麦44对其衍生品种的遗传贡献,明确衍生品种中来源于川麦44的高传递率区段。利用已知的小麦基因功能标记及QTL连锁标记,对川麦44中有利于育种的重要基因位点进行鉴定。【结果】细胞学鉴定表明川麦44不含四川小麦品种中常见的2条易位染色体6VS/6AL和1RS/1BL。其衍生品种中,仅昌麦32和昌麦34含1对1RS/1BL易位染色体,其余品种不含有小麦-外源易位染色体。系谱分析表明,昌麦32和昌麦34的易位染色体遗传自另外一个杂交亲本——昌麦19。1RS/1BL易位的导入可能是昌麦32和昌麦34表现为弱筋的原因之一。除了小麦-外源易位染色体,多个染色体的核型在川麦44及其10个衍生品种中表现出多态性。其中,4A染色体有2种类型,80%的衍生品种与川麦44相同核型相同;5A染色体有4种类型,与川麦44相同的频率为40%;6B染色体有2种类型,与川麦44相同的频率为40%,7B染色体有2种类型,与川麦44相同的频率为40%。660K SNP芯片分析共鉴定到1 106个分布于川麦44所有染色体上的高遗传率区段,平均长度为1.57 Mb。从基因组层面来看,B基因组的区段总长度和总数均最大。从不同染色体来看,区段最长的3条为别为4A、2B和5B,区段数最多的3条染色体分别为4A、2B和3B。利用61个已知的小麦基因功能标记及13个产量相关QTL连锁SNP标记分析川麦44及其衍生品种,再与之前获得的川麦44高传递率区段对比,发现有9个基因的标记和3个QTL位点标记锚定在川麦44高传递率区段内,这些基因被认为是潜在的川麦44高被选择基因。依据功能标记或连锁标记的等位类型推断,其中2个功能基因TaSdrNAM-A1和3个QTL位点QTKW.sicau-2AS.1QTKW.Sicau-4ALQSL.sicau-5AL.2可能是川麦44携带的重要优势等位基因或位点,在培育衍生品种过程中被优先选择保留。5个基因或QTL位点分别对穗发芽、有效分蘖数、千粒重和穗长4个性状具有正向效应。【结论】重要育种亲本川麦44基因组片段在衍生品种中的长度短,具有较高的遗传配合力,易于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重组,不易导致连锁累赘问题。TaSdNAM-A1QTKW.sicau-2AS.1QTKW.Sicau-4ALQSL.sicau-5AL.2是利用川麦44育种的5个重要靶基因位点,可加强对其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应用。  相似文献   
54.
以历届奥运会400m跑前3名的成绩为研究对象,将奥运会男子400m跑整个发展历程分成4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对影响奥运会男子400m跑的绝对速度能力、速度耐力能力两个重要因素进入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奥运会的整个发展历程中,男子400m跑成绩整体呈上升的发展趋势,经历了快、慢、快、慢4个发展周期,下一个将是快速上升发展周期;绝对速度能力整体呈上升的发展趋势,与男子400m跑成绩的发展周期基本相同,速度耐力能力整体呈缓慢上升的发展趋势,与男子400m跑成绩、绝对速度能力的发展周期不同步;绝对速度能力是奥运会男子400m跑的整个发展历程中的主导因素,并影响着前3个阶段的发展趋势,而在1988-2012阶段中,速度耐力能力转变成了主导因素;男子400m跑将进入以速度耐力能力为核心的发展周期,应强调发展运动员的速度耐力能力。  相似文献   
55.
56.
为探究EGCG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以3T3-L1前脂肪细胞为材料,分别添加不同浓度EGCG(0μM、5μM、10μM、50μM、100μM),通过油红O染色检测EGCG对3T3-L1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脂质积累的影响,同时采用RT-PCR和免疫印迹检测不同浓度EGCG对PPARγ、FAS、PI3K、FOXO1的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油红O染色结果表明,EGCG可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阻碍脂质积累,并具有浓度效应,EGCG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EGCG能够直接抑制PPARγ和FAS的表达,同时抑制P-AKT、P-PI3K以及P-FOXO1的表达.表明EGCG通过介导PI3K/AKT-FOXO1级联信号通路,下调具有促进前脂肪细胞分化功能的PPARγ和FAS的表达,从而抑制前脂肪细胞分化,阻碍脂肪生成.  相似文献   
57.
双平行多杆栽植机构运动学分析与试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提高幼苗移栽质量,设计了1套双平行多杆栽植机构。为了分析和优化该机构的结构参数,建立了该机构的数学模型和运动学方程,并基于Matlab-gui编写了人机交互式程序界面。结合移栽农艺要求,建立了栽植机构运动轨迹与幼苗移栽直立度合格率的关系模型。根据仿真结果,优选了1组机构杆件长度、安装位置和初始角度等参数,并根据该参数设计和制造了幼苗移栽机样机。样机路面静轨迹和动轨迹的高速摄像试验表明,样机实际运动规律符合仿真设计要求,证明了机构设计、数学模型、软件程序和关系模型准确无误;田间试验时接苗准确率和直立度合格率均达100%,试验结果表明双平行多杆栽植机构符合幼苗作物移栽要求,同时也证明了Matlab-gui的人机交互优化方法在多杆式移栽机构分析中准确可行。该研究形成的多杆式移栽机构的运动规律对提高机械化作物幼苗移栽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8.
桃流胶病在重庆地区的发病率最高达95.6%,流胶病的发生已成为该地区桃业发展的重大障碍.通过2002年至2003年对重庆地区桃树流胶病病斑的反复切片镜检、病菌分离培养和人工接种试验,明确其病原菌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该菌菌丝生长最适培养基为PDA,最适温度25~35℃,pH 6~7,燕麦培养基培养及荧光灯照射利于病菌分生孢子的产生.致病性试验表明,刺伤接种从接种至流胶出现的最短历期约1周,无伤接种的历期为45~115 d,伤口和皮孔是该病菌的主要侵染途径.对控制病害的猖獗发生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9.
测定并分析烟秆拉拔力与拉拔位移、烟秆直径、土壤含水率、土壤紧实度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拉拔烟秆是一个拉拔力上升阶段和拉拔力下降阶段的综合作用过程,当土壤含水率较低(13.2%)、土壤紧实度较大(18.6 kg/cm2)时,烟秆拉拔位移为14 cm,拉拔力最大值为1 654 N;当土壤含水率较高(21.8%)、土壤紧实度较小(11.54 kg/cm2)时,烟秆拉拔位移为16 cm,拉拔力最大值为1 628 N。烟秆直径与起拔力之间呈正相关直线回归关系,相关系数为0.88,烟秆直径为26.1~38.3 mm时,起拔力为551~1 840 N;土壤含水率越大,起拔力越小;土壤紧实度越大,起拔力越大。  相似文献   
60.
不同细胞质小麦雄性不育系杂种F1光合生理参数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细胞质对杂种小麦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以8个同核异质雄性不育系(K,V、T、CHA型不育系)及其恢复系758461-4的杂种F1为材料,在4个生育时期(抽穗期、开花期、灌浆中期、灌浆后期)测定了其旗叶净光合速率(Pn)及相关生理参数(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细胞间隙CO2浓度Ci、大气CO2浓度(Ca),并对水分利用率WUE和气孔限制值Ls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杂种F1的净光合速率及相关生理参数优势普遍存在,其中T型杂种的优势最强,超中亲(MP)20.029%,K、V型杂种分别超MP 10.630%、7.099%;(2)杂种Fl及其隶本净光合速率及生理参数4个生育时期的变化趋势相同,从开花期到灌浆期,Pn与Ci、Gs的变化趋势相同,与Ls的相反;(3)K型杂种的Pn较CHA型低0.077μmol CO2·m-2·s-1,V、T型杂种的Pn较CHA型分别高0.419、0.725μmol CO2·m-2·s-1但其差异不显著;(4)以太911289为母本配制的杂种的P"比以翼5418为母本配制的杂种高1.052μmol CO2·m-2·s-1,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由此可见,K、V、T型细胞质对杂种F1的净光合速率及生理参数无不良影响;杂种F1的净光合速率在一定程度上受气孔因素的限制;在配制杂种时,通过选择优良的基因型可以改善杂种F.的净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