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采用人工培养箱技术,研究ETH、6-BA及其复配处理对大豆幼苗的形态特征、生物量、生化成分、内源激素以及细胞组织结构的调节效应,为大豆芽菜的安全生产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之间大豆幼苗形态存在差异(P<0.05).ETH、6-BA及复配处理,均抑制了大豆幼苗的根和下胚轴的生长,促进下胚轴的增粗,三者处理后的根长分别比对照减少了24.1%(P<0.01),44.7%(P<0.01)和51.7%(P<0.01);下胚轴长分别比对照减少39.2%(P<0.01),4.1%(P>0.05)和26.2%(P<0.05);下胚轴粗分别比对照增加18.5%(P<0.01),9.2%(P<0.05)和32.3%(P<0.01).大豆幼苗形态上的差异可以通过其下胚轴细胞组织结构的变化来解释,ETH促进了细胞的横向分裂与皮层细胞的扩大,促进下胚轴的增粗,抑制了细胞的径向分裂;6.BA促进了皮层细胞的横向分裂与扩大,抑制了细胞径向的伸长;ETH-6-BA复配处理促进了皮层薄壁细胞的分裂与扩大.不同处理之间大豆幼苗的维生素C含量存在差异(P<0.05);与对照相比,处理组大豆幼苗的GA含量降低,ABA含量增高(P<0.01).  相似文献   
22.
两优389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用P88S与0389配组育成的两系超级杂交稻组合,具有生育期适宜、高产稳产、米质优良、制种无播差期易获高产等特点。2006年分别通过湖南和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7年被湖南省确定为超级杂交稻组合。介绍了其选育经过、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3.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P 88 S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 88 S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8015 S为母本,培矮64 S为父本杂交,采用双向系选和温光加再生强化选择压力的育种方法,选择育成的水稻中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于2006年1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不育系具有株叶形态好,分蘖能力强,植株高度抗倒,开花习性好,异交结实率高,米质优良,配合力强、容易繁殖制种等优点。利用P 88 S已配组的杂交稻新组合表现出高产、优质、高度抗倒伏,其中两优293和两优389于2006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4.
25.
选取中国西部地区四川省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推荐的碳排放模型测算2000~2016年区域内农业碳排放量及强度;采用Tapio脱钩理论分析区域内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特征,并评估农业经济低碳发展状况;通过构建LMDI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研究各驱动因子的贡献值,根据驱动因子的影响和作用提出农业低碳发展的对策。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四川农业碳排放量及强度平均每年分别以1.52%、1.18%增长率呈上升趋势,其中农膜是最主要贡献者,占45.2%;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由最初不理想状态逐渐变成相对理想状态,在2013、2016年则呈现出完全脱钩的理想状态。研究分析得出农业经济快速增长是导致碳排放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农业生产效率是影响碳排放增长的关键抑制因素。  相似文献   
26.
概括了遥感技术在作物生长监测与估产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了目前我国在该领域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我国作物生产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可行的方案以使该技术得以更好地应用。  相似文献   
27.
基于UG的数控加工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控加工是机械制造领域中新兴的综合性技术,它较好地解决了复杂、精密、小批、多变的零件加工问题.为了达到预期的加工效果,必须编制高质量的数控程序.利用UG软件的CAM模块,根据建立起的3D模型生成数控代码,用于产品的加工,其后处理程序支持多种类型的数控机床.从而大大提高实际加工的效率,缩短了生产周期.  相似文献   
28.
大豆籽粒大小差异对豆芽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芽豆主产区的55份大豆品种为试材,模拟工厂化豆芽生产工艺条件,采用人工气候箱培养技术,系统研究了大豆籽粒大小差异对豆芽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百粒质量与百芽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大豆粗蛋白含量和粗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中小粒、中粒、中大粒大豆品种相比,小粒大豆品种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偏低(...  相似文献   
29.
收集黑河地区55份大豆品种资源材料,以豆芽厂原料大豆S135为对照.采用SPSS15.0软件对大豆品种的15个农艺性状及营养成分进行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非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生育期和单株荚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营养生长期和百粒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底荚高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粗脂肪与粗蛋白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粗纤维、营养生长期呈显著负相关(P<0.05).在主成分分析中,选取方差累计贡献率为84.49%的前5个主成分来评价黑河地区大豆品种资源.进一步通过非系统聚类分析,将参试的55份晶种资源分为5类,其中5个品种与对照晶种S135为第一类群,从农艺性状和大豆的营养成分来考虑,第一类适合作芽用大豆晶种;且5个类群性状之间的差异较明显,这有利于育种亲本材料的选择,同时为进一步选育和筛选优良的芽用大豆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0.
不同大豆品种芽用特性比较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以不同来源的9个大豆品种(S1~S9)为材料,模拟工厂化豆芽生产工艺条件,采用人工气候箱培养技术,系统比较研究了不同大豆品种的大豆芽生物产量、形态特征、生化组成及常规成分等芽用特性.结果表明:9个品种大豆芽产量、下胚轴长、下胚轴粗、可溶性糖等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从豆芽产量来看,S2S1S5S4S3S6S9S8S7;与对照工厂芽用大豆品种S1相比,S2大豆芽产量、可溶性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均较高(P<0.01);S5大豆芽的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P<0.01),产量无明显差异(P0.05);S3大豆芽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均含量较高(P<0.01).大豆芽的各项特性指标与所选原料豆的物理性状、常规成分之间存在相关;以原料豆的千粒重、比重及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含量为自变量,以大豆芽的生物产量为因变量,可建立回归估测方程,其拟合系数R2为0.9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