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9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重金属镉、铜、镍复合污染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罗虹  刘鹏  宋小敏 《水土保持学报》2006,20(2):94-96,121
采用回归正交设计方案,研究了Cd、Cu、Ni复合污染对6种土壤酶(脲酶、转化酶、蛋白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脱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土壤酶活性与Cd,Cu,Ni复合污染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但Cd,Cu,Ni复合污染对各种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存在着明显差异。在复合效应影响中,重金属对土壤酶活性的抑制效应顺序为:Cd〉Cu〉Ni,Cd,Cu对土壤酶的活性多表现为抑制作用,而Ni多表现为激活作用,Cd,Cu,Ni对磷酸酶均表现出一定的激活效应。Cd,Cu,Ni复合污染对脲酶和脱氢酶具有相当大的毒性。因而认为脲酶、脱氢酶活性可作为指示土壤Cd,Cu,Ni复合污染程度的主要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水杨酸对花生种子及幼苗几种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浓度的水杨酸 (SA)处理花生种子及幼苗后 ,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过氧化物酶 (PO)和多酚氧化酶 (PPO)活性的变化不同。水杨酸 (SA)处理三叶期花生幼苗和叶片 ,其PAL、PO、PPO活性显著提高。这些反应过程都与抗病性反应相类似  相似文献   
13.
吊瓜,学名栝楼(Trichosathes kirilowii Maxim),是具有药食两用特性的经济作物。为了研究水杨酸 (SA)对吊瓜铝(Al)胁迫的缓解效应,以长兴仁吊瓜为试验材料,用溶液培养法,在500 μmol L-1 Al胁迫下,喷施不同浓度SA,并对其生长特性、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Al胁迫下,吊瓜根长、根鲜重及地上部分鲜重明显降低,植株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G-POD)等抗氧化酶活性降低,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升高,过氧化氢(H2O2)含量及丙二醛(MDA)含量提高;喷施一定浓度SA后,根系生长抑制解除,SOD、CAT及 G-POD抗氧化酶类活性升高,MDA和H2O2含量降低。SA浓度为 10 μmol·L-1 时,效果更佳。由此可知,外源 SA 处理能够诱导Al胁迫下吊瓜的抗氧化反应,SA是一种能够缓解吊瓜Al胁迫的有效物质,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茶树体内铝形态及铝累积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婷  刘鹏  郑人卫  谢忠雷  罗虹 《作物学报》2009,35(10):1909-1915
设置不同Al3+浓度对青茶进行50 d处理,调查茶树铝含量和铝的化学配位形态。结果表明,茶树体内的铝大多以有机态或螯合态形式存在;茶树老叶具有高积累铝的特性,但以5 mmol L-1铝处理时,运输到叶片的铝减少,积累于茶树根部的铝增多。利用27Al NMR技术检测表明,茶树各器官中普遍存在Al13的强烈共振吸收峰;在各器官中还出现–0.38×10-6处和–0.17×10-6处的微弱吸收峰,为目前尚未检出的铝络合物形式;在5 mmol L-1 Al3+处理下,青茶老叶中含有更多的Al-复合物,包括Al-草酸盐(1∶2)、Al-草酸盐(1∶2)和Al-磷酸复合物,说明茶树体中的铝通过与其他物质形成络合物以降低铝的毒性。  相似文献   
15.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种仁的脂肪含量和荚果性状是花生重要的品质性状。本研究采用红外线光谱无损伤测定技术测定了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保存的部分花生种质资源(1199份)的脂肪含量,探讨了花生脂肪含量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了花生种质资源脂肪含量与荚果性状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花生种质资源的脂肪含量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态性,脂肪含量变幅为28.07%~67.24%、平均为46.47%,且含量的高低与荚果性状无关。  相似文献   
16.
活性炭对墨兰根状茎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墨兰根状茎培养试验的结果表明,诱导芽分化培养基中加入活性炭会明显抑制芽的分化,但适量的活性炭能加速根状茎长粗和多分支,活性炭加入量以2g/L较好;在繁殖培养基中加入活性炭是幼苗生长所必需的,加入量以5g/L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牦牛和犏牛促卵泡素受体基因5′-侧翼区序列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旨在分析牦牛和犏牛促卵泡素受体(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receptor,FSHR)基因的多态性,为从遗传角度上解决其繁殖产仔率低的问题提供参考,为筛选繁殖性状分子标记奠定理论基础。研究采用PCRSSCP和直接测序技术,对麦洼牦牛、九龙牦牛、大通牦牛和犏牛共110头个体的FSHR基因5′-侧翼区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统计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性检测,计算纯合度、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和有效等位基因数等遗传多态性指标。结果表明,麦洼牦牛、大通牦牛和九龙牦牛FSHR基因5′-侧翼区核苷酸序列具有多态性,犏牛无多态性;麦洼牦牛存在AA、AB和BB 3种基因型,九龙牦牛和大通牦牛均存在AA、AB 2种基因型,AB基因型在3个牦牛品种中占绝对优势,等位基因A为优势等位基因;麦洼牦牛、九龙牦牛和大通牦牛的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3693、0.3565、0.3705,均达到了中度多态(0.25PIC0.5),表明各牦牛品种遗传变异较大。  相似文献   
18.
19.
以耐寒性较强的三门峡栝楼和耐寒性较弱的安庆栝楼为对比试验材料,分析低温(4℃)胁迫下喷施不同浓度(0,0.5,1,2 mmol/L)水杨酸对栝楼幼苗叶片的生长特性、抗氧化物质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栝楼幼苗在低温胁迫下,对照组,2个栝楼品种幼苗的冷害指数、MDA含量、H2 O2含量、APX活性均明显增加;DHA、GSH、GSSG含量以及GR、MDHAR、DHAR活性呈升—降—升的趋势;AsA含量、GSH/GSSG、AsA/GSH比则在胁迫5d时呈相反的变化趋势,显示出2个栝楼品种的耐寒性差异;而喷施适宜浓度的SA能够降低植株的冷害指数、细胞内的MDA、H2 O2、DHA和GSSG含量,增加AsA、GSH含量和AsA/DHA、GSH/GSSG比,维持较高且相对协调平衡的APX、GR、MDHAR和DHAR活性.由隶属函数分析得出,适宜浓度的SA具有缓解栝楼低温胁迫的效果,但不能消除低温胁迫对栝楼生长的抑制作用.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可知,喷施SA对栝楼的AsA/GSH比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20.
大额牛Myf-5基因克隆、序列分析及其分子系统进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额牛Myf-5基因进行PCR扩增、T—A克隆和序列分析,并应用DNAMAN4.0、BioEdit4.8.10、DnaSP4.10、Mega3.1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同普通牛、黑猩猩、恒河猴、人、狗、家鼠、软体贝壳、鸡、斑马鱼9个物种相应基因编码区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进行了比对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NJ、ME和UPGMA法对其编码区核苷酸序列构建了分子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①大额牛Myf-5基因由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组成,其大小分别为660、76、1226、852、407bp;外显子和内含子数与其他9个物种相同,但大小存在较大的差异;外显子与内含子连接区遵循GT—AG基因组成规则。②大额牛与普通牛、黑猩猩、恒河猴、人、狗、家鼠、软体贝壳、鸡、斑马鱼的Myf-5基因编码区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0%、90.0%、90.5%、90.5%、87.2%、84.8%、72.9%、64.3%、51.8%,相应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6%、94.9%、94.6%、94.9%、89.9%、88.7%、81.6%、70.4%、56.6%,这说明大额牛与其他9个物种在Myf-5基因的编码区核苷酸和相应氨基酸序列上具有较高的保守性。③用NJ、ME和UPGMA等3种方法聚类构建的分子系统进化树表明,3种方法的聚类结果基本一致,即大额牛与普通牛首先聚为一类,人、黑猩猩、恒河猴也先聚为一类,这两类相聚后再依次同其他物种聚在一起。这与mtDNA、其他功能基因和动物学分类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Myf-5基因适合用于物种间系统进化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