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6篇
  3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微波结合保脆剂处理在钝化小米辣椒POD相对酶活及保脆研究中的应用,并与沸水和蒸汽烫漂两种常规灭酶模式效果进行比较.[方法]为获得微波烫漂的优化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分析法建立微波功率、微波时间和乳酸钙添加量对POD相对酶活及脆度影响的二次多项数学回归模型.[结果]微波钝化小米辣椒POD酶活较优工艺为微波功率525 W、微波处理时间64.5 s、乳酸钙添加量0.08%.该工艺条件下,POD已灭活,小米辣椒脆度为68.77N.[结论]该试验为小米辣椒微波灭酶保脆工艺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2.
[目的]筛选高效草甘膦降解菌株,并研究其降解特性。[方法]从草甘膦生产厂的曝气池活性污泥中分离到1株高效草甘膦降解真菌A-F02,并根据菌株形态特征和核糖体内源转录间隔区(ITS)全序列分析进行菌株鉴定。同时研究菌株对草甘膦的降解特性和影响因素。[结果]经鉴定,菌株A-F02为米曲霉属。在基础盐培养基中,以草甘膦(1000mg/L)为唯一碳源,30℃、150r/min培养7d,草甘膦降解率为86.82%。通过研究添加葡萄糖量、初始pH值、温度及草甘膦浓度对米曲霉A-F02降解能力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添加葡萄糖浓度0.5%,初始pH值7.5,温度30℃,草甘膦浓度1500mg/L的条件下,菌株A-F02的生长量最大,草甘膦的降解效果最佳。[结论]该研究可为草甘膦降解酶的分离纯化提供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63.
广西地区木腐菌物种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至2007年,对广西主要林区的多孔菌进行了初步调查采样,鉴定出广西地区的多孔菌15科,58属,136种,其中新记录种84种,占该地区所报道种的61.8%;种类组成分析显示,优势科为多孔菌科Polyporaceae(45.6%),优势属为多孔菌属Polyporus(8%);属的地理成分以热带?亚热带分布属(25.9%)为主(除世界广布种),种的地理成分以泛热带分布成分(38.2%)为主。在区系分析中广西与海南的关系较为接近,表明两者在区系有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64.
结合馒头和面包各自的优点,研发出一种具有丰富营养物质和浓郁发酵特性的蒸制面制品.探讨了发酵时间、酵母添加量、第1次蔗糖添加量和第2次蔗糖添加量对深度发酵型馒头感官品质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出深度发酵型馒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8 h、酵母添加量1.5%、第1次蔗糖添加量4%、第2次蔗糖添加量6%,在此条件下,产品具有浓郁的发酵风味、营养丰富、感官品质高.  相似文献   
65.
试验利用湖南某奶牛规模养殖场2022年1~12月份2339条DHI测定数据,比较分析荷斯坦牛与娟珊牛泌乳量、乳成分、体细胞数水平及饲料成本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荷斯坦牛全年及夏季日产奶量、高峰奶量、305 d奶量极显著高于娟珊牛(P<0.01);娟珊组全年及夏季乳脂率、乳蛋白率均极显著高于荷斯坦牛(P<0.01);娟姗牛体细胞数0~20万/m L的群体比例与荷斯坦牛无显著性差异(P>0.05),夏季娟姗牛健康牛群的下降比例低于荷斯坦牛群;经济效益分析结果显示,娟姗牛每生产1 kg牛奶的饲料成本为2.11元,比荷斯坦牛节省0.25元。由此可见,荷斯坦牛的产奶量具有明显优势,但娟珊牛乳脂率、乳蛋白率等乳品质优于荷斯坦牛,而且在夏季热应激环境下,娟珊牛泌乳稳定性更强,单位产奶量饲料成本更低。  相似文献   
66.
淀粉微球广泛应用于化妆品、食品及医药领域,已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之一。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IEP)制备藜麦淀粉微球,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淀粉微球制备工艺,以期得到吸附性能良好的藜麦淀粉微球。进一步采用扫描电镜(SEM)、显微数码测量分析仪及热重分析仪(TG)对藜麦淀粉微球进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为淀粉质量分数9%,大豆油相用量100 mL/120mL,交联剂环氧氯丙烷1 mL/120mL,搅拌速度400 r/min,乳化剂用量3 mg/mL,反应时间3 h,此条件下藜麦淀粉微球亚甲基蓝吸附量为0.828 mg/g。性能表征结果表明,藜麦淀粉微球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28.5μm,藜麦淀粉微球表面分布大量较小的孔洞。  相似文献   
67.
藜麦淀粉占藜麦种子的50%~60%,具有支链含量高、酶敏感性强的特点,应用潜力大。为研究藜麦淀粉的提取工艺,以白藜麦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及响应面法研究料液比、pH、提取温度及提取时间等因素对藜麦淀粉提取率的影响,建立藜麦淀粉的最佳提取工艺,进而对藜麦淀粉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碱法提取藜麦淀粉的最佳工艺为0.3%NaOH,料液比1∶5,提取温度30℃,提取时间3 h。在此条件下,淀粉提取率为65.43%。形貌及结构分析表明:藜麦淀粉为多边形,颗粒形状均匀,颗粒粒径较小,在1~3μm,属于小颗粒淀粉;温度同样会显著影响藜麦淀粉的溶解度和膨胀度,随着时间延长,凝沉性增加;反复冻融后析水率增大,藜麦淀粉冻融稳定性优于玉米淀粉、小麦淀粉。  相似文献   
6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新型复合抗氧化剂对青脚麻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选择2 880羽健康、体重接近的1日龄青脚麻鸡,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对照组(基础饲粮)、维生素E组(基础饲粮+100 mg/kg维生素E)、乙氧基喹啉(EQ)组(基础饲粮+250 mg/kg EQ)、 X1组(基础饲粮+150 mg/kg新型复合抗氧化剂)、 X2组(基础饲粮+300 mg/kg新型复合抗氧化剂)、X3组(基础饲粮+450 mg/kg新型复合抗氧化剂),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60羽。试验期54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X1组、X2组、X3组青脚麻鸡1~54日龄的料重比(F/G)显著降低(P<0.05);与EQ组和对照组相比,X3组青脚麻鸡22~54日龄、1~54日龄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提高(P<0.05)。2)与对照组相比,X1组、X2组、X3组肌肉的亮度值显著降低(P<0.05);与EQ组和对照组相比,X2组、X3组的肌肉剪切力显著降低(P<0.05),X2组的肌肉蒸煮损失显著降低(P<0.05);与维生素E组、EQ组和对照组相比,X3组肌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