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3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3篇
  12篇
综合类   47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生物炭及炭基氮肥对土壤持水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为了探明生物炭及生物炭基氮肥对土壤水分特征的影响,笔者采用实验室土柱入渗、水分特征曲线法测定了混入不同量生物炭材料、生物炭基氮肥土样的水分入渗率、水分吸持力等有关数值。结果表明:随着生物炭材料、生物炭基氮肥混入量的增多,2种土壤垂直土柱水分入渗率均逐渐减小;在水势相同情况下,与对照相比,混入量越大,土壤可保持的水分越多,但这种增加效应是有限度的,超过一定混入量(80 t/hm2)反而会降低土壤持水量;不同生物炭基氮肥对同一土壤及同一生物炭基氮肥对不同质地土壤持水容量的影响均存在差异。因此,在田间实际应用中,生物炭基氮肥对土壤水分特征的影响取决于生物炭基肥料的性质或特征、施用量及土壤质地等因素。  相似文献   
12.
施用生物炭对 土微生物量碳、氮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不同用量生物炭对土微生物量碳(SMBC)、微生物量氮(SMBN)及酶活性的影响,为生物炭提升土壤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将果树树干、枝条生物炭(450℃、限氧条件下裂解)以不同用量(0、20、40、60、80 t·hm-2分别记作B0、B20、B40、B60、B80)施入土,与耕层(0-20 cm)混匀。经过2年的夏玉米和冬小麦轮作后,分3层测定0-30 cm土层的土壤生物活性及理化性质,采用主成分分析研究施用生物炭后土酶活性及微生物量碳、氮的变化特征。【结果】(1)在0-20 cm土层,SMBC和SMBN均是在生物炭用量为40或60 t·hm-2时达到最大,而在20-30 cm土层,SMBC和SMBN均在生物炭用量为80 t·hm-2时达到最大,且在整个测试土层,施炭处理均比对照(B0)含量高。(2)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6种土壤酶活性总体上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施用生物炭显著增加了土壤酶指数(SEI),在0-10 cm土层,施炭处理较B0显著增加1.6-2.7倍;在10-20 cm和20-30 cm土层,施炭处理较B0分别显著增加26.6%-39.5%和18.7%-21.7%,但用量达到80 t·hm-2时,SEI则又显著下降。(3)通过主成分分析可以将本研究的8个指标归纳为土壤活性因子和土壤强度因子,其综合得分在不同土层总体上表现为0-10 cm土层>10-20 cm土层>20-30 cm土层;在0-10 cm和10-20 cm土层,不同处理综合得分为B60>B40>B20>B80>B0,在20-30 cm土层,综合得分为B60>B80>B40>B20>B0。【结论】生物炭的施用增加了土土壤微生物量,提高了土壤酶活性,改善了土壤生物环境。总体而言,60 t·hm-2的生物炭施用量综合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13.
生物炭生产与农用的意义及国内外动态   总被引:65,自引:18,他引:4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生物炭作为土壤改良剂、肥料缓释载体及碳封存剂备受重视。生物炭在土壤中能够保持数百年至数千年,实现碳的封存固定,生物炭还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的活性,培肥土壤肥力,延缓肥料养分释放,降低肥料及土壤养分的损失,减轻土壤污染。生物质的热裂解及气化均可产生生物炭,但是慢速热裂解和热水炭化工艺的生物炭产率最大,同时还可获得生物油及混合气,生物油及混合气可升级加工为氢气、生物柴油或化学品,这有助于减轻对化石能源或原料的依赖。生物炭的生产及农用是碳减排的过程,废弃生物质生产生物炭及其农用的效益是多赢的。国外在废弃生物质热裂解生产生物炭及农用方面做了许多研究工作。中国在生物质热裂解获得生物能源方面做了较多工作,但对生物炭的生产及农用重视不够。今后,中国应以废弃生物质生产生物炭,并将生物炭农用作为生物能源、环境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掺混型、吸附型和反应型3种新型生物炭基硝酸铵氮肥在冬小麦生长过程中对土壤氮素累积及冬小麦对氮素的利用状况和相关生物活性的影响。试验处理包括CK(不施氮肥,不施生物炭)、硝酸铵氮肥、生物炭、掺混型生物炭基氮肥、吸附型及反应型生物炭基氮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工艺制备的生物炭基氮肥对土壤铵态氮的累积具有显著影响,吸附型和反应型处理在冬小麦生长季铵态氮平均值大于对照(CK),对于总氮、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累积量的影响不显著。除了生物炭单施处理外,其他处理均比CK显著提高冬小麦地上部的总氮累积量,但对冬小麦的氮素利用状况无显著影响,且三种炭基氮肥处理问无显著差异;施用不同类型生物炭基氮肥对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具有提高作用,而对微生物量碳含量、亚硝酸还原酶和脲酶活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陕西天华山自然保护区的地质及地貌特征,为合理规划和利用其资源提供基础依据。【方法】根据调查分析并参考有关文献,对陕西天华山自然保护区的地质构造、地层与地貌类型进行分析。【结果】天华山自然保护区在大地构造上属于秦岭褶皱系南秦岭印支冒地槽褶皱带。该区的地层主体部分是巴颜喀拉-秦岭地层区(Ⅶ)南秦岭地层分区(Ⅶ2)宁陕-白河地层小区(Ⅶ23)的一部分,其地貌属于秦岭山地区、秦岭南坡中山亚区的侵蚀剥蚀中起伏-大起伏花岗岩中山地貌;地貌类型主要分为山岭系统和沟谷系统,中、小型地貌甚为发育。【结论】天华山自然保护区的地质构造为冒地槽褶皱带,地貌类型比较简单。  相似文献   
16.
渭北旱塬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建设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渭北旱塬水资源、气候资源、土地资源、作物资源等现状全面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渭北旱塬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的建设模式即高标准旱作节水基本农田建设模式、节水农业设备新建与补充模式、高效集雨节灌示范工程建设模式、抗旱节水特色品种和良种繁育引种基地建设模式、节水农业工程建设模式,并对各模式进行了综合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渭北旱地叶面施钙对红富士苹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喷施5种不同含钙肥料研究了叶面喷钙对旱地红富士苹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钙肥能有效的提高产量和品质,但对果实的毒素含量无影响.单喷硝酸钙比对照增产22.42,氯化钙增产12.07,2种钙肥加萘乙酸后优于单喷,增产61.78~70.91.果实内钙含量以喷施硝酸钙最高,比对照高13.55 mg/kg,Cl-1、NO3-1含量和总酸度以对照为最高,糖酸比以单喷硝酸钙最大,达101.1.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从可再生资源获得新的功能性材料引起了广泛关注。半纤维素通过改性后可替代传统化石材料制备新型功能材料。从酯化和醚化两方面论述半纤维素化学改性的研究现状,并对半纤维素改性应用前景进行展望。半纤维素酰氯酯化赋予半纤维素斥水性能而酸酐酯化赋予亲水性能,羧甲基化、甲基化、季碱化和苄基化在半纤维素醚化方面取得很大进展。新的技术应用将会更大程度提高改性半纤维素取代度,为发掘其鲜为人知的用途提供了新窗口。  相似文献   
19.
钙肥对渭北旱原苹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渭北旱原红富士苹果进行了不同生育期不同处理喷施钙肥研究,结果表明,钙肥能有效提高红富士苹果的产量和品质,并能降低果实的发病率和储藏烂果率,尤其以盛果期喷施硝酸钙加奈乙酸处理的产量、硬度、含糖量、维生素C分别比对照增加86.50%、9.99%、31.8%和47.84%,发病率仅为6.7%,烂果率也低于对照72.97%,果实的氯离子和硝酸根离子也低于对照。由此可见,苹果施用钙肥应以叶面喷施为主,盛花期喷施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韩城市花椒园土壤养分状况及施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大量土壤样品的分析结果及调查资料,研究了陕西省韩城地区花椒园土壤养分状况、施肥结构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供试的180个花椒园施肥量和土壤养分含量变异很大。总体上看,土壤有机质、钾素不足;氮素处于中等水平;磷素较为丰富;微量元素锌、硼、钼极度缺乏;营养元素比例失调,肥料利用率偏低,整体肥力水平低。提出优化施肥结构,增施有机肥、钾肥和微肥,提高花椒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