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0篇
农学   8篇
综合类   13篇
畜牧兽医   26篇
园艺   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苜蓿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SSR和ISSR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1,他引:9  
在苜蓿(Medicago sativa L.)基因组SSR和ISSR分析的基础上,筛选出8对SSR引物和12个ISSR随机引物,通过PCR扩增在55个国内外苜蓿品种(品系)中获得126条多态性位点.利用SSR和ISSR标记对其DNA指纹图谱和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采用类平均法(UPGMA)Nei氏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将55个苜蓿种质划分为4个大类群和7个类型,为苜蓿引种、亲本选配和种质资源评价提供依据.分子标记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苜蓿地方品种遗传基础广阔,在基因型表现特异性的同时又有较强的地域性;我国苜蓿育成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大,表现出遗传基础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32.
北京地区8个白金针菇主栽菌株的鉴别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拮抗试验和RAPD方法对不同白色金针菇栽培菌株进行鉴别,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得到了一致的结论,将8个菌株分为五类:金白1号、白15、147、玉山Fy 4个菌株各为一类,金针菇(合肥)、金针菇(分P)、金针菇(A2)、金针菇(天)属于第五类.因此认为在食用菌菌种的鉴别中,应用拮抗试验对供试菌株进行初步筛选是必要的,可以减少工作量和盲目性,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依据;同时RAPD方法从分子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鉴别技术,进而通过系统的综合分析,为遗传学研究和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3.
苜蓿花药悬浮培养体系的建立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苜蓿(Medicago sativa L.)花药悬浮培养体系的建立可为苜蓿体细胞杂交、遗传转化以及获得苜蓿单倍体,建立苜蓿加倍单倍体群体(DH)提供快捷有效的途径。采用固-液培养基结合的方式建立苜蓿花药悬浮培养体系,通过探索体系建立的基础条件及其影响因素,可建立适宜的苜蓿花药悬浮培养体系。结果表明,苜蓿悬浮培养体系中,基本液体培养基为NB培养基,培养液最佳组合为NB+2,4-D 0.3 mg·L-1+NAA 0.3 mg·L-1,蔗糖2%;建立苜蓿花药悬浮细胞系,应选取淡黄色或乳白色,结构疏松,颗粒状胚性愈伤组织为悬浮培养的基础材料;苜蓿花药悬浮细胞系继代周期为6~8 d;苜蓿花药悬浮培养时初始接种量为2g/30mL时悬浮细胞PCV、鲜重以及干重的增殖倍数最高,增殖倍数均超过4倍;植物生长调节剂2,4-D的添加浓度以0.3 mg·L-1为宜;糖作为组织培养过程中唯一的碳源,在苜蓿细胞悬浮培养体系中应有一定的浓度范围。因此,苜蓿花药悬浮培养中,蔗糖浓度为2%-3%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4.
以6个灰树花菌株(灰分、灰通、灰怀、灰1、灰4和灰高)为材料,利用酯酶同工酶、RAPD和ISSR 3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经酯酶同工酶经聚类分析,可将6个灰树花菌株分为三大类,灰分、灰通、灰怀和灰1为一类,灰4单独为一类,灰高单独为一类;经特异性较好的RAPD和ISSR引物验证,其结果与酯酶同工酶分析的一致。  相似文献   
35.
我们于1991~1993年,对引进的12个金针菇品种进行了对比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一)供试品种 ①三明1号;②杂交19号(引自三明市食品工业所);③常山金针菇(引自常山县微生物总厂);④V9(引自上海农科院食用菌所);⑤SFV9(引自中国农科院土肥所);⑥FV17(引自澳大利亚悉尼大学);⑦8815;⑧8817(引自中国农科院植保所);⑨088(引自河北省微生物所);⑩8809;(11)99号(同②);(12)FV29(同⑥)。在这12个品种中,①~⑧子实体为黄色,⑨~(12)子实体为纯白色。 (二)试验方法 采用熟料栽培。配方(%)为:棉子壳50,锯末36,麸皮10,过磷酸钙0.5,尿素0.2,石膏1.3,石灰1,蔗糖1,料含水量60。试验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品比试验于1991年10月24日和25日拌料,料水比1:1.2~1.3。采用33×17cm聚丙烯袋,装料高14cm,高压灭菌2小时。冷却后接入各供试品种的原种,于26℃左右下培养。各品种栽培袋设3次重复,随  相似文献   
36.
食用菌菌糠再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决食用菌产业发展中的菌糠再利用技术问题,对菌糠替代棉籽壳栽培食用菌的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菌糠可替代部分棉籽壳原料栽培杏鲍菇使用,生物学效率可达38.28%,与CK相比差异不显著.食用菌菌糠的再利用技术对提高农业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7.
为了解燕麦(Avena sativa L.)种质资源在江淮地区农艺性状上的差异,本试验对141份燕麦种质资源的14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燕麦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多样性指数最高的为单株鲜重,其次为单株干重和千粒重,分别为2.64,2.48,2.33;供试燕麦种质间千粒重和穗粒数的差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29.46%和24.47%。根据燕麦种质性状间的遗传差异,通过对14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聚类分析把141份燕麦种质划分为3大种质群。种质群Ⅰ可作为选育特异性株高和小穗材料的亲本;种质群Ⅱ可用来选育高产饲草材料;种质群Ⅲ可以作为选育饲用籽粒材料的亲本。10个数量性状主成分分析得到的4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69.609%,第1主成分反映草产量,第2主成分反映形态性状,第3,4主成分分别反映籽粒特性和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38.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越来越希望品尝到不同节令的新鲜水果和蔬菜。设施作物的兴起 ,实现了人们的这种愿望。由于棚室作物花期授粉不足、媒源缺乏、人工授粉价格昂贵并造成机械损伤 ,都将导致产量和质量的下降。为解决这一突出矛盾 ,近年我所研制出了微型蜂箱 ,并应用于生产实践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9.
白灵菇近几年发展迅速,栽培规模不断扩大.由于白灵菇一般只出一茬菇,营养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为了充分利用这些废弃菌糠,进行了菌糠栽培金针菇不同栽培配方的对比试验,探讨添加菌糠废料的适宜比例,以指导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40.
毛木耳菌丝体营养优势菌株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在于从保藏的9种毛木耳品种中筛选出高蛋白、高多糖含量的优势菌株,为毛木耳功能研发发掘出优势材料。通过菌丝发酵的方法获得9种毛木耳的菌丝体,经过组织处理,利用二奎林甲酸(BCA)检测法和苯酚一硫酸法进行蛋白质和多糖的筛选工作。研究结果表明,9个品种中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品种为毛木耳福建农,其蛋白质含量占菌丝体鲜重的8.99%;水溶性多糖含量较高的为毛木耳紫木耳品种,分别占菌丝体干重的2.625%。通过研究发现9个品种中蛋白质含量和多糖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可根据对功能成分开发需要,选择优势菌株并对其进行高产发酵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