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41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41.
本文在当前经济、文化背景下,对我国家禽遗传资源保存和利用的状况,进行了分析,从优化家禽保护方向,合理利用地方家禽品种资源及充分借助现代生物学技术等方面提出了对我国家禽遗传资源进行合理保存与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42.
中国及中亚以东南部分绵羊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中心产区典型群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样检测65只同羊、63只湖羊的5项体尺、5项形态特征、6项生态特征及10个血液蛋白质结构基因座基因频率,引用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1)对国内的6个绵羊群体的17项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并根据各群体主成分值进行聚类,结果表明,国内6个绵羊群体被明显分为牧区、农牧交错区的蒙古羊、滩羊和农区的大尾寒羊、小尾寒羊、湖羊、同羊两大类。(2)在10个结构基因座基因频率基础上,计算中亚以东南12个绵羊群体平均座位纯合度和杂合度,比较其遗传多样性,依杂合度的高低分为3类。结果表明:绵羊的4项生态指标、2项形态特征及4项体尺对绵羊品种间差异起决定作用;湖羊、同羊及蒙古羊系统的另两个群体Kh和Ub具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43.
长江三角洲白山羊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结构基因座和微卫星标记检测长江三角洲白山羊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9个结构基因座上的平均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及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0.176 7、0.145 7和1.283 7;7个微卫星座位的平均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及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0.886 7、0.877 4和11.290 7。微卫星标记揭示的群体遗传多样性高于结构基因座。  相似文献   
44.
采用活体观察和蛋白银染色法从蛤类体内初步鉴定出寄生性鱼钩虫属纤毛虫尖鱼钩虫、日本鱼钩虫和厚鱼钩虫,描述了主要形态学特征,分析了寄生特性和感染性,为盐城滩涂蛤类疾病的病原调查和防治工作积累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5.
湖羊遗传检测与形态学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以中心产区典型群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在浙江省湖州市湖羊主要分布区抽取 63只具有独立血统的个体 ,用水平板淀粉凝胶多座位电泳方法检测编码血液酶和其他蛋白质 (以及控制非蛋白遗传变异 )的结构基因座上的频率分布 ,观测 9项相对形态学特征标记的表型频率 ,并测量体尺 ,分析总体频率样本估计值的可靠性与精确度。结果表明 :在 1 4个结构基因座中 ,除 Al座位已由 Al C基因固定外 ,其他 1 3个座位皆存在多型 ,群体平均杂合度为 0 .3 3 2 1 ;9项形态学特征标记中 7项存在多型 ;湖羊群体内有较大的遗传变异程度  相似文献   
46.
[目的]为中华大蟾蜍野生种群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中华大蟾蜍线粒体控制区的部分序列进行测序分析,研究江苏沿海地区中华大蟾蜍不同地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结果]在江苏省沿海滩涂的3个地域检测到中华大蟾蜍种群的6个单倍型类型,东台种群、大丰种群和射阳种群的个体间享有共享的单倍型类型,其余单倍型均是各种群独享.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中华大蟾蜍3个地域种群没有形成明显的地理分布格局.[结论]各地域种群间既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基因交流,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47.
王兰萍  耿荣庆  冯俊  尤梁惠  张华彬  洪键  袁挺  刘意  刘忠权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1846-11846,11850
采集江苏3个不同地域青蛤(Cyclina sinensis)群体样本,运用RAPD分子标记分析群体的遗传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从2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6条引物可用于遗传学分析;启东群体、东台群体和射阳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依次递增,且遗传多样性水平相对较高。不同地域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较低,而群体间的遗传距离表现出随地理距离的增加而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48.
基于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的中国牛亚科家畜系统发育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国牛亚科家畜物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为牛亚科家畜的系统演化历史提供分子证据。【方法】采用PCR产物直接双向测序法,获得普通牛、瘤牛、牦牛、大额牛、沼泽型亚洲水牛和河流型亚洲水牛共6个物种的线粒体DNA Cyt b基因全长序列,运用分子进化软件分析物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6个牛种的Cyt b基因序列长度均为1 140 bp,没有观察到插入/缺失突变,共检测到220个变异位点,包含213个简约信息位点;Cyt b基因序列变异中转换数明显高于颠换数,转换数和颠换数的比值为5.2,突变没有达到饱和状态。由遗传距离可知,普通牛与瘤牛的亲缘关系最近,而它们与大额牛、牦牛、沼泽型亚洲水牛、河流型亚洲水牛的亲缘关系依次逐渐疏远。牛亚科家畜6个物种分布于4个主要的单系群分支,可划归为家牛属、牦牛属、准野牛属和水牛属;牛种间的分歧时间在0.775—6.43 MYA,亚洲水牛与其它牛种间的分歧时间最长,普通牛与瘤牛的分歧时间最短。大额牛和印度野牛的单系性都没有得到显现,大额牛和印度野牛在线粒体DNA水平上不能清晰地相互区分。【结论】中国牛亚科6个牛种划分为4个分支,分别对应于家牛属、牦牛属、准野牛属和水牛属,家牛属与准野牛属、牦牛属、水牛属的亲缘关系逐渐疏远;6个牛种间的进化分歧时间在0.775—6.43 MYA。大额牛与印度野牛的亲缘关系非常近,两者在较早的世代具有共同的母系起源;不支持大额牛是印度野牛的家养型或驯化种的观点,它们有可能都是现已灭绝的某种野生牛的后代。  相似文献   
49.
应用结构基因座和微卫星DNA两种遗传标记探讨长江三角洲白山羊群体遗传结构。结果表明,检测的9个结构基因座位上7个存在多态性,座位的基因平均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及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0.1767、0.1457和1.2837;7个微卫星位点上共检测到110个等位基因,位点的基因平均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及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0.8867、0.8774和11.2907。群体内的遗传变异程度相对较高,反映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而且微卫星DNA标记揭示的遗传变异高于结构基因座。  相似文献   
50.
牛亚科家畜在动物分类学上属于偶蹄目洞角反刍科中的一个庞大集团,是我国畜禽遗传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多样化的地理、生态、气候条件,以及众多的民族和不同的生活习惯,加之长期以来经过广大劳动者的驯养和精心选育,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牛亚科家畜遗传资源。牛亚科家畜是未来牛育种事业和养牛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开展其资源学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1中国牛亚科家畜品种资源为了摸清畜禽品种资源情况,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着手品种资源的调查。1976年,农业部组织全国农、科、教各部门开展了一次较大规模的畜禽品种资源调查,历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