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7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47篇
林业   108篇
农学   88篇
基础科学   128篇
  54篇
综合类   459篇
农作物   73篇
水产渔业   21篇
畜牧兽医   333篇
园艺   92篇
植物保护   4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家畜食道阻塞又称草噎,在临床上时有发生。近年来,笔者采用2%普鲁卡因注射液治疗家畜食道阻塞12例,其中牛4例,羊3例,马3例,驴1例,骡1例,治愈9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2.
本文从肠溶制剂的包衣原理、制剂类型及检测方法等方面阐述了肠溶包衣技术的主要特点,对兽用肠溶制剂的研发现状以及国内外首个上市的"替米考星肠溶颗粒"产品的特点及药效评价做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993.
毕节地区现有耕地40余万hm2,其中旱地占86%左右,属典型旱作农业区.在保证粮食作物稳产的前提下,如何充分合理利用土地和气候资源,改变原有种植模式,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种植业结构调整中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994.
对高山和平原地区红菜薹的商品性、粗蛋白、还原糖、维生素C及干物质含量等营养成分和抽薹期等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高山地区种植3个品种的红菜薹在商品性方面与平原地区的差异不显著;粗蛋白、还原糖、维生素C及干物质含量是高山地区的显著高于平原地区的;在高山地区红菜薹始抽薹期较平原地区提前.  相似文献   
995.
近几年随着我国规模化养猪业的快速发展,疫病防控工作亦愈发趋于复杂和难以控制,常常呈现出病原的多重感染或混合感染。2015年3月江苏某一中小规模化猪场85日龄左右的育肥猪群发生了以减料、发烧、咳嗽、腹式呼吸以及皮肤发绀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传染病,随后蔓延到保育猪群,母猪也出现有早产、流产及返情等异常表现,经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剖检以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圆环病毒2型的混合感染,之后经采取针对性的综合控制措施,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现对该病主要发病情况、诊断方法和防控措施等做一简要介绍,以期为广大兽医从业者们在临床猪病诊治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6.
基于盆栽试验的地膜残留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膜残留已经成为中国近年来农田生态环境的关注焦点。以西安市南郊东姜村蔬菜基地为土壤取样地,基于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地膜残留累积水平下,紫花苜蓿出苗期、初花期和采收期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微生物总量在数量上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地膜残留累积水平的增加,土壤中细菌数量虽呈下降趋势但不明显,最大下降幅度为14.38%(相对于CK),各生长期影响程度排序为出苗期初花期采收期。土壤中真菌数量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但变化过程不同。出苗期,土壤中真菌数量的下降速率呈现"慢-快-慢"的变化过程;初花期和采收期,土壤中真菌数量的下降速率呈现"慢-快"的变化过程,最大下降幅度为87.93%(相对于CK)。说明地膜残留累积量的变化对土壤中真菌影响非常明显,各生长期影响程度排序为初花期出苗期采收期。土壤中的放线菌数量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但变化过程不同。出苗期,土壤中放线菌数量的下降速率呈现"慢-快"的变化过程;初花期和采收期,土壤中放线菌数量的下降速率呈现"慢-快-慢"的变化过程,最大下降幅度为62.78%(相对于CK)。说明地膜残留累积量的变化对土壤中放线菌影响明显,各生长期影响程度排序为初花期采收期出苗期。土壤中微生物总量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且变化过程基本一致,最大下降幅度为38.16%(相对于CK)。说明地膜残留累积量的变化对土壤微生物总量影响显著,各生长期影响程度排序为:初花期采收期出苗期。结合累积年限和单位农田面积地膜残留累积当量,给出了不同地膜残留累积量下造成土壤中微生物总量下降的主要菌落。希望研究结果能为农田地膜残留治理和生态环境恢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7.
基于APSIM模型小麦生育期需水量的模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小麦(Triticum aestivum)生育期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本研究运用APSIM模型模拟不同生育期降水量变化条件下小麦的产量,并求得不同生育期小麦需水量的阈值。结果表明,区域降水年型基本呈旱涝交替出现;小麦生育期总需水量为325.3mm;其中,出苗期、拔节期、抽穗期、旗叶期、开花期和灌浆期需水量分别为34.72、80.6、67.1、43.81、58.67和30.4mm,分别占小麦生育期降水总量的10.67%、27.85%、20.63%、13.47%、18.04%和9.35%。出苗期、拔节期、抽穗期、旗叶期、开花期和灌浆期平均降水亏缺率分别为70.78%、48.83%、46.22%、40.35%、75.66%和-121.05%;春小麦需水关键期为出苗期、拔节期、开花期。  相似文献   
998.
将3日龄仔猪随机分为3组,即高剂量试验组、低剂量试验组、抗生素对照组。用注射器将配好的立泻止注入口腔内。7日龄时和断奶时再用相同的剂量投药。对照组的仔猪发病后即用抗生素注射治疗按说明书要求给药,现配现用。投药后每天观察,分别记录腹泻、发病、死亡情况。第一次投药前、第二次投药时、断奶时和断奶后15天时对每头仔猪进行称重,统计仔猪的增重情况。结果表明:高剂量组17.30%仔猪发生腹泻,其中1头仔猪因腹泻死亡;低剂量组有23.50%发生腹泻,其中1头仔猪因腹泻死亡,还有1头仔猪因其它原因(不能站立)死亡;对照组有30头仔猪(30/56,53.60%)发生腹泻,其中2头仔猪因腹泻死亡,还有1头仔猪因其它原因(呼吸困难)死亡。高剂量组的每头试验仔猪平均增重为9220g,低剂量组的每头试验仔猪平均增重为9450g,对照组的每头仔猪平均增重为9280g。从结果上看,高剂量组的增重情况不如对照组,而低剂量组的增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立泻止能有效预防仔猪腹泻,并且有一定的增重效果。  相似文献   
999.
多数马铃薯病毒可以借助蚜虫传播, 并通过块茎世代积累, 导致马铃薯种性退化, 严重影响块茎的产量和品质?为了筛选新型?环保的马铃薯病毒病防治药剂, 本研究通过3个季节的田间试验, 对矿物油?维生素B1和杀虫剂吡虫啉在防治马铃薯病毒病中的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通过马铃薯出苗后间隔10 d连续3次喷施, 矿物油能够控制马铃薯卷叶病(potato leaf-roll virus, PLRV)的发生, 对马铃薯M病毒(potato virus M, PVM)和马铃薯S病毒(potato virus S, PVS)的平均防效也分别达到66.72%和70.40%, 但对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 PVY)和马铃薯A病毒(potato virus A, PVA)在不同的年份和季节的防效不稳定, 平均防效为27.34%和65.02%?维生素B1对PLRV?PVM和PVS的防效也比较明显, 分别达83.36%?83.33%和73.32%, 而对PVY同样防效不稳定, 对PVA防效不明显?杀虫剂吡虫啉对PLRV?PVS和PVM的防效也不稳定, 且对PVY和PVA的防效均不显著?本研究中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 PVX)发生频率极低, 未进行病毒病的防效比较?综上所述, 矿物油和维生素B1对马铃薯主要病毒病的综合防效较吡虫啉好, 同时它们的增产效果更明显, 产投比高于化学药剂,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00.
黄瓜夏秋栽培品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国雄  聂晓文  张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632-10633
为筛选适宜夏秋露地栽培的黄瓜品种。采用宽窄行栽培,以津研4号为对照,观察了津优1号、津优4号等6个黄瓜品种在高海拔地区夏秋期间栽培的表现。7个品种的产量排序为津优4号>中农8号>津优1号>津春4号>津育4号>新秀>津研4号。津优4号、中农8号的产量为61 683.06、0 117.0 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11.53%、11.24%。单瓜质量以中农8号最重,其次为津优4号。津优4号雌花节位出现较早,以主蔓结瓜为主,中农8号主蔓最长,节数较多。津优4号、中农8号对霜霉病抗性较强,病情指数分别为12.3和16.4。津优4号和中农8号的商品性和抗病性均较好,适合高海拔山区夏秋栽培,可大面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