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7篇
农学   31篇
基础科学   26篇
  10篇
综合类   113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31.
江苏徐淮地区马铃薯品种种植结构单一,品种退化严重,导致病害加剧、产量及品质下降,严重制约了当地马铃薯产业发展,引进并筛选适宜当地栽种的高产、优质、抗病马铃薯新品种迫在眉睫.对新选育的4个马铃薯品种(系)进行了连续2年的比较试验,以'中薯3号'为对照,对参试品种(系)生育期、植株性状、丰产性和抗病性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  相似文献   
232.
胁迫相关蛋白(stress-associated proteins, SAPs)在植物对胁迫应答和胁迫调控中起重要作用。木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细菌性枯萎病(cassava bacterial blight, CBB)已严重危害我国木薯产业的健康发展。为了探讨木薯MeSAP基因在抗细菌性枯萎病中的作用,本研究克隆了我国主栽木薯品种‘华南8号’(SC8)的MeSAP13基因,分析该基因在细菌性枯萎病病原菌侵染时的表达模式及其编码蛋白的基本特性。利用基于木薯花叶病毒介导的基因沉默(virus induced gene silencing, VIGS)技术抑制了MeSAP13基因在木薯SC8叶片中的表达,通过接种细菌性枯萎病病原菌XpmHN11对MeSAP13的抗病功能进行抗性鉴定。结果发现:在病原菌XpmHN11侵染叶片3 d后MeSAP13基因表达量显著上调,说明木薯MeSAP13基因能够响应病原菌的侵染;在VIGS载体转化木薯叶片40 d后发现,与转化pCsCMV-A载体的对照叶片相比,MeSAP13在转化pCsCMV-MeSAP13叶片中的表达量显著下调了40%~60%,表明通过VIGS技术成功抑制了MeSAP13在木薯叶片中的表达。将病原菌XpmHN11接种至MeSAP13基因沉默叶片和对照植株叶片,发现MeSAP13基因沉默植株接种叶片的水渍状病斑面积显著大于对照植株接种叶片。分析侵染后0、3、6 d病原菌XpmHN11的繁殖情况发现,在侵染后3 d和6 d的MeSAP13基因沉默植株接种叶片中,其病原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植株接种叶片。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抑制MeSAP13基因的表达,降低了木薯对细菌性枯萎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233.
  目的  真菌毒素可污染农产品和动物源性食品,其中黄曲霉毒素B1(AFB1)毒性强、危害大,建立AFB1快速、高灵敏和便捷的检测方法对于监测相关产品中AFB1污染水平,保障人和动物健康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侧向层析技术原理,采用竞争模式,优化建立免疫层析检测方法,以实现AFB1的快速定性检测和定量分析。  方法  通过比较分析不同粒径金颗粒标记抗体效果,优化确定免疫层析各组分材料类型、相关缓冲液配方及最佳使用质量浓度,建立AFB1高灵敏定性定量免疫层析检测方法。  结果  优化建立的AFB1免疫层析检测法在实际样本中的定性和定量检测限分别为2.5和0.5 μg·kg?1,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与其他常见真菌毒素无交叉反应,加标回收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准确稳定,且对AFB1天然污染样本的定量检测结果与商品化试剂盒及LC-MS/MS一致性较好。  结论  本研究制备的免疫层析检测法可用于样本中AFB1污染的快速定性检测与定量分析,适合缺乏实验条件的基层检验检疫机构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对大量样本进行快速筛查,样本检测结果疑似阳性再采用仪器法进行确认,可降低检测成本,提升检测效率,同时为建立其他病原微生物免疫层析检测方法提供参考。图9表2参26  相似文献   
234.
为了提高系统可靠性和查询效率,提出了具有多管理节点(出口节点)的DHT分层模型,并给出了3种查询算法:最短路径选择算法、基于热土豆模型的最小化组内流量算法和出口节点负载均衡选择算法。通过仿真实验对3种算法在查询效率、流量分析和负载均衡3个维度进行了分析比较,基于热土豆模型的最小化组内流量算法具有最高的查询效率,但是负载均衡性能最差,出口节点负载均衡选择算法具有最好的负载平衡性,但查询效率最低,最短路径算法性能则介于上述两种算法之间。同时对传统分层结构所采用的随机查询算法与基于热土豆模型的最小化组内流量和最短路径查询算法进行了性能对比。  相似文献   
235.
蛋白激酶SnRK2s (Sucrose Non-fermenting Related Protein Kinase 2)是植物抗逆境机制中的关键组分。木薯是全球重要的食品和工业作物,具有高淀粉累积和耐逆境的特点。迄今对木薯MeSnRK2家族成员参与逆境下淀粉合成调控的内在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围绕SnRK2家族受ABA微弱诱导的成员MeSnRK2.12展开研究,先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后发现其启动子区分布逆境响应元件:干旱胁迫MBS和ABA应答ABRE等顺式作用元件,且其氨基酸序列与AtSnRK2.8和OsSAPK1/2高度同源。ABA和PEG6000处理木薯SC8植株后发现, MeSnRK2.12可以在2 h内快速响应ABA和PEG6000处理,其转录活性在根中被抑制;在茎中被诱导上调,最高值分别为对照的15.0倍和8.0倍;在叶中也呈现上调趋势,但程度低于茎中。亚细胞定位试验结果显示MeSnRK2.12分布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利用酵母双杂交和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试验均验证了MeSnRK2.12和转录因子MebHLH1间存在互作,且前期研究发现MebHLH1可以上调木薯蔗糖合酶基因M...  相似文献   
236.
利用玉米醇溶蛋白(zein)纳米粒子的运载功能,以阿拉伯胶(GA)为稳定剂,通过测定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zeta电位、吸光度等参数,研究GA-zein核壳结构对姜黄色素(Curcumin,cur)包埋率影响并探讨姜黄色素包埋后存在的形态。研究结果表明:zein在低质量浓度下形成均匀、分散的球状纳米粒子,随着zein质量浓度的增加,纳米粒子发生聚集、粘连、熔融等变形效果;当阿拉伯胶作为稳定剂,且添加量为0.3 g时,GA-zein-cur分散体系最稳定;姜黄色素与zein质量比为1∶10时,GA-zein-cur纳米粒子最稳定,包埋率高达95.90%,形成了均一、稳定、透明度高的姜黄色素水溶液。  相似文献   
237.
白足蚜小蜂(Aphelinus albipodus)是蚜虫重要内寄生蜂之一,为更好地利用白足蚜小蜂防控农林害虫,在室内以桃蚜(Myzus persicae)饲养并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对其成虫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白足蚜小蜂羽化时间集中在6:00-10:00。羽化当天即可进行交配,交配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分别为求偶、交配前期、交配及交配后期。交配过程耗时148.5 s±10 s。雌雄同性间存在交配竞争。一头雌蜂在观察的3 h内可与1.8±0.2头未交配雄蜂交配,雄蜂可与10.4±2.0个雌蜂交配。白足蚜小蜂可进行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孤雌生殖的后代均为雄性,一头雌蜂24 h孤雌生殖18.8±1.0头雄性子蜂;两性生殖可产9.9±1.1头雌蜂及6.6±0.4头雄蜂。寄生过程可划分为搜寻寄主、试探寄主、产卵寄生或取食寄主及清扫梳理5个步骤。从产卵寄生到成蜂羽化需要10~14 d。白足蚜小蜂喜欢在上午羽化,羽化后即可交配,雌雄蜂均可多次交配,同性个体间存在交配竞争,以孤雌和两性生殖繁衍后代,完成一个生活史需10~14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