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刘菁菁  肖向红  薛艺  柴龙会 《野生动物》2013,(4):223-225,242
目的:研究熊胆粉对乙醇诱导的小鼠肝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Ⅰ型、Ⅳ型胶原酶和DNA酶联合消化分离、培养小鼠原代肝细胞,乙醇诱导小鼠肝细胞损伤,MTT法检测肝细胞存活率,不同浓度熊胆粉预处理肝细胞,观察培养液中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乙醇对肝细胞的损伤呈量效关系,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损伤组培养液中MDA含量明显增加,GSH含量显著降低(P〈0.05)。熊胆粉保护各组(125,150,175μg·ml~(-1))与损伤组相比,培养液中MDA含量明显减少(P〈0.05),GSH含量和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结论:熊胆粉对乙醇诱导损伤的肝细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2.
东北林蛙皮肤分泌物排空后,在不同时间点收集其皮肤分泌物,分析皮肤分泌物及其中抗菌肽谱的动态恢复规律。结果表明:电刺激排空后的第0~21天时间范围内东北林蛙皮肤分泌物总量的恢复呈递增趋势;高效液相色谱显示不同时间收集的皮肤分泌物的组分差异不显著(P>0.05,n=5),但各组分恢复的时间并不同步;用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恢复较快的2个组分峰成分进行抑菌试验,发现2组分均有较强的抑菌活性。用ESI-MS/MS对2组份进行质谱鉴定,确定其氨基酸序列。东北林蛙皮肤分泌物中抗微生物肽的恢复表达优先于其他多肽,该免疫防御策略可为东北林蛙在复杂环境中的生存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33.
丹顶鹤源大肠杆菌耐药性的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扎龙自然保护区丹顶鹤源大肠杆菌进行分离培养,开展大肠杆菌耐药性调查。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各分离菌株对17种抗微生物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丹顶鹤源大肠杆菌分离株对各抗微生物药的敏感性不同。受试菌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噻吩的耐药率分别为57.5%、47.5%,对氟苯尼考、氨曲南、阿莫西林/棒酸均敏感。  相似文献   
34.
孙芳  肖向红  杨琳 《野生动物》2007,28(3):22-25
利用凝胶色谱法对东北林蛙皮肤分泌物中蛋白质及多肽组分分子量的分布进行分析。应用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100、G-50、G-25,利用已知分子量的牛血清蛋白(Mr 66000)、卵清蛋白(Mr 45000)、细胞色素C(Mr 11700)、胰岛素(Mr 5700)、胰高血糖素(Mr 3550)等作为标准品,对流动相、洗脱速度、色谱条件等进行反复试验,用0.5%甲醇洗脱液(含0.14mol/L NaCl)、0.4ml/min流速,筛选东北林蛙皮肤分泌物中分子量Mr 4000左右的蛋白质及多肽,分离获得了大量相应分子量范围的蛋白及多肽组分。该实验方法简便,结果重现性好,适合作为生物工程产品的质控方法。  相似文献   
35.
动物抗菌肽抗病毒性质及其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综述了近年来有关抗菌肽抗病毒性质的研究动态、抗病毒机理及展望。  相似文献   
36.
目的:建立一种从两栖动物皮肤组织中提取高质量总RNA的方法。方法:改良传统TRIzol法,提取皮肤总RNA,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RNA纯度和得率,1.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其完整性。结果:改良方法提取的总RNA,其A260/A280值在1.8~2.1之间,A260/A230大于2;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清晰的28s rRNA和18s rRNA条带,且28s rRNA条带亮度约为18s rRNA的2倍。结论:改良TRIzol法提取的总RNA纯度高、完整性好、杂质少、得率大,易于操作掌握,可以用于相应的分子生物学试验。  相似文献   
37.
采用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蒽酮比色定糖法分别检测低温胁迫下东北林蛙血糖和肝糖原、肌糖原的含量,并通过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偶联比色法、乳酸脱氢酶偶联比色法分别检测低温胁迫下东北林蛙肝脏、肌肉糖原磷酸化酶(Glycogen phosphorylase,GP)和肝脏、肾脏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的比活性,以探讨低温对东北林蛙GP、PEPCK比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环境温度降低,东北林蛙血糖水平逐步升高,糖原含量逐步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各低温组血糖升高极显著(P<0.01),而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降低极显著(P<0.01);与对照组相比,0℃组、-1℃组肝脏、肌肉组织GP比活性升高极显著(P<0.01),且肝脏、肾脏PEPCK比活性升高极显著(P<0.01)。说明低温胁迫促使东北林蛙糖原含量降低,糖原分解和糖异生限速酶比活性升高,进而血糖含量升高,提示血糖作为抗冻保护剂在东北林蛙冬眠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8.
用昆明种小鼠做实验动物,研究春夏季不同内装环境对小鼠生长指标的影响。通过对不同居室环境小鼠生长指标与箱体内温度的比较分析,结果提示:春夏季不同的居室环境对小鼠的饮水量、取食量、脏器指数与体质量等有一定的影响作用,5-6月份木质箱体内温度略高,8月份则略低。  相似文献   
39.
应用瘤胃粘膜表面扩张系数评价狍冬季的营养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冬季,对黑龙江省小东林场14只狍瘤胃胃壁进行了取样及其瘤胃粘膜表面扩张系数(SEF)的测定,并与李文军的研究相对照,结果表明:小东林场狍的瘤胃粘膜表面扩张系数符合Hofmann理论,其营养状况处于较好的水平,并间接地反映了小东林场狍具有较好的食物质量。  相似文献   
40.
初步分析黑龙江林蛙肝脏可溶性蛋白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上的分布及低温胁迫下黑龙江林蛙肝脏可溶性蛋白的适应性变化。结果表明:分离胶浓度为6%的肝脏电泳图谱分辨率高、条带多,可分辨出约15~19条谱带;1℃环境温度胁迫条件的黑龙江林蛙肝脏Rf约0.79的可溶性蛋白含量较室温条件下的含量有所增加(P〈 0.05),而随机选取的三组蛋白含量并无显著性差异(P0.10〉0.05,P0.42〉0.05,P0.84〉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