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7篇
综合类   64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2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烟粉虱与温室白粉虱内共生菌的分子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PCR技术对烟粉虱与温室白粉虱内共生菌进行分子比较研究 ,筛选出C、D、G和H等 4对引物 ,分别能够扩增出烟粉虱内共生菌的groEL基因、初生内共生菌与次生内共生菌的1 6SrDNA基因 ,与GenBank中相应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 99%、99 5 8%、98%和 98% ,而不能从温室白粉虱内共生菌中扩增出该类基因 ,表明烟粉虱与温室白粉虱内共生菌存在分子差异  相似文献   
42.
通过对松材线虫病发生区春季枯死枝条感病状况况调查,树龄为10年生左右的枯死枝条带松材线虫比例为15.2%,15年生左右的为38.5%,而20年生左右的仅为10.0%。分析了枝条枯死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43.
采用室外现场采样及室内培养测试方法,研究了放牧对张家界索溪峪景区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作用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土壤酶活性、氨化作用强度与微生物活度来看,均以背景区土壤最强,缓冲区土壤次之,活动区土壤最小,而硝化作用强度的变化则正相反。放牧显著影响了0~5cm土壤的酶活性及微生物作用强度;在5~15cm土壤和15~25cm土壤层中,背景区和缓冲区的酶活性和微生物作用强度差异不显著,而与活动区的差异较显著。与有机质分解相关的微生物氨化作用强度、纤维素酶活性、木聚糖酶活性和蛋白酶活性的降低,主要是由于土壤有机质的投入减少而遭到减弱的,而硝化作用强度则主要与踩踏引起的土壤板结造成亚硝酸盐的积累有关,踩踏严重则硝化作用强度大。不同土壤层的微生物作用强度及酶活性强弱是0~5cm>5~15cm>15~25cm。放牧影响了景区内土壤微生物作用强度及酶活性,旅游活动破坏了生态系统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  相似文献   
44.
将菜豆细菌性萎蔫病菌(Curtobacterium flaccumfaciens pv. flaccumfaciens)16S rDNA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并依据此序列设计菜豆细菌性萎蔫病菌的实时荧光PCR引物和特异性探针,对所收集的样品进行了检测. 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特异、灵敏、重复性好等优点,只有菜豆细菌性萎蔫病菌产生荧光,其他细菌没有荧光产生. 检测的灵敏度为105 CFU/mL的细菌悬浮液,相对灵敏度为106 CFU/mL.  相似文献   
45.
为防除稻田玉米杂草,在湖南省浏阳沙市镇进行了百农思等除草剂防除稻田玉米杂草试验.用百农思等芽前除草剂,在玉米播种后1d按推荐剂量喷雾,每公顷喷药液900kg,施药后第20d和第40d调查各处理的除草效果.结合产量性状,按"意见集中评分模糊决策原理”的方法评价除草效果,结果表明,以施用百农思180g/hm2的防除效果最好,药后40d对稻田玉米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80.69%和98.60%;其次为百农思150g/hm2+乙草胺1200mL/hm2混用,药后40d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78.62%和93.89%.百农思对玉米安全.  相似文献   
46.
疮痂病(续第8期第25页)发生症状此病主要危害新梢、嫩叶和幼果,也可危害花萼和花瓣。受害的叶片初期产生水渍状黄褐色圆形小斑点(见第2 1页图1),逐渐扩大,颜色变为蜡黄色,后病斑木质化而突起,多向叶背面突出而叶面凹陷,突起部位呈圆锥形的疮痂(见第2 1页图2),似牛角或漏斗状,表面粗糙,新梢叶片受害严重的早期脱落。病斑多时,叶片畸形扭曲。新梢受害症状  相似文献   
47.
综述了烟草花叶病的病原、发生规律、症状和危害以及近几年的防治现状,并探讨了该病害防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8.
用平板菌落计数法确定7种抗菌素对烟草青枯菌生长和抑制杂菌的最高浓度,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药剂的最佳组合:安必仙9.996×10-5μg/mL、氧氟沙星9.990×10-7μg/mL、罗红霉素2.998×10-6μg/mL、头孢拉定3.000×10-6μg/mL、乙酰螺旋霉素1.998×10-5μg/mL、克拉霉素2.999×10-5μg/mL、阿奇霉素1.999×10-6μg/mL.利用以上最佳浓度配比的选择培养基检测湖南湘西、永州、郴州烟田土样中青枯菌,结果表明:湘西土样中青枯菌含量较大,永州次之,郴州相对较少,与青枯病发生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其中加青枯菌拮抗菌肥土壤中的含菌量明显少于未加菌肥土壤.  相似文献   
49.
烟草青枯病生防菌混合接种对其定殖及防效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将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B001、短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 B011和侧孢芽孢杆菌Bacillus laterosporus 2-Q-9混合接种,探讨其协同防治烟草青枯病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平板拮抗试验表明,3株生防菌相互间无拮抗作用,且混合菌群的抑菌活性有所增强。定殖试验中,生防菌两两混接总体上可提升其定殖力,但3株混接对B011和2-Q-9有抑制作用;在烟株接种移栽后第60d,各混接组合的定殖总量均达到最大,其中B001+B011和B011+2-Q-9组合分别达7.28、7.23lg.cfu/g,远高于其它处理。小区试验表明,3株生防菌不论单用还是混用,其防治效果均优于72%农用链霉素;两菌混接优于对应的单菌处理,其中以B011+2-Q-9组合防效最好,达83.39%,其次是B001+B011组合,防效为78.34%;但三株混接的防效仅为45.49%,低于所有生防菌处理。  相似文献   
50.
番茄斑萎病毒核衣壳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云南表现褪绿黄化症状的番茄上分离到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YN-1株系,利用RT-PCR方法克隆了该株系的核衣壳蛋白基因,并测定了该基因的序列,全长为777 bp,编码258个氨基酸。对该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YN-1 N基因与韩国3个株系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均高达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