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9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2篇
  23篇
综合类   64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农田根际土壤微生物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影响,不同的经营(管理)措施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影响差异较大,长期非保护性耕作、化肥大量使用使农田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降低;而施用有机肥、采用保护性耕作可以使农田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增加,有利于实现农田养分高效利用和可持续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82.
不同土壤耕作方式下稻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耕作方式是影响土壤环境和质量重要的因素;土壤微生物是土壤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有机质分解营养转化中最活跃的部分。目前,前人开展了不同土壤耕作方式对稻田耕层土壤微生物影响的研究,但是因为土壤类型、气候、田间管理措施等因素的影响,其研究结论各异。为深入了解不同土壤耕作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的变化情况,本文系统分析了前人在免耕、旋耕、翻耕等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微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1)免耕处理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高于翻耕和旋耕,土壤微生物生物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2)不同耕作处理间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均存在着显著差异,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均随土壤深度、季节变化、耕作年限等变化而改变,微生物数量总体趋势呈现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3)保护性耕作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高于翻耕、旋耕等耕作处理且土壤微生物多样性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呈下降的变化趋势。总的来说,本文总结了目前不同土壤耕作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的研究进展,并深入分析了对所出现差异的原因,其结果对今后进一步研究我国南方双季稻田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变化规律提供参考依据,为完善我国南方双季稻田土壤耕作方式、保护稻田生态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3.
冬季覆盖作物对南方稻田水稻生理生化及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2004~2009年以冬闲-双季稻为对照,对黑麦草-双季稻、紫云英-双季稻、油菜-双季稻和马铃薯-双季稻4种不同冬季覆盖作物稻田水稻植株的生理生化和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稻田冬季覆盖作物处理均能提高双季稻植株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而丙二醛(MDA)含量除早稻的苗期和分蘖期外,其他生育时期均低于对照;各处理早稻有效穗分别比对照增加18.08万穗·hm-2、21.25万穗·hm-2、12.75万穗·hm-2和17.26万穗·hm-2,结实率分别增加4.98%、8.50%、13.62%和6.99%,千粒重分别增加0.24g、0.10g、0.14g和0.43g,产量分别增加324.44kg·hm-2、381.17kg·hm-2、91.04kg·hm-2和303.46kg·hm-2;各处理晚稻有效穗分别比对照增加9.81万穗·hm-2、11.48万穗·hm-2、5.06万穗·hm-2和14.91万穗·hm-2,结实率分别增加6.29%、8.81%、15.11%和8.50%,千粒重分别增加0.93g、0.88g、0.10g和0.90g,产量分别增加302.28kg·hm-2、316.03kg·hm-2、110.13kg·hm-2和468.17kg·hm-2。该研究显示,在南方双季稻田种植冬季覆盖作物可增强水稻叶片的抗氧化酶活性,促进其生长发育,从而改善水稻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有利于水稻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84.
为了评价康核防御素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在福建漳州裕丰猪场进行,选择67头健康水平良好,年龄、体况和胎次相近的妊娠母猪,随机分成2组,其中试验组35头猪,对照组32头猪,共分娩631头仔猪,跟踪记录母猪的生产性能及仔猪的健康状况.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弱仔率下降了85.23%(P< 0.05);死胎率降低6.36%(P<0.05);木乃伊胎率降低100%;初生个体均质量增加10.87%(P<0.01);断奶个体均质量增加9.3%(P<0.01).康核防御素能够显著改善母猪体况,提高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85.
不同土壤耕作模式对双季水稻生理特性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双季稻区不同土壤耕作模式下双季水稻生理特性、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变化,本文以双季稻–紫云英大田定位试验为平台,设双季水稻翻耕+秸秆还田(CT)、双季水稻旋耕+秸秆还田(RT)、双季水稻免耕+秸秆还田(NT)、双季水稻旋耕+秸秆不还田(RTO,对照)4种土壤耕作处理,于2016—2017年取样,系统分析了不同处理对双季水稻植株叶片保护性酶活性、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早、晚稻各个主要生育时期CT和RT处理植株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显著高于RTO处理(P0.05),而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低于RTO处理(P0.05)。CT处理植株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叶片气孔导度(Gs)均显著高于RTO处理(P0.05),均表现为CTRTNTRTO。CT和RT处理水稻植株物质生产能力强,干物质积累多,而且在各器官间的分配合理。2个年份的早稻产量均以CT处理最高,均显著高于RTO处理(P0.05),比RTO处理增加731.1~733.3 kg hm–2;晚稻产量均以CT处理为最高,均显著高于RTO处理(P0.05),比RTO处理增加582.5~717.6 kg hm–2。总之,土壤翻耕、旋耕结合秸秆还田处理有利于提高双季水稻叶片保护性酶活性、光合特性和干物质积累量,为水稻高产奠定了生理和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86.
为了探明种植型微生物菌剂的稻田生物修复与培肥效应。本研究以"晨奥润泽"种植型微生物菌剂为代表材料,设置0 kg/hm2(CK)、30 kg/hm2、60 kg/hm2、90 kg/hm2、120 kg/hm25个处理,研究种植型微生物菌剂对双季稻耕层土壤养分、重金属Cd及产量的影响。水稻产量伴随"晨奥润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有效穗及每穗粒数是其高产的主要因子;"晨奥润泽"能够有效提高土壤的速效养分含量,增强了土壤供肥能力;提高根系中的含氮量、含钾量,促进茎叶中的氮素、钾素往籽粒中进行运转,并显著提高了茎秆中的钾含量,增强水稻抗倒能力;"晨奥润泽"主要通过降低土壤有效Cd来降低水稻对Cd的积累,且表现出伴随"晨奥润泽"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有利于保障双季稻的安全生产。从节本增效角度出发,"晨奥润泽"的最佳用量在90 kg/hm2左右,早、晚稻较对照分别增产12.9%、12.6%,且具有较好的培肥及生物修复效应。  相似文献   
87.
无公害优质水稻保优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加强农田环境质量保护,选用良种,采取有效的无污染的裁培技术等措施,可使生产出的水稻达离优质无公害的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88.
保水剂对不同土壤玉米节水增产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表明,6种不同土壤类型春秋两季玉米施用保水剂能够提高光合效率,减少水分蒸腾.提高C02浓度、叶片水势和土壤含水量,达到蓄水保水、促进增产的效果.但不同质地发育的土壤存在差异,而不同土壤类型施用保水剂后对玉米的增产效果存在显著差异,春玉米的生物产量和鲜食玉米的产量麻沙泥>黄泥田>河沙泥>灰泥田>紫泥田>红黄泥;而秋玉米则为红黄泥>黄泥田>麻沙泥>河沙泥>灰泥田>紫泥田.由此可见,玉米施用保水剂增产的效果亦与不同质地、不同土壤类型有关,而且还与土壤本身的保水蓄水性能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9.
春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对春马铃薯进行了高产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春马铃薯高产栽培鲜薯产量达到22.5~30.0 t/hm2的条件下,应选择费乌瑞它、紫花白、米拉、东农303、克新4号等早熟优质高产品种,种薯经消毒处理,切块催芽后,一般施用人畜粪肥或土杂肥每667 m23 000 kg 硫酸钾10 kg作基肥,基肥采用条施和穴施盖种,氮肥的1/3于齐苗后作苗肥施用;播种密度一般4 500~5 500穴/667m2;采用翻耕地膜覆盖和免耕稻草覆盖栽培一般比露地栽培增产8.1%~16.8%;齐苗后叶面喷施多效唑和硕丰481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使块茎增产18.4%~28.6%,是一项投资少、节本增产高效的技术措施,可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0.
肖小平 《甘肃农业》2006,3(3):126-127
人才在我国民营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如何吸引人才成为民营企业经营者十分关心的问题。本文从多个角度透视了民营企业人才问题的现状。剖析了民营企业难以吸引人才的原因,并根据民营企业的特点提出了吸引人才的各种策略,以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