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7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7篇
  23篇
综合类   64篇
农作物   86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小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Prout和灰茶尺蛾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是危害茶园的两近缘种害虫。用小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obliqua nucleopolyhedrovirus(Eo NPV)喂饲两近缘种茶尺蠖,10 d后小茶尺蠖的死亡率为100%,而灰茶尺蛾的死亡率仅为35.5%。以感染病毒的两近缘种3龄幼虫的cDNA为模板,采用RT-PCR技术克隆获得了gloverin、attacin和moricin 3个抗菌肽基因,通过邻位连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聚类分析显示小茶尺蠖和灰茶尺蛾的Gloverin、Attacin和Moricin蛋白均分别归为一个分支;进一步采用qPCR检测发现,病毒处理后gloverin、attacin和moricin 3个基因在两近缘种茶尺蠖体内均表达上调,gloverin基因在12 h达到最大值,moricin基因在48 h达到最大值,且gloverin和moricin基因在灰茶尺蛾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小茶尺蠖,而attacin基因在病毒侵入后的不同时期在两近缘种茶尺蠖体内表达量是变化的,推测gloverin、moricin和attacin基因可能与病毒的侵入有关。这一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抗菌肽基因在昆虫与病毒互作中的作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2.
探讨刺桐(Erythrina variegata Linn.)叶片过氧化物酶在清除水体中EDCs的应用前景,对刺桐叶过氧化物酶与H2O2形成的催化体系降解联苯胺的效果和反应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刺桐过氧化物酶生物催化体系对联苯胺有良好的降解效果。在温度25~45℃,p H 7~8,H2O2与联苯胺物质的量浓度比为3.0~5.0条件下,10 U/m L刺桐过氧化物酶浓度对200μmol/L联苯胺的3 h降解率达100%,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3.
类免疫球蛋白(Hemolin)是一种鳞翅目昆虫特有的免疫相关蛋白,也是唯一的无脊椎动物免疫球蛋白家族成员。本实验应用RACE技术获得了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Prout)类免疫球蛋白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EoHML(GenBank登录号:KM885983),并分析了相关生物信息学特性,检测了病毒感染后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EoHML基因序列全长1β772βbp,包含1β239β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412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大小为45.8βkD,等电点(pI)为8.297,属于典型的分泌型蛋白,且具有昆虫Hemolin基因保守的4个Ig功能区和2个N-glycosylation位点。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该蛋白与目前已知的类免疫球蛋白氨基酸序列的亲缘关系都较远,与烟草天蛾(Manduca sexta)类免疫球蛋白氨基酸序列相似度最高,为53%。荧光定量检测结果表明,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oNPV)感染茶尺蠖幼虫后该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最高表达量是正常对照的36.5倍,表明茶尺蠖EoHML基因可能参与了茶尺蠖对EoNPV的免疫代谢反应。  相似文献   
94.
在室内条件下采用浸叶法测定了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nucleopolyhedrovirus,EpNPV)和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及其不同配比对茶毛虫的毒力,结果表明,EpNPV和Bt 5种比例混用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在177.3~221.7之间。其中以1.0×104PIB/μL EpNPV+2 000IU/μL Bt混用增效最明显,其毒效是Bt单剂的2.54倍。田间小区试验表明,EpNPV-Bt混剂(1.0×104PIB/μL EpNPV+2 000IU/μLBt)对茶毛虫幼虫有优良的防效,显著优于Bt单剂和EpNPV单剂(p0.05)。  相似文献   
95.
应用采用水基成膜法研制的4种有机-无机复合材料胶结包膜肥料(B2、PS、F2、F2F)进行土柱淋洗试验,研究其在不同土壤类型条件下的氮素溶出规律。结果表明:4种胶结包膜肥料氮素累积溶出率达到50%所需时间为B2 42 d左右、PS 36 d左右F、2 30 d左右F、2F 18~24 d;B2的累积溶出率曲线最平缓,其后依次为PS、F2和F2F。同一种胶结包膜肥料在红壤、褐土和黑土中的氮素溶出率峰值出现时间一致(以B2为例);氮素溶出峰值之前,瞬时溶出率在2~13 d内为红壤褐土黑土,峰值氮素溶出率为红壤(12.84%)褐土(10.15%)黑土(8.39%),而峰值过后,24~48 d氮素瞬时溶出率褐土最高,红壤与黑土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包膜肥料本身释放氮素的速率受不同质地的土壤影响较小,但其淋出量受土壤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6.
施用污泥堆肥对土壤和小麦重金属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小麦为供试作物,以施用化学肥料为对照,通过施用不同量的污泥堆肥和化肥配合,研究了污泥堆肥对土壤和小麦重金属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Zn、Cu、Cd、As、Hg等5种重金属含量随污泥堆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植株中Zn、As、Cr含量随污泥堆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各处理土壤中8种重金属Hg、Cd、Pb、As、Zn、Cu、Cr、Ni含量均未超出"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小麦籽粒中Hg、Cd、Pb含量未超出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的标准值,污泥用量18000kg/hm2时As含量超出标准值0.02mg/kg;微量元素Zn、Cu在秸秆中的含量小于籽粒中的含量,而其他重金属在秸秆中的含量是籽粒的2~40倍。由此推断,适量污泥堆肥农用短期内不会引起土壤重金属污染,也不会影响可食部分的食用,重复使用多年后应及时监测。  相似文献   
97.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ctropis oblique nucleopolyhedrovirus, EoNPV)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并从感染该病毒的虫体中提取EoNPV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将该基因片段与载体pMD18-T连接,转化入大肠杆菌TG1中,经单克隆菌落筛选及测序鉴定后得到重组质粒,以该质粒为荧光定量PCR标准品模板稀释后建立标准曲线。构建的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89,检测范围为103~108拷贝/µL,特异性和重复性较好。该方法可以准确地判断出病毒拷贝数,为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在虫体内增殖动态的研究和病毒制剂的质量检测提供了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98.
温度、光、pH值对茶尺蠖病毒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试验结果表明,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多角体悬液经80℃(水浴)、干多角体经120℃(烘箱)恒温处理15分钟时,多角体失去活性。夏季,干多角体薄层经阳光直射24hr后几乎失去活性。病毒悬液的pH值在4~8之间对病毒活性无影响。  相似文献   
99.
为了探讨藤茶对细胞内源性胆固醇生物合成的影响以及对高脂血症大鼠的降血脂效果,采用乙醇提取藤茶黄酮(TFAG),用两性霉素B-细胞模型检测其对细胞内胆固醇合成的影响;通过喂食高脂饲料建立SD高脂大鼠模型,以血脂康为阳性对照,连续灌胃不同剂量的TFAG 30 d,测心、肝组织匀浆和血清中的各项指标;取部分肝脏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TFAG能明显抑制细胞内胆固醇的合成,不同剂量的TFAG能明显降低高脂大鼠血清中的TC、TG含量,增加HDL的含量;对心、肝组织中的TC、TG也有明显降低作用;能提高高脂大鼠肝脏中SOD、CAT和GSH的含量,降低MDA的含量。病理切片结果显示,TFAG能改善高脂大鼠模型肝细胞的受损程度,其中高剂量组的效果与血脂康组相当。总体而言,TFAG具有较好的抗氧化和降血脂效果,并能有效抑制肝脏脂肪变性。  相似文献   
100.
茶树害虫假眼小绿叶蝉无公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强 《中国茶叶》2008,30(8):25-25
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othe)是我国茶区分布最广、为害最重的一种茶树害虫。该虫以成虫和若虫吸取茶树汁液为害,干扰茶树营养物质的正常输送,导致茶树芽叶失水、生长迟缓、焦边、焦叶,造成茶叶减产。全年以夏秋茶受害最重,一般受假眼小绿叶蝉为害可使夏秋茶减产10%~15%,为害严重年份减产可高达50%以上。此外,假眼小绿叶蝉为害后的芽叶,在加工过程中易断碎,易产生烟焦味,对茶叶品质亦有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