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调查了三亚市鱼尾葵、椰子、假槟榔、凤凰木、三角梅、酸豆树、印度紫檀、苏铁、小叶榕、高山榕、刺桐等主要景观植物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情况,初步了解了各种病虫害的种类和危害寄主.  相似文献   
12.
为了摸清槟榔黄化病在三亚市的危害情况,对三亚市二区六镇(河东区、河西区、吉阳镇、育才镇、海棠湾镇、天涯镇、崖城镇、凤凰镇)的槟榔种植区进行下乡调查。结果表明三亚市各区镇槟榔种植水平存在差异,二区槟榔种植面积由于城镇化己呈减少趋势;槟榔黄化病在六镇二区零星发病,总体危害较轻,除育才镇一个槟榔园发病在50%以上之外,其他地区基本发病率均在3%以下;其他病虫害的发生率与种植管理水平相关。并对外界报道发病严重而实际调查轻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应对槟榔黄化病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海南省三亚市桉树枝瘿姬小蜂数量调查,并结合6个关键气候因子,运用SAS9.0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了桉树枝瘿姬小蜂监测模型:y=0.549 3+0.000 6x1+0.269 3x3+0.415 6x4-0.612 2x5-0.023 1x6。该模型表明桉树枝瘿姬小蜂数量与月降雨总量、月平均最高温度、月平均最低气温、月平均温度和月平均相对湿度有极显著相关性,而与月日照时数无显著相关性。其中月降雨总量是影响桉树枝瘿姬小蜂数量的主要气候因子,其次为月平均温度、月最低平均温度与月最高平均温度。  相似文献   
14.
市场直击:三亚北运黄瓜八载之沉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导读:介绍了三亚市黄瓜生产现状,其中生产规模受市场价格及土壤连作障碍影响,波动较大。同时介绍了驰誉505、津美亮优、博美603等优势黄瓜品种及其配套栽培技术,为种植户提供参考。黄瓜在全世界普遍种植,在我国已有2 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黄瓜也是海南冬季重要的北运蔬菜,年种植面积大约在1.3万hm~2,主要种植在三亚、万宁、乐东等地。2017年三亚市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三亚市茄子生产的,生产规模、区域布局、市场价格,同时推荐了曼谷紫茄和丰茂五号两个优势品种及其配套的栽培技术,为三亚市茄子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海南省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us erythrinae Kim)出孔数调查,并结合6个关键气候因子运用SAS9.0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刺桐姬小蜂监测模型y=4261.76-39.21x1+35.44x3-32.35x4+0.23x6。该模型表明,刺桐姬小蜂出孔数与月平均温度、月平均最低气温、月平均相对湿度与月日照时数合计有极显著相关性,而与其他气候因子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甜瓜-豇豆-水稻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瓜是海南省反季节种植经济效益较高的作物。海南11月至翌年4月为旱季,无台风暴雨,是种植甜瓜的最佳季节。由于设施甜瓜连作病虫害较为严重,生产中基本依靠与水稻轮作来解决这一问题,可是水稻生产效益很低,稻瓜轮作模式难以为继。2006 年起,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根据实际情况逐渐摸索出甜瓜-豇豆-水稻新的轮作模式,适合设施骨架耐水淹的大棚生产。该轮作模式主要在三亚和陵水等地设施大棚推广。甜瓜每667 m2产量2 000~4 000kg,根据近几年市场售价统计,产值8 000~30 000元,净利润为2 000~24 000 元。豇豆每667 m2产量约2 000 kg,产值6 000~10 000 元,采用设施栽培节省了购买竹竿的成本,净利润为3 500~7 500 元。优质稻每667 m2产量约250 kg(常规稻产量约350kg),产值800元,净利润为300 元。每667 m2 合计年纯收入5 800~31 800元。  相似文献   
18.
2012 年11 月海南嫁接茄子发生大面积死秧现象,经济损失严重,是品种的原因?还是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9.
稻纵卷叶螟田间药效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筛选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混用和复配药剂,在三亚市进行了不同药剂对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每公顷使用10%氟铃·毒死蜱(酷锐)1500mL+50%丙溴磷600mL的速效性最好,药后1d防效达到97.74%,其持效期也较好,药后7d防效达100.00%;试验中使用的其他单剂或复配药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也比较理想,可用于对稻纵卷叶螟的轮换防治。  相似文献   
20.
采用含毒介质法对引起甜瓜细菌性果斑病(Bacterial Fruit Blotch of melon)的病原菌西瓜嗜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进行了室内药效测定,评价测定的8种药剂对海南省5个甜瓜主栽区(昌江县、东方市、乐东县、陵水县和三亚市)细菌性果斑病病原菌的抑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8种药剂对细菌性果斑病病原菌的抑菌效果各不相同,且相同药剂对不同地区的病原菌抑菌效果也不同,其中,噻霉酮对细菌性果斑病病原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抗生素类药剂的抑菌效果普遍较好,如农用链霉素、中生菌素和春雷霉素,而氢氧化铜和琥胶肥酸铜等铜制剂室内效果最差。该试验筛选的对西瓜嗜酸菌(A.citrulli)抑菌效果较好的药剂,可为细菌性果斑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