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3篇
农学   4篇
  3篇
综合类   106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81.
试验以紫茎泽兰(Eupatorium coelestinum L.)种子为材料,研究了重金属铅(Pb)、锌(Zn)、镉(Cd)单一及复合胁迫对种子萌发及幼苗根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b浓度在100~4 000 μmol/L时,紫茎泽兰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发芽势都随着Pb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但是当Pb浓度为100 ~200 μmol/L时,其发芽率、发芽指数及发芽势都比对照高,其中在100 μmol/L处理下其发芽率、发芽指数及发芽势都是最高的,分别为94.67%、42.25和89.67%;在Zn浓度为100 ~4 000 μmol/L范围内,紫茎泽兰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发芽势随着Zn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在Cd浓度为20~1 000 μmol/L范围内,紫茎泽兰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发芽势都随着Cd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在低浓度Pb(100 μmol/L)+Zn(100 μmol/L)复合胁迫下,其发芽率是最高的,为94.67%,之后随着复合浓度的增加,其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发芽势呈下降趋势;紫茎泽兰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发芽势随着复合重金属Pb +Cd、Zn+ Cd、Pb+Zn+Cd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无论是在单一还是复合重金属处理下,紫茎泽兰的幼苗根长与对照相比明显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82.
思茅松松节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GC-MS联用仪和计算机信息检索法对分布于云南的思茅松的松节油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用峰面积归一法通过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确定了其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共确认出思茅松松节油的19种化学成分,其中主要化学成分物质为α-蒎烯(41.07 %)、β-蒎烯(38.19 %)、3-蒈烯(10.85 %)、β-水芹烯(4.95 %)、异松油烯(1.24 %)、月桂烯(1.04 %).  相似文献   
83.
昆明市白车轴草上蓟马种群动态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昆明市白车轴草上蓟马种类及其周年种群动态进行了调查。白车轴草上蓟马主要有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丽花蓟马(F.intonsa)、八节黄蓟马(Thrips flavidulus)、端大蓟马(Megalurothrips distalis)、稻单管蓟马(Haplothrips aculeatus)和烟蓟马(T.tabaci),有时会出现黄胸蓟马(T.hawaiiensis)、玉米黄呆蓟马(Anaphothrips obscurus)、苏丹呆蓟马(A.sudanensis)和云南纹蓟马(Aeolothrips yunnanensis)。本文分析了前6种蓟马的周年种群动态,重点阐述了外来有害生物西花蓟马,该虫主要在3~6月发生,是此期间白车轴草上的蓟马优势种。  相似文献   
84.
西花蓟马在烟草植株上的分布特点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花蓟马近年来传入我国,已对我国部分地区的农作物产生了巨大的危害。以西花蓟马在烟草植株上的分布为基础,介绍了西花蓟马在烟草上不同部位、不同方向和正背面等的分布和取食危害特点。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综合防治的方法,其中主要介绍了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5.
通过室内生测与田间诱捕试验观察了糖酒醋液[糖∶酒∶醋∶水=76∶ 152∶ 53∶ 760(g/L)]与甲基丁香酚对桔小实蝇成虫的引诱效果.室内生测结果显示:糖酒醋液对桔小实蝇雌虫引诱效果显著(P<0.05),对雄虫引诱效果不显著(P>0.05);甲基丁香酚仅对性成熟雄虫显著引诱作用(P<0.05);当甲基丁香酚挥发物与糖酒醋液气味混合后对性成熟雄虫的引诱效果要显著强于甲基丁香酚(P<0.05).田间诱捕结果显示:糖酒醋液在石榴园可诱到少量的桔小实蝇雌虫;将糖酒醋液与甲基丁香酚组合时对桔小实蝇雄虫的引诱效果显著强于单独使用甲基丁香酚的效果(P<0.05).  相似文献   
86.
枫杨挥发物对棉铃虫的引诱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风洞测定了棉铃虫对萎蔫的枫杨挥发物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萎蔫的枫杨挥发物仅能对棉铃虫处女雌蛾产生引诱作用,而对已交配过的棉铃虫雌蛾和雄蛾无引诱作用;在光周期为14L:10D的条件下,棉铃虫处女雌蛾对萎蔫的枫杨挥发物的行为反应时间的为进入暗期后的7~10h。据此推测,棉铃虫在田间趋向于杨树枝把的目的是为了求偶或者寻找合适的交配场所。  相似文献   
87.
棉铃虫对萎蔫的枫杨叶气味的行为与触角电位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肖春  胡纯华  杜家纬 《棉花学报》2000,12(6):332-333
我国自 50年代开始使用杨树枝把诱蛾技术防治棉铃虫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我国北方 ,制作杨树枝把的主要材料与黑杨 (Populus sp.) (估计有几个树种 ) ,而在长江流域棉区 ,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则是制作杨树枝把的主要材料。有的地方也采用香椿 (Toona sinensis)和加拿大杨 (Populus canadian)等制作杨树枝把。田间应用结果表明 ,杨树枝把引诱的棉铃虫以雌蛾为主 ,占总蛾量的 70 %左右 ,且多为已经交配但尚未产卵的个体。使用杨树枝把诱蛾可降低田间棉花着卵量 2 1 .9%~ 57.2 % ,平均 36.5%。有关的研究结果也同时表明 ,在预测田…  相似文献   
88.
摘 要 筛选火龙果园内对桔小实蝇诱集效果较好的诱剂,本文利用诱集法在火龙果园内分别测定了系列质量分数(2.5%, 5.0%, 10%, 20%, 40%, w/w)糖溶液、(6.25%, 12.5%, 25%, 50%, 100%, w/w)醋溶液、(6.25%, 12.5%, 25%, 50%, 100%, w/w)酒溶液单一成分的的诱虫效果;比较了不同质量分数的二元混配溶液糖醋液(糖:醋:水=10%:12.5%:77.5%,(w/w),SV1; 糖:醋:水=20%:12.5%:67.5%(w/w),SV2; 糖:醋:水=10%:25%:65%(w/w),SV3; 糖:醋:水=20%:25%:55%(w/w),SV4)和醋酒液(醋:酒:水=12.5%:12.5%:75% (w/w),VA1)的诱虫效果;在此基础上比较了黄板(YSTs)、甲基丁香酚(ME)、诱饵(BA)、糖醋酒液(糖:醋:酒:水=10%:12.5%:12.5%:65%(w/w),SVA)和甲基丁香酚+糖醋酒液(ME+SVA)的诱虫效果。结果表明:10%和20%的糖溶液诱集效果好于其它质量分数的糖溶液;12.5%和25%的醋溶液好于其它质量分数的醋溶液;12.5%的酒溶液是其最佳使用浓度;SV1在5种二元混配溶液中对桔小实蝇诱集效果最好;ME只能诱集雄成虫,ME和ME+SVA诱集的桔小实蝇雄成虫好于其他处理,BA、SVA和ME+SVA诱雌效果好于其他处理,ME+SVA诱集成虫总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ME+SVA在火龙果园内对桔小实蝇的诱集最好。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明不同性别和交配状态的马铃薯块茎蛾(Phthorimaea operculella)对寄主植物(马铃薯)挥发物的电生理反应的差异,为利用化学生态手段防治马铃薯块茎蛾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触角电位技术(electroantennogram,EAG),测定未交配雌蛾、交配雌蛾、未交配雄蛾3种不同生理状态的马铃薯块茎蛾对马铃薯块茎和植株释放的16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6种脂肪族化合物:1-辛烯-3-醇、丁醇、庚醛、辛醛、壬醛、癸醛;4种芳香族化合物:苯乙醇、苯乙醛、苯乙酮、水杨酸甲酯;6种萜类化合物:α-蒎烯、对-聚伞花素、反-β-罗勒烯、桉叶油醇、反-β-法尼烯、茉莉酸甲酯)的电生理反应及对其中6种化合物(1-辛烯-3-醇、庚醛、壬醛、苯乙酮、水杨酸甲酯、反-β-罗勒烯)的剂量反应。【结果】马铃薯块茎蛾对这16种化合物均能产生触角电位反应,其中未交配雌蛾和雄蛾对脂肪族醇类化合物的EAG反应值较高,交配雌蛾对脂肪族醛类化合物的EAG反应值较高,3种不同生理状态的马铃薯块茎蛾对萜类化合物的EAG反应值均较低。当刺激剂量为1 000 μg时,不同性别和交配状态的马铃薯块茎蛾对同种化合物的反应差异较大,未交配雌蛾对辛醛、水杨酸甲酯、反-β-罗勒烯的反应强于交配雌蛾和未交配雄蛾,交配雌蛾对庚醛、壬醛、α-蒎烯的反应强于未交配雌蛾和雄蛾,未交配雄蛾对1-辛烯-3醇、苯乙醇、苯乙醛的反应强于雌蛾。在测试剂量范围内(1、10、100、1 000 μg),3种生理状态的马铃薯块茎蛾对6种化合物的EAG反应值随刺激剂量的增加呈现增大的趋势,均未达到饱和阈值,交配雌蛾对同一化合物不同剂量的反应差异更为明显。【结论】马铃薯块茎蛾未交配雌蛾和雄蛾对脂肪族醇类化合物较敏感,交配雌蛾对脂肪族醛类化合物较敏感,雌、雄蛾对萜类化合物均不敏感;对于单个化合物的电生理反应,交配雌蛾对庚醛、壬醛、α-蒎烯更为敏感;对同一化合物不同剂量的电生理反应,交配雌蛾同样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90.
云南省畹町林区松墨天牛诱捕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林间试验比较了不同引诱剂在云南省畹町林区引诱松墨天牛成虫的效果。结果显示,使用引诱剂I时每个诱捕器平均可捕获15头成虫,使用引诱剂II时每个诱捕器平均可捕获天牛成虫2头,使用引诱剂III的效果与引诱剂II相当。在林区不同方位的诱捕试验结果显示,松墨天牛成虫在不同方位的发生程度表现为西>北>东>南。在畹町林区,松墨天牛成虫的发生期为4月中旬至8月底。诱捕的松墨天牛携带松材线虫的比率为31.1%,其中雌虫携带松材线虫的比率达到34.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