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林业   13篇
综合类   10篇
园艺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黄土高原不同坡向中国沙棘种群生物量投资与分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样地调查资料为依据,分析了黄土高原不同坡向种群生物量投资、分配的空间动态规律及其与种群存活、生长和繁殖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坡向通过改变土壤含水率制约中国沙棘种群的行为特征,而种群通过生物量投资与分配调节形成与土壤含水率相适应的种群行为特征.①土壤含水率是决定种群行为特征的主导因子,土壤含水率按照北坡、西坡、峁顶...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毛乌素沙地水分条件与中国沙棘造林成效的关系,对不同灌水强度和初植密度幼林的成活率及生长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存活率和生长量随着灌水强度的增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适宜于存活的最佳灌水量为1 200 mm,适宜于生长的最佳灌水量为1 500 mm;存活率及地径、冠幅生长量随着初植密度的增大也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适宜于存活的最佳造林密度为4 444.0株.hm-2。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出最适合离体多花黄精不定芽增殖的培养基配方。[方法]以多花黄精带芽根茎为外植体,在激素种类、水平数较多的情况下,采用了均匀设计及其分析方法筛选出最适合黄精不定芽增殖的培养基配方。[结果]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KT 1.49 mg/L+NAA 0.29 mg/L+琼脂0.7%+蔗糖3%(pH=5.8),平均增殖系数高达7.09以上。[结论]研究结果为多花黄精规模化、工厂化育苗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通过访问以及典型调查法方式,探清宜春市竹类资源种类和分布。结果表明:①宜春竹类植物有26属201种。其中自然分布竹种有15属62种,新分布种24种,以刚竹属、茶秆竹属、酸竹属、少穗竹属等降水性散生竹占优势。新引进属有11属,共引种140种。②宜春竹类植物区系地理成分较为丰富,东亚(东喜马拉雅-日本)分布类型有13属,占总属数的57.7%,处于绝对优势,其次是中国特有分布属10属,占总属数38.5%。从种的分布来看,华东区系成分最多,其次是华南区系成分,华北和华中区系成分最少。  相似文献   
15.
从宜春当地移植了14种计222株绿化树种至河南郑州进行北栽试验。因南北两地土壤、气候差异较大,本试验研究通过采用特殊技术措施处理,包括碱性土壤改良,及时松土除草防止土壤板结,全冠移栽及束草防寒,因此前期保持了较高的成活率和良好的景观效果。但从第二次调查结果来看:桂花、女贞及喜树的成活率高,超过了80%,适应性相对较强,恢复快,长势良好;其次是樱花、杜仲、罗汉松及蚊母树,表现较好,也可作为北栽植物第二备选植物;其他7种北栽试验树种则表现欠佳。  相似文献   
16.
主要对新树种华木莲的结实规律与林下利用技术进行探索,结果表明华木莲华木莲母株产种的高峰期在树龄50~80 a. 华木莲的种子不存在生理休眠,用湿沙储存种子就可,种子储存时间越长,种子的活性越低,第3年就基本上失去发芽能力. 华木莲具有良好的前期耐荫性,后期喜阳的特点,因此华木莲作为针叶林更新树种,对改善林分结构有广泛的应用空间,将是把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大面积针叶纯林改造成针阔混交生态林的理想树种.  相似文献   
17.
以多花黄精块茎为材料,分析不同林下生境和生长年限2个因素及其互作效应对多花黄精生长和药用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运用隶属函数对各处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生长年限对多花黄精生长和药用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最大,对所有生长指标和药用成分含量指标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林下生境对除苗高和地径外的其他指标影响均达显著水平。在双因素交互作用中,生境类型×生长年限的交互作用除对保存率影响不显著外,对其他指标的影响均显著。林下生境为毛竹林、生长年限为4 a组合的平均隶属函数值最大为0.938,其生长指标的隶属函数平均值为1.000,其药用活性成分含量指标隶属函数平均值为0.875,该组综合表现为所有栽培模式中效果最佳的组合。  相似文献   
18.
毛乌素沙地中国沙棘人工林早衰原因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中国沙棘人工林早衰的原因与特点,对毛乌素沙地的人工林与天然林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林林地土壤含水率、有机质、全N及速效N含量显著高于人工林,林地生产力、分株生长量也显著高于人工林,但林分密度显著低于人工林;天然林年龄结构为金字塔形,人工林则为纺锤形;在影响林地生产力和分株生长量的因素中,土壤含水率起决定性作用。可见干旱缺水、养分贫瘠、密度过大均可导致人工林早衰,其中干旱缺水是主导因素;人工林早衰的主要特点在于分株变小(寿命缩短)、林地生产力降低、林分稳定性削弱。  相似文献   
19.
三种菊科药用植物光合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量牛蒡子、蒲公英和水飞蓟的光合特性,主要包括光强、水分、蒸腾作用、气孔导度和胞间二氧化碳。结果表明,①牛蒡子、蒲公英和水飞蓟具有午休现象,成熟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型,第1峰出现在上午10:00,第2峰则在下午16:00,第二峰比第一峰分别下降了11.33%、11.29%和10.42%;②牛蒡子、蒲公英和水飞蓟光响应中,水飞蓟光饱和点最高,为1600μmol·m^-2·s^-1,蒲公英的光补偿点最高,为45.3μmol·m^-2·s^-1,其中水飞蓟光饱和点比牛蒡子和蒲公英分别高14.28%和60%,蒲公英的光补偿点比牛蒡子和水飞蓟分别高32.45%和79.05%。  相似文献   
20.
水分条件对中国沙棘生长及种群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沙棘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分条件是决定其存活、生长和繁殖的主导因子。从西南到西北,随着降水量的减小和干燥度的增大,树体大小及种群寿命随之下降。在黄土高原,阴坡种群的繁殖能力和生长状况优于阳坡,峁坡下部优于中部而中部则优于上部。在毛乌素沙地,下湿地优于丘间地,丘间地优于流动沙地。但是,作为现代分布中心的黄土高原、毛乌素沙地及鄂尔多斯高原,多数地区降水不足,虽说中国沙棘依托克隆繁殖赋予的许多优越性维持着克隆的持久性和种群稳定性,如遇连年干旱或种群生产力超过"土壤水分承载力"则会导致种群衰退甚至死亡。因此,今后应积极推广应用抗旱节水造林技术,加强异质性生境中克隆植物斑块式造林和更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