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0篇
  13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月季、黄刺玫的切花保鲜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月季(Rosacvs)和黄刺玫(Rosaxanthina)进行了鲜切花保鲜研究。结果表明,苯甲酸对月季鲜切花保鲜的效果优于柠檬酸;而 5号保鲜液即 4 %蔗糖 +150mg/L 8 羟基喹啉硫酸盐 +40mg/L苯甲酸 +2 0mg/L硝酸银效果最佳。保鲜液对黄刺玫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用阻抗特性评价鲫鱼鲜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鲜度是鱼类或鱼类制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可用测量鱼肉电特性的方法,来快速检测鱼肉鲜度。研制了基于生物阻抗理论的淡水鱼阻抗测量系统,采用自行设计的四电极结构传感器和扫频激励方法,在25℃下沿鲫鱼侧线平行于鳃部和垂直于鳃部测量鱼体阻抗和相位,试验同时用半微量定氮法测量化学指标TVBN。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混合式电极在激励频率为591 Hz下测量的阻抗随时间变化规律性强,建立了鱼体阻抗特性与化学指标TVBN的数学模型,当沿侧线垂直鳃部测量的阻抗小于91.91Ω,相位小于5.06°或者沿侧线平行鳃部测量的阻抗小于9  相似文献   
13.
基于景观指数的巢湖流域各县区耕地细碎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巢湖流域14个县区为研究对象,基于2015年高分一号遥感影像数据提取了巢湖流域耕地的空间分布数据,以景观格局为视角,构建基于6个景观指数的耕地细碎度度量指标体系,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形成两个主成分(F1,F2)的耕地细碎化综合测算模型,以期为巢湖流域的土地整治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可行建议。结果表明:所选取的6个景观格局指数综合了面积、形状和分布等因素,是度量巢湖流域耕地细碎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体系;主成分分析法的前两个主成分方差累计贡献率达96.969%,能够表达6个原始景观指数的大部分信息,其中,第一主成分是描述斑块平均面积和分布的综合指标,第二主成分是代表斑块形状信息的综合性指标。巢湖流域各县区耕地细碎化空间差异大,东部细碎程度最低,可大力促进农业规模化的发展;西部和南部四个县区细碎程度中等,主要与原始地形起伏较大有关,建议通过平整土地、合并零星地块的方式降低细碎度;北部三个县可以通过土地整治规整田块形状来降低耕地细碎化;合肥市所辖四区耕地细碎程度最大,与城市的扩展对农田的占用具有一定的联系,在城市发展中应当合理考虑城市拓展与耕地保护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正>黄蓟马又名瓜蓟马、瓜亮蓟马,属缨翅目蓟马科,以成虫、若虫锉吸心叶、嫩芽、幼果的汁液。主要寄主有黄瓜、茄子、冬瓜、苦瓜、西瓜、甜瓜和豆类等蔬菜。2006年以来,江西贵溪市大棚西瓜蔬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黄蓟马危害越来越重,尤其对大棚西瓜中后期生产造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巢湖流域土地整治项目的时空特征差异,为土地空间布局提供方向,为巢湖分区整治提供新的思路。以格网为研究单元,运用ArcGIS可视化和地统计分析方法,选取5个指标对巢湖流域的5 267个格网进行分析。通过综合分析指标要素的时空特征,得出以下结论:(1)巢湖流域土地整治从2000年开始迅速发展,涵盖了研究区约43%的面域。投资总规模为222 506. 45万元,建设总规模为85 465. 31 hm~2,新增耕地20 903. 49 hm~2。新增耕地来源为土地整理(23%)、土地复垦(44%)、土地开发(33%);(2)各个单元格网间地形地貌、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研究区投资和项目分配极不均衡;(3) 2000—2013年各单元格网间土地整治项目绝对差异在逐步扩大,相对差异在逐步减小,总体呈均衡化发展趋势。基于上述分析,对未来土地整治空间格局与战略分析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土地整治决策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6.
基于近红外光谱土壤水分检测模型的适应性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由于土壤水分的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模型精度依赖于样品状态,故土壤水分定量分析模型的适应性极其重要。以湖北地区的3种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偏最小二乘法交叉验证建立了处理后样品下的土壤水分分析模型,模型预测值与标准值的决定系数R2为0.9946,交叉验证预测均方差为0.801%,模型预测决定系数R2为0.9919,预测均方差为0.912%;利用主成分分析了未处理土壤样品与处理土壤样品得分图的差异,结果表明定量分析模型对未处理样品的预测精度降低;采用斜率/截距的方法修正了12个未处理样品的模型预测值,预测平均绝对值误差从0.78%降低到0.38%,结果表明斜率/截距校正法能较好的提高近红外光谱土壤水分定量分析模型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近红外光谱和机器视觉信息融合的土壤含水率检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精确、快速和稳定测定土壤含水率以及扩大所建模型的适应性,该文提出了机器视觉与近红外光谱技术融合的土壤含水率分析方法。通过试验建立了湖北地区主要土壤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土壤含水率分析模型、基于土壤表层图像特征参数的含水率分析模型和机器视觉与近红外光谱信息融合的土壤含水率分析模型。结果表明,基于近红外光谱含水率分析模型虽然具有较高的精度,但该模型预测非建模样品黄绵土误差均大于4%;以图像特征参数H,S和V所建BP人工神经网络非线性预测模型最优,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0.9849,但当土壤水分饱和(达到20%以上)时存在分析误差;而所建立的土壤的近红外光谱与机器视觉BP神经网络信息融合模型可预测非建模样品黄绵土与水分饱和达20%以上土壤,决定系数R2可达到0.9961,融合模型分析精度均高于单独使用近红外光谱或机器视觉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18.
基于MCR模型的水网平原区乡村景观生态廊道构建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基于乡村文化复兴和生态保护的双重目标,将湿地、湖泊、河流等生态属性的景观成分与乡村文化资源,利用生态廊道与生态踏脚石进行连接,将生态景观与人文景观连接形成景观集合,具有生态保护和人文保护双重意义。该研究以长三角地区的浙江省嘉善县为研究区,以水域作为生态源,考虑生态廊道与文化景观的连接,采用形态学空间分析方法(morph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MSPA),考虑景观类型和人类建设干扰的影响,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inimal cumulativeresistance,MCR)构建生态廊道,加入文化遗迹等景观的连接点进行优化,进而构建综合考虑生态景观与文化景观的生态网络。结果表明:研究区12块核心区作为生态源地,重要廊道有20条,一般廊道有46条,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北部及东北部;优化后的生态网络增加了11条规划廊道,连接30个文化遗迹点与生态斑块,形成3个区域文化与生态景观小网络,规划后网络连接度有了明显改善。生态廊道构建与乡村人文景观的连接,为水网平原地区乡村生态景观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生物炭修复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的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6  
将生物质转化为生物炭并用于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修复中,是有效利用生物质资源、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生物炭的应用效率受其特性和土壤环境影响极大。该研究综述了生物炭特性,并探讨了生物质和热解温度对其影响规律,阐明了生物炭对重金属的直接固定作用,以及通过影响土壤p H值、阳离子交换量(Cation Exchange Capacity,CEC)、矿物组分和有机质等,进而间接固定重金属的作用机制。同时,该文系统总结了国内外生物炭在田间试验中的应用,从土壤重金属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作物累积重金属和作物产量等3个方面阐明了生物炭的应用效果和作用规律。针对田间试验条件区别于室内试验的特殊性,探讨了生物炭施撒方式及用量、施肥等田间管理和气候环境等现场条件对生物炭应用的影响,并对今后完善生物炭在土壤修复中作用机制、扩大研究尺度和长期土壤监测等方面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吉安市地处江西省中南部,全市水稻种植面积达57.3万hm^2。为加速优、新水稻新品种的推广应用,筛选出适合我市的当家接班品种,鉴定、评价新引进品种的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抗逆性等重要特性,特进行本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