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5篇
农学   2篇
  26篇
综合类   58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1.
水生植物对生态沟渠底泥磷吸附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以用于小流域源头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3条生态沟渠为研究对象,采集入口处(S1)、中间段(S2)和出口处(S3)沟渠底泥,分析其属性和磷吸附特性。结果表明,沟渠底泥全磷含量在0.19~0.60 g·kg~(-1)范围内,且沿水流方向有增大趋势;草酸提取态磷(Pox)及有机质含量与全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R2=0.920和P0.05,R2=0.549,n=9);而底泥的p H值则随着水流方向有降低的趋势。Langmuir方程拟合吸附数据发现,底泥吸附/解吸平衡磷浓度(EPC0)、磷最大吸附量(Smax)和磷吸附键能参数(Kc)分别为0.08~0.38 mg·L~(-1)、555.6~909.1 mg·kg~(-1)和0.18~0.52 L·mg~(-1)。样点S2(挺水植物梭鱼草和沉水植物绿狐尾藻交接种植区)的Smax最大、EPC0最小,样点S3次之,而样点S1的Smax最小、EPC0最大。这说明水生植物的种植和合理配置,不仅能够影响底泥基本属性的变化,且能增强底泥对磷的吸附作用,有利于降低生态沟渠的磷输出风险。  相似文献   
82.
农业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生态系统排放中主要的温室气体有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N2O)、甲烷(CH4)。温度、水分、肥料、植被、光照、耕作制度和气候因子等影响着农业生态系统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通过静态箱法和动态箱法等,可以估算农业生态系统温室气体呼吸通量及总量。  相似文献   
83.
遮荫处理对丘陵茶园生态环境及茶树气体交换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遮光率分别为75%、56%和30%黑色遮阳网为试验材料,以不遮光为对照,研究不同遮光处理对茶园生态环境及茶树叶片气孔气体交换的影响。结果表明,遮阳网覆盖可有效改善茶树生长的生态环境,与不遮光茶园相比,75%、56%和30%遮光率处理的茶园光合有效辐射明显降低,日平均气温分别比对照低1.7℃、1.1℃、0.7℃,日平均地表温度分别比对照低8.2℃、5.7℃、3.5℃,日平均5 cm土壤温度分别低5.4℃、3.4℃、2.3℃。空气相对湿度则分别比对照高2.7%、1.6%、0.9%。75%遮光率处理与空白达显著差异,新梢1芽3叶含水量比对照高21.8%,第3片成熟叶的平均叶面积比对照高8.96 cm2。75%和56%遮光率处理的茶园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进程呈现单峰曲线,30%遮光率处理和不遮光处理的茶园为双峰曲线,各处理全天的净光合速率大小依次为56%遮光率>75%遮光率>30%遮光率>不遮光。同时,蒸腾速率随遮荫率的增加而上升,56%和75%遮荫率下气孔导度呈单峰曲线,30%和未遮荫处理茶园则呈双峰曲线。  相似文献   
84.
水生植物的氮磷吸收能力及收割管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讨水生植物收割对沟渠湿地氮、磷去除的影响。在生态沟渠中选用水生美人蕉、铜钱草、黑三棱、狐尾藻和灯心草为试验材料,对其氮、磷吸收能力以及收割和不收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种植物氮、磷吸收量的季节变化均呈单峰曲线,水生美人蕉值最高,其氮、磷吸收量峰值分别为75.97 和13.52 g/m2;多次收割收获的生物量、总氮、总磷量均是单次收割的几倍,其变化范围为3.62~6.72倍;除黑三棱外,收割措施能够提高湿地底泥氮、磷的去除率。各植物收割区的底泥氮、磷削减率一般在1月份时达到最大值,5种植物的平均总氮、总磷削减率均依次为:水生美人蕉>狐尾藻>铜钱草>灯心草>黑三棱。因此,合适的收割措施既能转移出植物中的营养物质,又能利于植物的恢复和生长,提高底泥氮、磷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85.
大棚覆盖与地热线的增温效果及其对茶树生理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塑料大棚内加设小棚、并辅以电地热线增温等设施对茶园的光合环境、茶树生理生长、茶叶内含成分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3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增温设施处理明显地提高了茶园日平均气温、地温,增加了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增温设施在气温比较低时明显增加茶树净光合速率(Pn),平均值晴天棚外比棚内高36.8%~42.1%,气温比较高时Pn增温设施处理和对照差异不明显;增温设施使赤霉素(GA3)和玉米素(ZT)等促进茶芽萌发型内源激素含量的增加,脱落酸(ABA)等抑制生长型内源激素含量下降,人工电加温措施中地热线加温对内源激素含量影响最为明显;1芽1叶茶芽采摘期对照提前9~16d,1芽2叶茶芽采摘期对照提前8~18d;塑料覆盖氨基酸含量下降,增加了叶绿素含量,对茶多酚和类胡萝卜素影响不明显;大棚和增温设施显著增加名优茶产量;经济效益以大棚覆盖最好。  相似文献   
86.
绿狐尾藻生态湿地处理污染水体的研究评述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当前,解决我国农业农村日趋严峻的水污染问题是美丽乡村建设重中之重的任务。本文总结了近年来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发的农业农村水污染生态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综合技术体系的研究进展。其中,以绿狐尾藻湿地技术为核心,重点介绍了绿狐尾藻的生理生态特征和生态竞争力,从绿狐尾藻的氮磷吸收能力及绿狐尾藻湿地系统中功能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等方面阐明了绿狐尾藻湿地中氮磷和有机污染物的主要去除机理;结合绿狐尾藻的营养特征及动物(鸡、鸭、猪等)生长试验,分析了其饲料化技术的可行性,并探讨了其肥料化和能源化等途径的发展前景;最后,对后期的研究工作包括绿狐尾藻和附生微生物的协同作用机理、绿狐尾藻湿地治理技术的集成与优化以及资源化利用设备研发等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绿狐尾藻对武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以确定绿狐尾藻在临武鸭饲粮中适宜添加水平。选用30日龄健康、体重相近的临武鸭48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1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2组、3组分别饲喂含10%、20%绿狐尾藻的试验饲粮。试验期28 d。44和58日龄时进行屠宰,测定活体重、屠体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皮脂率和免疫器官指数。结果表明,1)30~44日龄和45~58日龄,3组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与2组、对照组相比均显著提高(P0.05),但2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2)44和58日龄,各组之间活体重、屠体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腿肌率和皮脂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2组、3组胸肌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44日龄,各组之间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和法氏囊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58日龄,3组法氏囊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组脾脏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P0.05),各组之间胸腺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临武鸭饲粮中添加10%的绿狐尾藻,对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免疫器官指数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8.
为探索低分子量有机酸对亚热带地区典型土壤磷吸附的影响,采用批处理法研究了柠檬酸和草酸对旱地土、水稻土磷素吸附特征的作用,重点探讨了不同浓度有机酸和柠檬酸钠、有机酸加入顺序等对土壤磷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酸和草酸显著降低了土壤磷吸附动力学的颗粒内扩散模型拟合度,减弱了磷素在土壤颗粒内部扩散过程。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对有机酸存在下土壤磷吸附等温数据均有较好的拟合效果(R2=0.863~0.996)。有机酸降低了土壤磷素最大理论吸附量。土壤磷吸附量与有机酸浓度呈指数函数关系,0.1~5 mmol/L有机酸对土壤磷吸附的影响最大。有机酸浓度小于1 mmol/L时,柠檬酸对土壤磷素吸附的抑制程度大于草酸;而当浓度大于5 mmol/L时,草酸的抑制程度更大。在相同浓度时,0.1~5 mmol/L的柠檬酸钠比柠檬酸对土壤磷吸附能力抑制程度更大,先加入有机酸进一步降低了土壤对磷素吸附量,说明阴离子竞争吸附是低浓度柠檬酸降低土壤磷吸附能力的主要原因,而柠檬酸浓度为5~50 mmol/L时,有机酸与土壤铁铝等金属离子的络合作用占主导。  相似文献   
89.
长沙县湘丰茶厂在无公害茶叶生产中应用农药阿克泰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田间药效试验和茶园示范结果表明,10000倍液、12000倍液和15000倍液的阿克泰防治效果优于吡虫啉,对害虫击倒速度快,对若虫、成虫均有效,且持效期长,是值得在茶园大面积推广的无公害农药新剂型,在生产中建议使用12000倍液的浓度。  相似文献   
90.
由人类活动所造成的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急剧增加而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变化已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氧化亚氮(N2O)是仅次于二氧化碳(CO2)和甲烷(CH4)的一种温室气体,在大气中含量较低却十分稳定,具有较大的增温潜能(其单分子的增温潜能是CO2的310倍)和较快的浓度增加速率(以每年0.25%的速率增加)(IPCC,2007)。N2O可吸收红外线,减少地球表面通过大气向外层空间的热辐射,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增加。N2O能参与大气中许多光化学反应,破坏臭氧层(Crutzen,1970),导致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明显增加,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多方面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