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44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29篇
  13篇
综合类   156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89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利用Primer ExplorerV4软件,针对兔波氏杆菌16S rRNA基因设计4条LAMP引物,优化反应条件,检测特异性、敏感性并对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LAMP反应在62℃恒温扩增1h即可完成,操作简便,不需要PCR仪等复杂仪器,结果可经电泳检测及肉眼观察;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为普通PCR的100倍,最低可检测到1.65×10-6 mg/L的细菌基因组DNA.用建立LAMP检测方法对32份疑似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b)样品检测呈阳性,与PCR检测结果相符.该方法的建立为Bb的临床快速检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2.
根据新城疫病毒(NDV)F48E9国内标准强毒株编码序列设计了2对特异性引物,分别用于扩增M和NP基因。经序列测定,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上,转化E.coliBL21(DE3),筛选表达NDVF48E9株M蛋白和NP蛋白的菌株。IPTG诱导表达后,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NDVM蛋白在E.coliBL21(DE3)内以可溶形式存在,而NP蛋白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用纯化的M和NP蛋白免疫鸡制备超免疫血清,进行Western-blot分析;结果,它们可以与真核表达系统表达的M和NP蛋白以及NDV发生特异性反应,表明,原核表达系统表达的NDVM和NP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  相似文献   
73.
鸭疫里默氏菌病和大肠杆菌病多重PCR诊断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参考GenBank中鸭疫里默氏菌和大肠杆菌的外膜蛋白A(OmpA)基因序列,应用PrimerPremier5.0软件在二者高度保守区设计了2对引物,建立了适合鸭疫里默氏菌和大肠杆菌的快速检测的多重PCR检测方法。以该方法对已分离并保存的鸭疫里默氏菌和大肠杆菌进行PCR扩增,分别扩增出与试验设计相符的670、408bp的特异性DNA片段。将扩增所得的DNA片段进行克隆测序,测序结果表明分别为鸭疫里默氏菌和大肠杆菌OmpA基因序列。该方法对鸭疫里默氏菌和大肠杆菌的检测下限分别为4×104CFU/mL和3×104CFU/mL。表明所建立的PCR方法具有特异、快速和敏感的特点,可用于诊断鸭疫里默氏菌、大肠杆菌以及两者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74.
轮状病毒(RV)是导致全球婴幼儿严重腹泻的重要病原体。由于缺乏完全基于质粒的反向遗传学系统,阻碍了对RV复制和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经过多年来对轮状病毒反向遗传系统的开发,2018年终于成功研发了完全基于11个RV质粒的反向遗传系统,该技术不需要辅助病毒和辅助质粒的参与,不需要复杂的筛选过程,且重组病毒的拯救效率高。这项技术的成功研发,将加速RV基础生物学的研究,可应用于RV新型疫苗的设计、筛选RV抗病毒制剂,促进其他病毒反向遗传系统的研发。本文就轮状病毒反向遗传学系统的研究进展及应用作以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5.
参考GenBank中兔巴氏杆菌16SrRNA和波氏杆菌的fim2的基因序列,应用Premier 5.0软件在二者高度保守区设计了2对引物,建立了适合巴氏杆菌和波氏杆菌快速检测的多重PCR检测方法。以该方法对巴氏杆菌和波氏杆菌参考菌株进行PCR扩增,分别能从各自的基因组中扩增出与试验设计相符的644bp和425bp的特异性DNA片段。将扩增所得的DNA片段进行克隆测序,测序结果表明分别为巴氏杆菌16SrRNA和波氏杆菌fim2基因序列。该方法对波氏杆菌的检测下限为4×102 CFU,对巴氏杆菌的检测下限为6×101 CFU。对兔源性沙门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魏氏梭菌扩增结果为阴性。表明所建立的RT-PCR检测技术具有特异、快速和敏感的特点,可用于鉴别诊断兔巴氏杆菌和波氏杆菌以及2者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76.
为了有效控制家兔流行性腹胀病的蔓延,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鉴别诊断技术,对112例40~90日龄患病兔病样开展病原检测,其中,分离鉴定出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的有78例,分离鉴定出魏氏梭菌(Clostridium welchii)的有69例。致病性试验表明,这两大分离菌为兔流行性腹胀病的主要致病菌。在3个常发病兔场开展溶菌酶临床防治试验。结果显示,无论是预防试验中的发病率,还是治疗试验中的病死率,溶菌酶处理组均比对照组低50多个百分点,表明溶菌酶对该病的防治效果明显,能有效遏制病情蔓延,可作为当前替代抗生素的首选药物。研究结果为兔流行性腹胀病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7.
稻纵卷叶螟是我市单季晚稻上最主要的食叶害虫,常年主害代有三代,即四(2)代、五(3)代、六(4)代,2002-2004年都达到大发生程度。单晚中后期由于蛾峰叠加,造成田间虫龄参差不一,低龄高龄幼虫共存,加之实际生产中漏治田块或防效不理想田块,需要及时补治,而此时田间虫口以高龄幼虫为主,因此防治高龄幼虫是生产上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78.
调查设计是经营采伐的重要一环。通过管涔林区经营采伐试验,本文就伐区选择和区划、伐区调查和设计等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可供今后经营采伐中参考。  相似文献   
79.
为了对大庆地区患有腹泻疾病的舍饲牛进行病原鉴定,通过RT-PCR方法对病料进行检测,将轮状病毒阳性样品接种MA104细胞进行病毒分离,扩增分离株VP7、VP4片段,将扩增产物纯化后连接在pMD18-T载体上,转化到大肠杆菌TOP10感受态细胞中进行亚克隆,将鉴定为阳性的重组质粒进行序列测定,并利用DNA Star与GenBank上的参考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从样品中分离到1株BRV毒株,将其命名NX23。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分离株NX23属于G8P[1]型轮状病毒,确认了G8P[1]型牛轮状病毒在我国的流行,为我国BRV分子进化及其RV分子流行病学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0.
为发展循环农业,开展了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菌渣连续还田试验。根据菌渣还田年份(1年、2年、3年)的不同,设置3个处理,以无菌渣还田为对照。结果显示,菌渣连续还田3年后,0~20 cm处的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土壤呼吸和土壤全磷含量显著较高,即菌渣连续还田对表层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养分性状的影响作用显著;20 cm~40 cm处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呼吸显著大于未还田土壤,说明菌渣连续还田对深层土壤也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