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0篇
林业   12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因地制宜地改进种植模式是种植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也是广大种植农户增产增收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在柞水县高寒山区粮经作高产栽培模式上进行一些尝试性改变,并取得了很好效益。  相似文献   
32.
容器苗作为高效的育苗措施,可以显著地提高造林成活率。相对于1年生容器苗生长较弱、造林效果差的状况,2年生容器苗可改善造林效果。因此,针对南方红豆杉、浙江楠和浙江樟3种珍贵树种2年生大规格优质容器苗的培育需求,系统研究了缓释肥加载量对其生长、根系发育、生物量积累和分配以及N、P养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1)缓释肥加载量为1.5 kg·m-3时南方红豆杉地径达到最大值,2.5 kg·m-3缓释肥加载量能有效促进浙江樟苗高增长。缓释肥加载对南方红豆杉根、叶和总生物量积累具有显著影响;(2)南方红豆杉和浙江樟总根长、根体积和根系表面积均在3.5 kg·m-3缓释肥加载量下达到最大,而2.5 kg·m-3缓释肥加载量则可满足浙江楠根体积和根表面积的增长;(3)3.5 kg·m-3缓释肥加载量有助于3个树种2年生容器苗养分库中N素的积累,但较低缓释肥加载量(1.5 kg·m-3)利于浙江楠P素养分库的构建。养分含量的提高在一定范围内可促进容器苗生长和养分库中养分的积累,而养分含量过高不仅抑制容器苗生长,还会引起养分在苗木体内的再分配。综合考虑,建议对南方红豆杉和浙江樟2年生容器苗采用1.67 g·株-1 N素和0.74 g·株-1 P素的施肥水平进行培育,而培育浙江楠2年生容器苗宜采用1.67 g·株-1 N素和0.32 g·株-1 P素施肥水平。  相似文献   
33.
指出了林木抗旱已成为众多研究者关注的热点,开展林木抗旱性研究是有效选择抗旱性林木的基础。从林木的抗旱机制、抗旱指标、抗旱方法、抗旱能力评价四个主要方面综述了研究进展,并探讨了目前林木抗旱研究存在的不足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4.
转录因子激活蛋白AP2α是一类能特异地结合DNA的核转录因子,参与动物胚胎发育的调节、细胞生长、细胞凋亡、肿瘤发生以及免疫反应等多种生物过程。课题组前期通过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发现,AP2α是黄姑鱼(Nibea albiflora)抗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的候选基因。本研究克隆了黄姑鱼转录因子AP2α,其开放阅读框(ORF)为1 275 bp,编码424个氨基酸;所编码的AP2α蛋白质N端是富含脯氨酸和谷氨酰胺(P/Q-rich domain)的反式激活结构域,中间是中心基本结构(central basic region),C端为高度保守的helix-span-helix基序,负责结合DNA和蛋白质二聚化。氨基酸序列多重比对表明,AP2α保守性强,与所检测的鱼类、两栖类、鸟类和哺乳动物同源性在84.63%以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AP2α基因的mRNA广泛分布于所检测的黄姑鱼9 种组织样品中,其中血液中的表达量最高;受哈维氏弧菌攻毒感染后,肝脏、脾脏和头肾中AP2α表达量均明显升高,特别是在肝脏中,AP2α mRNA表达水平在24 h时达到攻毒前的39倍。通过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GEFP-AP2α并转染HEK293T细胞进行亚细胞定位研究的结果显示,AP2α分布于HEK293T细胞的细胞核中。进一步通过原核克隆表达获得了可溶性的GST-AP2α融合蛋白。以上结果表明,AP2α在黄姑鱼抵御哈维氏弧菌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对AP2α在硬骨鱼类先天免疫中的重要功能提供了新的见解,为深入研究黄姑鱼的分子免疫机理和抗病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5.
为明确红芽芋、荔浦芋叶绿体基因组的基本特征及其差异,本研究以江西铅山红芽芋和广西荔浦芋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2种芋新鲜叶片基因组DNA,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2种芋全长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并进行SSR检测、序列比对、遗传多样性滑窗分析和系统发育树构建分析。结果表明,红芽芋和荔浦芋的叶绿体基因组全长分别为162 478 bp和162 453 bp,均呈现典型的环状双链四分体结构,二者均注释到131个基因,包括蛋白编码基因86个,tRNA基因37个,rRNA基因8个,其中具有2个拷贝的基因18个,具有内含子的基因23个。简单重复序列(SSR)位点分析发现,红芽芋和荔浦芋基因组序列分别含有130和124个SSR,二者SSR序列中A/T碱基含量分别占63.08%和61.29%,基于其SSR位点分析开发出15条具有多态性的SSR引物。红芽芋和荔浦芋叶绿体基因组共检测到236个SNP位点,26.7%的SNP位点发生在编码区,其中有25个基因发生错位突变,这些基因的变异可能促进了2种芋之间的性状变异。与天南星亚科已公布的13个属代表植物叶绿体基因组进行比较,其基因结构、种类和数量都比较保守...  相似文献   
36.
绝大多数苹果品种具有自交不亲和的特性,生产中需要搭配授粉树完成异花授粉。在苹果中已经分离鉴定了50多个S-RNase基因,对于一些新选育品种的S基因型至今未得到鉴定。利用S-RNase基因特异性PCR分析的方法鉴定了60份苹果新种质资源的S基因型,在60份苹果种质资源中,有56份品种的S基因型是首次鉴定到,并首次鉴定到了一个红肉苹果品种‘红色之爱’的S基因型,其S基因型是S19S?。新品种S基因型的鉴定能够为苹果育种亲本的选择及授粉树的合理搭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