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86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155篇
林业   500篇
农学   317篇
基础科学   407篇
  195篇
综合类   1770篇
农作物   394篇
水产渔业   266篇
畜牧兽医   979篇
园艺   297篇
植物保护   108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183篇
  2018年   172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245篇
  2013年   193篇
  2012年   271篇
  2011年   257篇
  2010年   271篇
  2009年   253篇
  2008年   263篇
  2007年   262篇
  2006年   244篇
  2005年   212篇
  2004年   192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123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9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6篇
  1965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西安沣河1986-2009年水质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86-2009年的水质监测数据和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采用有机污染综合指数(A值)和变异系数等方法研究了沣河水质近20年的时空变化,并对影响水质变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①沣河近20年的水质变化可分为缓慢污染、快速污染、污染相持和污染改善4个阶段,2000年是水质变化趋势的转折点;②在水质演变的缓慢污染阶段,上游的水质好于中下游;在水质演变的快速污染与污染相持阶段,水质空间差异巨大,表现为从上游至下游污染明显加重;随着污染的改善,2005年以来,上、中、下游监测断面水质的差别大大缩小,2009年四个断面的水质A值分别为2.90、2.97、2.92、2.86;③工业、农牧业、生活污染是影响水质变化的主要因素,与水文气象因素相关性不明显;④大力压缩造纸厂削减工业污染是水质恶化趋势发生逆转的根本原因,同时农牧业、生活污染的迅速上升趋势受到一定遏制;⑤目前流域主要污染源为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农牧业等。  相似文献   
142.
以农业机械化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为研究对象,采取纸质问卷调查、网络调查、座谈会和个别访谈等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培养质量保障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从人才培养单位、人才使用单位、人事部门和学员自身4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推广硕士培养质量的因素,从而得到推广硕士培养质量保障问题的一些结论,以期促进推广硕士培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3.
邛海盆地土壤氮素空间变异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昌市邛海盆地为研究区域,随机均匀布点采集386个耕作层土壤样点,分析化验土壤理化性质,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和GIS技术研究邛海盆地表层土壤氮素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利用方差分析、缓冲区分析和回归分析定量分析区域内土壤氮素空间变异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全氮和速效氮含量分别为(1.85±0.51)g/kg和(138.5±47.7)mg/kg,属较丰富水平,变异系数分别为27.52%和32.24%,属中等差异强度;土壤全氮和速效氮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性,空间变异均以随机变异为主,具有各向异性特征,在西北-东南方向上空间变异相对剧烈;研究区土壤全氮和速效氮含量总体上呈条带状或斑块状分布特征,高值区主要位于西昌市的东南郊区,并以此高值中心向南、向东和向北3个方向逐步递减,低值区主要出现在邛海北面近湖岸地带。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母质、土壤质地、土壤p H值、城镇、河流、邛海湖对土壤全氮和速效氮空间变异具有显著影响,而道路对土壤氮素空间变异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4.
邱硕  肖志刚 《农业工程》2016,6(5):65-69
围绕以物性设计主导淀粉再造体食品品质国际研究领域热点和难点问题,以粳米淀粉为结构再组装对象,双螺杆挤压机为反应器,大豆L-α-磷脂酰胆碱(L-α-PC)为质构调节剂,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利用响应面模型,以L-α-PC质量分数、物料含水率、机筒温度和螺杆转速为输入变量,以重组米的崩解值为响应变量,建立的挤压数学模型可应用于重组米的生产,为重组米工业化生产的质构调控提供参考,从而制得能够满足特殊人群使用需求的挤压重组米。得出的重组米崩解值较佳时各变量分别为:L-α-PC质量分数0.47%、物料含水率31.5%、机筒温度76.8 ℃、螺杆转速163.9 r/min,崩解值为1 235cp。   相似文献   
145.
为了提高米糠多糖得率,将挤压与超声方法联用,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取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研究了酶法提取米糠多糖的挤压工艺条件和超声波处理条件,并构建了超声波处理的数学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在物料含水率20%、挤压温度115℃、螺杆转速120 r/min的挤压条件下,获取的米糠经酶解后,在处理时间21 min、超声波功率117W、处理温度72℃、液料比为8.7 mL/g的优化条件下,米糠多糖得率可达7.18%.  相似文献   
146.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森林资源价值核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概述了目前常用的森林资源价值核算方法,较系统、全面地核算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森林资源环境价值(包括涵养水源价值、保育土壤价值、固碳制氧价值、景观游憩价值和净化环境污染价值)和实物价值(包括林地价值、林木和果品价值)的现值,并且分析了不同贴现率时森林资源价值的差异,指出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应取低贴现率进行森林资源价值核算。同时计算结果表明,森林资源环境价值是森林资源价值的主要部分,充分说明了森林环境价值的重要性,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7.
深圳市裸露山体缺口景观影响程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遍地开花的采石场严重影响深圳城市景观 ,应用专家打分及综合评判法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对深圳市裸露山体缺口的景观影响度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影响缺口景观影响度的主要因子为交通因子、可视面积因子和视距因子 ,其中交通因子是主导因子 ,并计算出不同因子任意组合时的景观影响度 ,为裸露山体缺口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8.
草海保护区功能分区与生态环境变化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海湿地是我国云贵高原岩溶湿地中的独特类型,地处金沙江上游,不仅起到调节下游水量平衡,以及调节区域气候的作用,也是高原特有鹤类——黑颈鹤的主要越冬地之一,其生态环境的变化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通过对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土流失、湖盆淤积,水环境、黑颈鹤栖息生境等生态环境特征变化以及当地社区湿地资源利用状况的分析,探讨了湿地生态环境变化与现行保护区功能分区的关系,说明三级模式下的湿地生态环境管理激化了湿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矛盾,必须加强草海湿地生态结构和功能特征的研究,制定合理的保护区功能分区,切实有效地保护湿地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9.
流域侵蚀强度空间分异及动态变化模拟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流域侵蚀强度空间分异是小流域泥沙来源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该文以小流域模型模拟试验为基础,利用人工模拟降雨、近景摄影测量和GIS技术,对流域模型不同空间部位的侵蚀强度及其随流域所处发育阶段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依据次降雨相对侵蚀模数REM将历经25场模拟降雨的小流域模型发育过程划分为初期时段、活跃时段和稳定时段。沟谷侵蚀强度在整个流域模型发育过程中一直大于坡面;在流域发育初期时段至活跃时段前期,主沟侵蚀强度大于支沟,流域下部侵蚀强度大于中部和上部;在流域发育活跃时段后期,主沟侵蚀强度低于支沟,流域中部和下部侵蚀强度快速增长并达到峰值;在稳定期时段,主沟和支沟侵蚀强度变化趋于同步,流域上部的侵蚀强度高于中部和下部。流域侵蚀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对于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具有科学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0.
毛竹林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对碳贮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通过对集约经营毛竹林地土壤团聚体的测定,结果表明毛竹林地3个土壤层次各粒径团聚体分布特征为>5 mm的含量在土壤团粒结构中占主导地位,占总团聚体的比例为26.39%~42.38%;其次为1~5 mm含量,占14%~18%;<0.25 mm的含量最小,占2.31%~6.73%。毛竹林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平均值为0.90 mm,并且随着土壤层次的增加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毛竹林地土壤总有机碳的积累与0.25~3.15 mm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呈显著相关,与>3.15 mm和<0.25 mm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相关不显著。毛竹林地0~20 cm土壤层中,分布在>5 mm和3.15~5 mm粒径土壤团聚体中的有机碳比例分别为14.86%和11.26%,低于20~40 cm和40~60 cm土壤。这也说明,长期集约经营毛竹林后,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5 mm粒径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